从1896年德国汉堡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垃圾焚烧厂算起,垃圾焚烧距今已有超过120年的历史[2]。如今,垃圾发电污染处理进入“近零排放”时代。
世界各国依据具体情况,实施着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各国垃圾焚烧量占垃圾产生总量的比例如图6-2所示。表6-1给出了一些国家近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情况。
图6-2 各国垃圾焚烧量占垃圾产生总量的比例
注:日本为2013年的数据,其余国家为2014年的数据[数据来源: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
表6-1 一些国家近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情况
①服部雄一郎,谷津(译)日本垃圾焚烧全报告(2013)。
科技的发展使城市生活垃圾发电技术和装备日臻完善,如今已经被纳入污染物“近零排放”的绿色经济范畴。一些先进国家提出了“固体废弃物零排放”的概念,所谓“5R”,即减量(reduce)、回收(recover)、再利用(reuse)、循环(recycle)和优化置换(replece)。(www.xing528.com)
以2016年欧洲冰岛为例,用于焚烧/发电的垃圾量占67.41%[6]。
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焚烧站矗立于闹市中央(见图6-3),垃圾发电厂厂房和谐地融入城市建筑,成为一个城市知名的旅游景点,实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理想状态。
图6-3 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焚烧站外观
维也纳第六次登顶世界最宜居城市,蓝天白云、干净环保显示着“自然与人共存”的创新理念,使工程与建筑艺术融合于一体,变城市生活垃圾为社会的绿色资源。
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焚烧站的成功在于维也纳市政部门对待垃圾处理的三大重要理念:“避免制造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和“环保处理垃圾”。
维也纳政府统筹负责垃圾清运,负责垃圾处理的咨询、科普、培训以及宣传,每年组织“城市清洁行动”,对青少年环保垃圾处理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宣传,自2009年起,维也纳市率先实现了无垃圾堆放。
在垃圾处理工艺上,采用封闭运行的垃圾站,收集就近地区的生活垃圾,汇集于垃圾池;经过1 150℃高温焚烧、20多道工序净化处理,排放烟气达到世界顶级清洁度;废水达到管道输送水指标,回放多瑙河。
企业与周边用户实现利益共享,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益”。供热供电的垃圾站的热电转换率高达85%。热网管线长约900 km,可以供应周围约20万户居民和4 400个工业用户使用[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