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维修工程的目标,必须要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合格的使用与维修人员。装备越是复杂其训练越重要。按培训对象划分,可将人员训练分为4种:装备使用操作人员训练、维修人员训练、教员训练和管理人员(部队各级主管维修的人员)训练。
显然,在这些受训人员中,教员是最主要的。对他们应当尽早实施最完善的训练,作为维修装备的“种子”。
按训练阶段的先后,可将训练分为初始训练和后续训练。
1.初始训练
初始训练是指装备列装前为顺利地接收新装备,为部队选拔和培养最初的操作与维修工作人员。其目的是尽快使即将列装的装备能为部队掌握,并为后续训练提供经验。由于装备是新的,训练大纲和训练要求都比较灵活,训练的方法也处于探索与累积经验期。初始训练的某些内容可以采取演示和模拟的方式进行。这类训练由承制方协助实施。(www.xing528.com)
2.后续训练
后续训练是为部队培养正常使用和维修及其管理人员的训练,从而保证不间断地为部队输送合格的人员。这类训练是由部队管理和组织实施的,其训练计划具体、正规,训练要求严格,对改型或新装备中有关新技术部分的技术训练往往由承制方协助进行。
对于新研制装备,在方案设计阶段后期和工程研制阶段开始时就应着手人员的训练工作。为了保证人员训练工作落到实处,应制定人员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并注重研制训练器材和编写技术资料。训练大纲是指导训练工作的基本文件,它包括培养目标和要求、受训人员、期限、训练的主要内容与实施训练的机构组成和要求等。训练计划是实施训练大纲的具体安排和要求,其中包括训练目的、课程设置、课程的时间安排和进度、训练所需的资源、教材要求、训练方法(理论讲授和实际作业等),以及考核方法与要求等。训练计划的关键问题是课程的设置与教材,它们应能满足培养目标所应有的专门知识和能力要求,其次是训练方式和方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培训对象学懂、学会这些知识和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