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采用分子束外延设备制备Ag/Sb2Te3多层薄膜,通过共蒸发Sb和Te,以及交替蒸发Ag元素的方法制备不同的Ag/Sb2Te3周期性纳米薄膜。实验方法和Sb2Te3/Cu周期性纳米薄膜类似,Te的束源炉温度恒定为589 K,对应的沉积速率为0.95Å/s;保持Ag的束源炉温度恒定为1 423 K,对应的沉积速率为0.2Å/s;Sb的束源炉温度为698 K,对应的沉积速率为0.45Å/s。制备Sb2Te3薄膜,保证每一层的厚度为20 nm。然后关闭Sb、Te束源炉挡板,开启Ag束源炉挡板蒸发Ag元素,等待Ag的蒸发速率稳定以后,打开样品挡板,周期重复10次。通过调节蒸发Ag的时间来制备厚度不同的多层薄膜,其中Ag每层厚度为0 nm、1 nm、2 nm、4 nm。把样品的名称分别定义为Ag(0 nm)/Sb2Te3,Ag(1 nm)/Sb2Te3,Ag(2 nm)/Sb2Te3和Ag(4 nm)/Sb2Te3,最后利用退火炉进行423 K的退火,退火时间为6 h,然后利用XRD、TEM、EDS等分析手段进行结构、形貌和成分的分析,并利用自制设备对其塞贝克系数和电导率进行测量。
首先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D\max-2200,日本理学)进行了广角XRD测试,扫描角度为0°~65°,扫描速度为0.5(°)/min,测试结果如图4-22所示。测试结果表明未加入银的样品主要成分是Sb2Te3,因此利用MBE制备的薄膜是Sb2Te3单一化合物。随着Ag的加入,XRD图谱中出现新的衍射峰,对比PDF卡片可知,这些新的衍射峰对应于AgSbTe2的(200)、(220)和(222)晶面,这表明加入Ag以后的薄膜出现AgSbTe2相。随着Ag含量的增加,AgSbTe2相对应的峰形变得更加尖锐,Sb2Te3相对应的峰形逐渐减弱,这表明随着Ag含量的增加,AgSbTe2相逐渐增多,Sb2Te3相逐渐减少。同时在加入Ag的样品中,没有检测出来Ag单质,这说明经过退火以后,由于Ag活性极强,基本溶于Sb2Te3基体形成金属间化合物,整个薄膜的成分就是AgSbTe2和Sb2Te3。
图4-22 不同Ag层厚度的Ag/Sb2Te3周期性纳米薄膜样品XRD图谱
利用透射电镜进一步分析薄膜的结构,结果如图4-23所示。图4-23(a)为Ag/Sb2Te3周期性纳米薄膜样品的高倍率TEM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薄膜中没有层状结构存在,但是存在两种形状不规则的晶格结构,且晶界较为清晰。图4-23(b)中的电子衍射花样结果表明了样品是多晶体且结晶性较好,这也和XRD测试的结果一致。进一步地,利用高分辨TEM去分析和探究其晶体类型,如图4-23(c)和(d)所示。通过标定晶格常数,可以得出图4-23(c)中的晶格常数为0.3 nm,对应于AgSbTe2的(200)晶面;图4-23(d)中的晶格常数为0.32 nm,与Sb2Te3的(015)晶面的晶格间距一致。这与XRD测试结果是一致的,即样品中不存在Ag单质,而只含Sb2Te3和AgSbTe2两种物质。(www.xing528.com)
图4-23 Ag/Sb2Te3周期性纳米薄膜样品TEM分析
(a)高倍TEM;(b)电子衍射花样;(c)AgSbTe2的高分辨TEM;(d)Sb2Te3的高分辨TE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