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团体组织:中国工商业美术家协会及其分支

设计团体组织:中国工商业美术家协会及其分支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有协会组织的创办,其入会人数应也达到了一定规模。在自由设计师组成的协会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中国工商业美术家协会。染织物及刺绣图案科是其中一个分支,且与染织界联系密切的重要人物都锦生、雷圭元、陈之佛为名誉会董,可见染织设计在其中的分量。中国工商业美术家协会是我国第一个以设计师为主体的专业团体,它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设计力量逐渐壮大后的产物。

设计团体组织:中国工商业美术家协会及其分支

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美术团体,有松散的美术家联盟,也有专业方面的团体。在染织设计领域,根据档案资料记载,上海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成立了织物图案业从业者协会地址在梵皇渡路七五九弄(永乐邨)二十号,虽然关于这个协会没有更多的资料,但这应该是一个专业性质的设计师协会,成员可能是上海各染织厂的设计师们。既有协会组织的创办,其入会人数应也达到了一定规模。

在自由设计师组成的协会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中国工商业美术家协会。该协会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创立于上海,由王扆昌、赵子祥、徐民智等发起,会员有500余人,总会地址在上海公共租界宁波路四四六弄十三号,另外杭州、宁波、苏州、南京、汉口、北京、天津都设有分会。其中杭州分会地址在姚园寺巷三十号,宁波分会在宁波商会内。该会下设有商业广告图案科、染织物及刺绣图案科、月份牌画科、家具设计科、室内装饰科、陈列窗装饰科、舞台装饰科以及商业广告漫画科等。染织物及刺绣图案科是其中一个分支,且与染织界联系密切的重要人物都锦生、雷圭元、陈之佛为名誉会董,可见染织设计在其中的分量。近代我国美术社团众多,但大部分是书画家的团体,发展此起彼伏,消长不定。中国工商业美术家协会是我国第一个以设计师为主体的专业团体,它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设计力量逐渐壮大后的产物。该协会致力于美术界与工商业的融合,多方展开服务于工商界的艺术设计活动:一方面组织展览(图7-20),评选作品,在《良友》画报等媒体上刊登,扩大工商美术的影响力,还编辑出版了《现代中国商业美术选集》第一集和第二集,将会员的作品推向社会;另一方面协会还开办商业美术函授班,为工商界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其中函授班的培训内容有织物图案。抗战期间,协会出版发行了《救亡画报》共13期,是中国近代设计师积极投身抗战、爱国救亡的象征。

图7-20 中国工商业美术家协会第二次展览作品二则

在中国工商业美术家协会举办首次展览后,署名为“金年”的作者写了一篇题为“首次商美作展”的报道。报道说:“现在‘商业美术’居然也大规模地开起展览会来了!在一般崇奉艺术为至上主义的信徒们,或许不免要讥笑几句,甚且要摇头叹息!因为这多少有渎他们的艺术的尊严!而一般社会的人士,大概也不会对它(商业美展)有什么良好的印象!因为人们对于一般人所谓的艺术,不了解时只能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大概为着艺术是神秘的不可测度的,是不许任何人妄加批评的原故。但是美术上加了商业二字,就是作品的本身,尽有价值,恐怕在他们的心目中因为失去了一种艺术神秘观念,也会受到一般的轻视、鄙弃。”[32]在当时,社会民众认为艺术是神秘的和值得尊重的,而商业美术——即设计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因此更需要工商业美术家协会的倡导和宣传。报道称:“这次,商业美术作品的展览,我们——商业美术制作人——自己所抱的见解是:不离开实际应用范围去宣扬艺术,所以我们并不想获得一般人的艺术评价,也不是单单要大家来看我们这一点儿成绩; 我们要使得大家知道商业美术是为人类服务的一种思想与劳力的工作,它能够启发任何人爱美的天性,能够增进人类日常生活的兴趣,是大家可以说好说坏的大众化的美术。”[33]在这里,该报道阐述了设计与艺术的不同,商业美术离不开实际应用,是通过消费为日常生活服务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评价的艺术形式!染织艺术正是这样的一种商业美术。

图7-21 绍兴中学图案研究会染织图案二则

随着图案教育的发展,在普通中小学中也出现了图案设计社团,显示社会上对图案性质和作用的认同。这些社团往往是由中学美术教员组织的,他们毕业于师范手工科或艺术专科学校的师范科,将自己对图案的爱好传递给中小学生。这些社团数量多少无从统计,但我们发现了一本绍兴中学图案研究会编绘的《染织图案》(第一集)(图7-21),其中刊登了织物图案8幅、窗帘图案2幅、桌毯图案3幅、手帕图案2幅,作者有全佩珍、薛瑞娟、陈凤翎、谢寿丰、钱蕊珠、贾梅芳等人,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这本染织图案集写序的是绍兴中学校长沈金相。沈金相(1901—1990),浙江嘉兴人,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曾先后担任南京女子中学教务副主任,杭州浙江民众教育实验学校社教科主任,绍兴中学校长,浙江大学龙泉分校训育主任、秘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副教授,浙大附中校长等职,其中在绍兴中学任校长十年,成绩最为突出。在为这本小小的图案集作序时,沈校长写道:“本校为谋学生个性之发展及研究习惯之养成,因有各种课外研究会之组织,图案研究会即其一也。成立甫一月,以王南声先生之热心指导,同学兴趣盎然,作品已积有三百八十余件。兹选其优良者,辑为染织工艺图案第一集,索予一言,以弁诸首。予于图案为门外汉,惟略一检视,颇觉取材新颖,设计奇巧,布置结构,另具慧心。若再假以岁月,其成绩当更可观。夫自教育上之实利主义兴,以为图画不切实际,被列为休闲科目 ,不为人所重视。泊乎图案之应用既广,始知图画与人生衣食住行,固息息相关,非仅供装饰点缀已也。诸同学于此既略窥门径,其集刊行后,更多观摩之资,自当继续努力以求深造,如能因此而引起世人之注意,一改昔日轻视之观念,则诸同学之成就岂小也哉!”[34]

在民国时期的染织纹样展中,值得提及的还有抗战期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中国染织纹样展。为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中国驻美外交官和在美华人积极奔走,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民国三十年(1941)五月在纽约美国援华之中国周上举办了一场中国布匹展览会(图7-22),其中图案以中国风格为特色,题材有“龙凤、古钱、丹蝶、花姑、人物等式样,皆具东方图案风味,古雅悦目,极受当地妇女界之热烈欢迎。现美国著名织造厂六十五家,已一致参加织造,依上列各种式样赶制四百五十万码,定为一九四一年式”[35]。这些中国风格花式织物的销售利润,将作为援华款项支持中国抗战。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夫人带头用这种织物制新衣一袭,以示提倡,并特地制作了一件旗袍赠予宋美龄。这是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和美国之间以染织纹样为媒介的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这些织物图案是如何征集的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是中国染织设计师们的作品。

图7-22 1941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中国布匹展览会

抗战期间,很多染织工程师和设计师长途辗转,来到中国的西南后方地区。工程师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创办工厂,改良原料,利用当地资源设计生产军用织物,支援前线,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而图案家和设计师从大城市来到少数民族聚集的西南地区,被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艺术吸引,陈之佛、雷圭元等很多人因此将后半生投身于民族艺术的研究之中,这对中国图案学研究的发展,对中国染织纹样的创作,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资料的缺乏,还有很多染织设计师的名字,特别是棉纺、毛纺和印花设计师的信息在本书中缺失,希望今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染织设计师能够被发掘出来,为近代中国设计史的书写补上这一段的空白。

【注释】

[1](日)佐藤真:《杭州之丝织业》,《东方杂志》1917年第2期,第65—72页。

[2](日)佐藤真:《杭州之丝织业》,《东方杂志》1917年第2期,第65—72页。

[3](明)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天工开物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02—103页。

[4](清)卫杰:《蚕桑蚕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11—216页。

[5](清)卫杰:《蚕桑蚕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11—216页。

[6](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九册“艺术类”),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7](清)孙珮编:《苏州织造局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29页。

[8]关于云锦挑花艺人的从业情况调查,见徐仲杰:《南京云锦史》,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112—117页。

[9]The Maritime Customs, Special Series: Silk (Shanghai, 1917),为1880年调查资料,引自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二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69页。

[10]工商部技术厅编:《首都丝织业调查记》,南京:工商部总务司编辑科,1930年,第50页。

[11](清)张之洞:《劝学篇》,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2—73页。

[12]《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近代纺织史(上卷)》,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年,第369—444页。

[13](日)吉田千鹤子:《东京美术学校设计教育略史》,见(日)长田谦一、(日)樋田丰郎、(日)森仁史编:《近代日本设计史》,东京:美学出版,2006年,第302—318页。(www.xing528.com)

[14]《农林部致工商部函(派生赴义国学习染织提花)》,引自《政府公报分类汇编》,上海:扫叶山房,1915年。

[15](日)佐藤真:《杭州之丝织业》,《东方杂志》1917年第2期,第65—72页。

[16]本会文史编辑室:《与杭州丝绸业有关的几个行业》,见杭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杭州工商史料选》(第九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31—132页。

[17]张燕庄:《丝语——西樵蚕丝业口述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01—203页。

[18]方显廷:《天津织布工业》,引自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三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95页。

[19]方显廷:《天津织布工业》,引自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三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148—149页。

[20]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三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261页。

[21]杭州市档案馆编:《杭州市丝绸业概况》,杭州:杭州市档案馆,1996年,第33页。

[22]宋永基:《都锦生丝织厂》,见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浙江文史集粹(经济卷)》(上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26—237页。

[23]何行:《上海之小工业》,上海:中华国货指导所,1932年,第159页。

[24]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苏州丝绸博物馆编著:《苏州百年丝绸纹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4页。

[25]徐新吾主编:《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61页。

[26]李有光、陈修范:《陈之佛的生平》,引自《陈之佛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22—23页。

[27]张道一:《尚美之路——代序》,引自李有光、陈修范编:《陈文佛文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1—9页。

[28]方廷显编:《天津地毯工业》,天津: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1930年,第38页。

[29]有关工艺美术家的简短信息,见王扆昌主编:《美术年鉴》,上海: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1948年,第148页。

[30]王扆昌主编:《美术年鉴》,上海: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1948年,第148页。

[31]徐昌酩主编:《上海美术志》,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第124—125, 128页。

[32]中国商业美术家协会编:《现代中国商业美术选集》(第一集),北京:中国图书杂志公司,1936年,文后附录。

[33]中国商业美术家协会编:《现代中国商业美术选集》(第一集),北京:中国图书杂志公司,1936年,文后附录。

[34]绍兴中学图案研究会:《染织图案》(第一集),绍兴:绍兴中学,1934年,序言。

[35]《援华时装盛行于纽约》,《良友》1941年第168期,第12—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