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寻址与EPC技术详解

资源寻址与EPC技术详解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物联网存在多种物品编码标准共存而引起的资源寻址冲突等特有的资源寻址问题,这使得物联网资源寻址具有与互联网资源寻址的相异性。因此,物联网对互联网现有资源寻址技术提出新的挑战。目前,物联网资源寻址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直接沿用互联网现有的资源寻址技术,而未对物联网特有的资源寻址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资源寻址与EPC技术详解

资源编码与寻址标准是物联网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资源编码与寻址标准统一,才能确保联网物品的相关信息能够被高效、准确和安全地寻址、定位以及查询。从这一方面来看,物联网具有与互联网类似的资源寻址需求。

同时物联网存在多种物品编码标准共存而引起的资源寻址冲突等特有的资源寻址问题,这使得物联网资源寻址具有与互联网资源寻址的相异性。因此,物联网对互联网现有资源寻址技术提出新的挑战。

一般而言,资源地址是指访问资源的入口地址。而从资源寻址技术研究的角度来讲,资源地址是指对应于资源名称的一次资源寻址操作结束后得到的结果。与互联网资源地址相同,物联网资源地址也包含直接资源地址和间接资源地址这两种类型,其中直接资源地址同样是物理地址即物联网资源的MAC地址,而间接资源地址也是物联网资源名称的相对地址,可以直接作为其他物联网资源寻址系统的资源名称,用以进一步获取资源的相关地址。

但物联网资源寻址的输出不能统称为物联网资源地址。由于物联网资源名称存在不同于互联网资源名称的特殊性,如果其要参与资源寻址操作,首先需要对其存在的特性进行适当的转换,用以去除物联网资源名称分级结构可能存在的未知性和分散性。

完成转换所用到的信息需要通过物联网资源寻址操作来获取。该转换信息与相应的物联网资源名称转换而生成的物联网资源名称可以作为物联网资源寻址系统的输入,可以将经过转换信息转换生成的物联网资源名称看作是一种间接资源地址,而转换信息相应地可以看做是生成这种间接资源地址所需的信息。因此,物联网资源寻址的输出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地址本身,而应该扩展为生成物联网资源地址所需的信息,该信息可以本身就是物联网资源地址,也可以是将其他物联网资源名称转换为间接资源地址所需的地址生成信息。(www.xing528.com)

目前,物联网资源寻址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直接沿用互联网现有的资源寻址技术,而未对物联网特有的资源寻址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物品编码是物联网中特有的资源名称,而物联网资源寻址的核心工作正是完成由物品编码到与其相关资源地址的寻址,因此物品编码是物联网中最具代表性的资源名称。

最初的物品编码标准体系由成立于1977年的GS1前身EAN与UCC建立,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万家企业使用该标准体系对物品进行标识和供应链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发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于1991年代表我国正式加入GS1,全面管理和推广应用其条码技术。截止到2004年12月,我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已达12万家,上百万种产品包装上使用了商品条码标识,使用条码技术进行自动零售结算的超市已超万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及对外贸易的发展。然而物品编码同互联网中的MCA地址、IP地址以及域名等资源名称一样属于有偿资源,因此条码的使用者需要向GS1支付一定的费用。不难看出,随着物品制造商的增多,各国支付在物品编码上的费用总额将是相当可观的。

伴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出现,该物品编码标准体系受到极大的冲击。基于RFID技术制造的电子标签与传统条码标签的最大区别在于物品编码容量的大大增加,如前所述,未来全球每一粒大米都可以分配到一个物品编码。由于现有的物品编码体系无法满足对物品单体进行识别的需求,并且物联网将使得物品编码成为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各相关标准组织都在制定并推广新的物品编码标准,意欲打破现有的物品编码体系,从而成为新的全球物品编码标准体系管理者,或者成为某一地域或行业物品编码体系的管理者。目前针对全球领域的物品编码标准体系有EPC Global提出的EPC编码,uID Center提出的uCode编码,针对国家领域的物品编码标准体系有NIDA(National Internet Development Agency of Korea,韩国互联网发展处)提出mRFID Cod(eMobile RFID Code,可移动的RFID编码),针对行业领域的物品编码标准体系有我国商务部提出的CPC(Commerce Product Code,商务产品编码)。下面以EPC编码技术为例,介绍物品编码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