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修器材
维修器材是指用于装备维修的一切器件和材料,如备件、附品、装具等。按照使用性质,可将其分为战备储备维修器材、正常供应维修器材与配套装备维修器材3种类型。它是装备维修的物质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它也常称为供应品。
备件是维修器材中十分重要的物资,对于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战斗力具有重要影响。随着装备复杂程度的提高,备件品种和数量的确定与优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备件费用在使用保障费用中所占比例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本节以备件为主要内容进行讨论。
2.维修器材标准量
维修器材标准量是指储供标准中应明确的各类维修器材的标准数量,其中包括筹供比例、库存限额、周转量、初始供应量和供应量。
1)筹供比例
筹供比例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每单位(或一个基数量)装备所需的年维修器材数量,通常用“件/(年·单位装备)”或百分比表示。
2)库存限额
库存限额是指对维修器材的库存所规定的最高限量。装备在正常训练、使用阶段,为保证维修器材的及时供应,且避免过多的积压和浪费,各级保障机构的库存不应超过库存限额。库存限额应保证在供应周期内,达到规定的维修器材保障度要求。由于各供应周期内维修器材的需要量是随机变化的,因此,为了避免经常出现维修器材短缺的现象,库存最高限量常大于平均需要量。
3)周转量
周转量是指为保证维修器材在规定时间内不间断供应所储备的维修器材数量。周转量的大小取决于筹措的延迟时间、维修器材的需求率以及维修器材的保障度要求。
4)初始供应量
维修器材的供应标准的制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初始供应量是为使装备在投入使用的最初2~3年内得到及时的维修器材保障而设置的。一般在服役初期,装备的训练使用尚未进入正轨,使用维修经验不足,故障特性还未进入稳定阶段,确定周转储备量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有必要由装备生产厂一次提供2~3年的数量,保证这一时期的维修器材供应,然后再转入正常供应。
5)供应量
供应量是指一个供应周期内供应给某级保障机构的维修器材数量。一般情况下,供应量等于需要量,但有时也根据筹措的难度、供应标准与实际需求的状况作一些调整。
3.储供标准
维修器材储供标准是储存标准和筹措供应标准的总称。储存标准是保障机构进行库存管理的依据。维修器材供储标准规定了各级保障机构所应储备的维修器材品种,储备量的上、下限量及库存限额。目前维修器材管理中所规定的库存限额,是按供应量的某一比例换算而来的。一般来说,对于装备都有规定的部队的库存最高限额和军区、军兵种级库存最高限额。规定最高限额的目的在于防止维修器材的过多积压,避免造成浪费。一般在每年集中筹供时,可达到这一库存水平,尤其是筹措困难的维修器材更应达到这一最高限额。最低限额是为保证维修器材规定的保障度要求而设的,用以满足正常供应。
储供标准是上级保障机构实施供应的基本依据,其规定了保障机构供应的维修器材品种和供应量。维修器材供应量以需要量为主要依据,同时还要视供应周期、库存状况、经费使用情况而定。(www.xing528.com)
4.维修器材需要量及与需求率
维修器材需要量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维修所需某类维修器材的数量。它可以是某一台装备的,也可以是某一部队装备群的需要量。由定义可知,维修器材需要量与一定的使用时间相对应。从平均意义上来讲,使用时间长需要量就大,反之,需要量则小。在实际统计与预计中,需要量一般对应于一个批量供应周期。值得指出的是,维修器材需要量还包括人为因素造成的需求,如丢失、操作失误、维修中的损坏等。
维修器材需求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维修器材需要量。这里的时间可以是年、月、日等日历时间,也可用其他广义时间单位。
备件需求率反映了部队装备需要备件的程度。它不仅取决于零、部件的故障率,还取决于维修策略,装备使用管理,装备使用环境,零、部件对损坏的敏感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主要因素如下:
1)零、部件的故障率
零、部件的故障率是装备(产品)的一种固有的特性,它反映了零、部件本身的设计、制造水平,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备件需求率。所以,提高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质量,是降低备件需求率的根本措施。
2)工作应力
同一构件在不同的装备上使用,或虽在同一装备上,但安装位置不同,该构件受周围环境状况(如电的、光学的、机构的因素)的影响不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及对备件的需求也不一样。例如,一种配电器用在某一装备上,经常处于有害气体之中,而用在另一装备上的电器,其周围比较清洁,则前者的故障率会高于后者。
3)零、部件对损坏的敏感性
这是指在搬运、装配、维修及使用过程中,零、部件因非正常因素而受到损坏(特别是战场损伤)的可能性。该非正常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差错、操作不当及战斗损伤。例如,在运输、装配或储存时,零、部件可能在搬运过程中被损坏,也可能被安装工具所损坏。当对该零、部件本身或在其附近对与其功能有关的部分进行维修时,其也可能发生损坏。此外,有很多零、部件必须定期调整,这类零、部件有可能由于调整不当而损坏,或因未能及时调整而在使用中损坏。显然这一特性与可靠性截然不同,必须在分析中予以分别考虑。
4)装备使用环境条件
装备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风沙、腐蚀和大气压力的变化都会影响装备的使用可靠性,从而影响备件需求率。
5)装备的使用强度
装备系统及其需要维修部分的使用(工作)状况、连续或间断使用、年使用时数,特别是超出正常使用要求范围,也会影响该部分的故障率。超出正常范围的使用,一方面表现为使用连续时间过长或应力应变状况超出原设计条件,另一方面表现为使用过少或没有使用,造成某些零、部件变质或性能下降。
6)装备管理水平
装备的使用管理也会影响备件需求率。例如,不按规定进行操作必定造成过多的故障、人为的损坏及丢失等,这也将增加备件需求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