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纳米多层薄膜制备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多层薄膜(精确而均匀的薄膜厚度和化学成分),一般采用物理沉积法制备,如分子束外延法(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和磁控溅射法。然而在研究多层热电薄膜的热电性能时,由于薄膜纵向和面向的热电性能区别较大(见图1-9),迫使研究者必须分别研究。
在面内方向,如果电子输运不受影响,通过声子在每个界面的散射使热导率降低就可以显著改善热电性能。但是,平面内的输运参数也可能受到分层结构的影响,每一层的量子阱结构也会对输运产生一定的影响[120]。
在垂直于平面的方向,热电的传导受到了层的阻碍,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现象。为了研究周期性纳米多层薄膜的纵向热电转换,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1987年,Yao[122]第一次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得了GaAs/AlAs超晶格多层的纵向热导率,发现薄膜的热导率虽然大于块体的热导率,但是比它们的加权平均值要小。Chen等[123]利用他们自己设计的新测试方案,测试了GaAs/AlAs多层薄膜结构横向和纵向的热导率,发现薄膜的热导率是块体热导率的1/7。Lee等[50]用实验的方法测试了Si/Ge超晶格多层薄膜的纵向热导率,发现得到的热导率基本上和SiGe合金的热导率相当。
图1-9 不同传输方向有不同的输运特性[121]
这些年来,人们得到了各种不同材料体系的超晶格多层热导率数值,例如Bi2Te3/Sb2Te3、Si/Ge、InAs/AlSb[124]、InP/InGaAs[125]、SbTe基超晶格。这些实验都说明,对于这些超晶格薄膜系统,不管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热导率都小于其块体的热导率。Yao对GaAs/AlAs平行于薄膜方向热导率的研究结果和Capinski[126]对其纵向热导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超晶格热导率会随着周期厚度的增大而减小,也就是说,界面的热阻随着周期性厚度的增加而增加。(www.xing528.com)
到目前为止,多层系统的热电性能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Harman等[127]利用了MBE沉积N型PbTe/Te多层体系,调节了各层厚度和载流子浓度。结果表明,与同类的块体材料相比,塞贝克系数和功率因子有明显提高,但在热导率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善。利用MBE制备了Se掺杂(N型)的PbSeTe/PbTe超晶格,他们发现通过外延应变自组装的锥形量子点可以进一步改善性能,并且在室温下获得了1.5的ZT值[128]。
总结多层热电的研究发现:①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少数几种材料体系上,特别是Ⅴ-Ⅵ化合物(锑和铋的碲化物)、Ⅳ-Ⅵ二元化合物(硒化铅、碲化物)、Ⅲ-Ⅴ半导体(铝、镓和铟的砷化物)和Ⅳ族体系(硅和锗);②尽管对声子输运和散射的理解还远未完成,但大多数效率的提高都来自热导率的降低;③面内的热电研究较少;④通过提高功率因子的研究来提高ZT值的研究较少。
最近,Mahan等[129]提出了一个特殊方法来提高功率因数,通过将高电子浓度的材料(如金属)与半导体结合,引入相对于费米能级不对称性的传导电子分布,从而显著改善了功率因数。同时,高的界面密度也可以有效降低热导率,从而提高了整体的ZT值。这个方法不久就被科学家们引入到对岩盐结构氮化物相(ScN和GaN)和金属过渡氮化物(ZrN和ZrWN)组成的多层结构的研究上。金属过渡氮化物具有类似金属的电阻率(15~50Ω·cm),同时这些材料还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熔点通常在2 773 K以上,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性。这两种化合物体系不容易融合,层状结构不容易受高温的影响,因此其具极大的应用价值。Rawat等[130]利用单质金属靶,在1 123 K的基体温度下反应溅射沉积ScN/(Zr,W)N金属-半导体超晶格。同时他们对ScN/(Zr,W)N超晶格的室温热导率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ScN/ZrN在3~7 nm的周期内,可以得到最小的热导率,其值为5 W·m-1·K-1,远低于组成材料的热导率(ZrN的总热导率为47 W·m-1·K-1,计算晶格的贡献为18.7 W·m-1·K-1)。通过合金化W-N减少ScN的晶格失配,可使热导率进一步减少到2.2 W·m-1·K-1[131]。同时,Zebarjadi等[132]研究了ScN(6 nm)/ZrN(4 nm)超晶格,测得其在室温下的塞贝克系数为840 mV/K。因此,半导体和金属组成的多层具有极大的热电潜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