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电压互感器,其第三绕组(剩余绕组)电压应为100V;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者,其第三绕组电压应为100/3V。
2)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中所按入的负荷(包括测量仪表、电能计量装置、继电保护装置、连接导线等),应保证实际二次负荷在25%~100%额定二次负荷范围内。额定二次负荷率因数与实际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0.3~0.5)相接近。
3)500kV电压互感器应具有三个二次绕组,其暂态特性和铁磁谐振特性应满足继电保护的要求。
4)装有电能量计量表的测点,电压互感器应采用专用二次回路。
5)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隔离开关断开后,其二次回路应有防止电压反馈的措施。
6)电能量计量表计专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应不装设隔离开关辅助接点,但可以装设接触良好的空气开关。当专用二次回路必须接入开关接点时,接入的开关应采用多接点并联,以减少接触电阻。
7)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中,除接成开口三角形的剩余二次绕组和另有规定者(例如自动调整励磁装置)外,应装设熔断器或自动开关。
8)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互为备用的切换,应由在电压互感器控制屏上的切换开关控制。切换后,控制屏上应有信号。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的母线电压互感器,应设有绝缘监察信号装置及抗铁磁谐振措施。
9)当电压回路电压降不能满足电能表的准确度要求时,电能表可就地布置,或在电压互感器端子箱处另设电能表专用的熔断器或自动开关,并引接电能表电压回路专用电缆,控制室应有该熔断器或自动开关的监视信号。
10)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
① 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电压互感器星形接线的二次绕组应采用中性点一点接地(中性线接地)。中性点接地线(中性线)中不应串接有可能断开的设备。
② 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电压互感器星形接线的二次绕组宜采用B相一点接地方式,二次绕组中性点应经击穿熔断器接地,B相接地线和B相熔断器或自动开关之间不应再串接有可能断开的设备。也可采用中性点一点接地方式(中性线接地)。
③ 对V-V接线的电压互感器,宜采用B相一点接地,接地线上不应串接有可能断开的设备。
④ 几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之间有电路联系或者地电流会产生零序电压使保护误动作时,接地点应集中在控制室或继电器室内一点接地。无电路联系时,可分别在不同的控制室或配电装置内接地。
⑤ 由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向交流操作继电器保护或自动装置回路供电时,其二次绕组之一或中性点应经击穿熔断器或氧化锌避雷器接地。
11)电能量计量表计电压回路的电缆芯的截面至少不应小于4mm2,且应采用铜质单芯电缆;对于其他回路,一般不小于2.5mm2。
12)电压互感器的接线及使用范围,见表20-9。
13)电压互感器每相负荷的计算公式,见表20-10、表20-11。
表20-9 电压互感器的接线及使用范围
(续)
表20-10 电压互感器接成星形时每相负荷的计算公式
注:W——表计的负荷(VA);
φ——相角差;
PA、PB、PC——电压互感器每相的有功负荷(W);
QA、QB、QC——电压互感器每相的无功负荷(var);
电压互感器的全负荷(VA)(www.xing528.com)
表20-11 电压互感器接成不完全星形时每相负荷的计算公式
注:W——表计的负荷(VA);
φ——相角差;
PAB、PBC——电压互感器每相的有功负荷(W);
QAB、QBC——电压互感器每相的无功负荷(var);
电压互感器的全负荷(VA)
14)电压回路用控制电缆选择。
电压回路用控制电缆,按允许电压降来选择电缆芯截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电压降,对用户计费用的0.5级电能表,其电压回路电压降不宜大于0.25%;对电力系统内部的0.5级电能表,其电压回路电压降可适当放宽,但不应大于0.5%。在正常情况下,至测量仪表的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都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至保护和自动装置屏的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
电压互感器到自动调整励磁装置的连接电缆截面亦应按允许电压降来选择。当在最大负荷电流时,其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但对电磁型电压校正器的连接电缆芯的截面(铜芯)不得小于4mm2。
计算时只考虑有功电压降,并根据式(20-48)进行计算,即
式中 P——电压互感器每一相负荷(VA);
Ux-x——电压互感器二次线电压(V),取100V;
γ——电导系数,铜取57;
S——电缆芯截面(mm2);
L——电缆长度(m);
Kjx·zk——接线系数。对于三相星形接线,Kjx·zk=1;对于二相星形接线,;对
于单相接线,Kjx·zk=2。
15)控制和信号回路用控制电缆的选择电缆允许长度Ly(m)计算为
式中 Δu%——线圈正常工作时允许的电压降,取10;
Ue——直流额定电压,取220V或110V;
Imax——通过线圈的最大电流(A);
S——电缆芯截面积(mm2),铜芯电缆不应小于1.5mm2;
γ——电导系数,铜取57m/(Ω·mm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