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染织纹样在中国的影响途径

外国染织纹样在中国的影响途径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器印花是近代新兴产业,外国进口织物对流行花色的影响更大。这家厂的设计室从不招聘中国员工,将设计作为技术保密部门,但生产的印花棉布和被面大量销往城乡市场,对中国印花纹样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民国染织纹样中西合璧的风格,正来源于传统与外洋这两大资源库。

外国染织纹样在中国的影响途径

1.外国织物的进口及外资企业的生产与销售

鸦片战争后,外国织物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其影响最终渗透到染织纹样上,而花式最丰富的莫过于绸缎和印花棉布。民国十七年(1928),我国纯丝绸缎进口价值45万两,其中法国货占57%,日本货占20%,其余来源占23%。法国货原来占多数,后逐渐减少,而日本货却逐渐增加。在印花棉布进口领域,早期也以欧洲货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西方国家忙于战事的机会,大肆向中国输送机印花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输送总量,机印花布一度占领了中国的大中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市场。这些外来织物的花式对中国影响甚大,特别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纹样和日本染织纹样,成为中国染织设计的重要风格来源。

美亚织绸厂总经理蔡声白先生在企业内部培训教材中说:“进口绸缎之花式,并无固定之标准可言。盖吾国为世界主要产丝国之一,所销绸缎,国产占十分之九。输入品非花式新奇或特别精致,殊难入口推销。而输入品一有新花式出现,国内绸厂亦随即仿造。故花式变化,极其凌乱。”[23]他还指出:进口织物中的丝绒与剪绒,主要来自法国和意大利。蚕丝夹棉产品,日本货占了91%,其余为法国货,花式分漂白、染色、素织花、染纱织等数种。其中素织花为先织后染的提花织物,染纱织为先染后织的提花织物。蚕丝夹毛织品,法国货占76%,德国、美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也有来货。市面上所见丝经毛纬之毛葛,多为法国进口,分轻重两种,以提花和玄色占多数。人造丝织物进口量最大,主要来自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其中人造丝与棉纱的交织物数量最多,因其价格低廉,且花样翻新快,销售十分旺盛。人造丝与毛交织产品,来源主要是英国、法国和日本,以法国货为多,主要供男服之用。蚕丝与人造丝交织的产品,主要利用蚕线与人造丝之染色性能的不同,染成花地两色的闪色纹样,因其工艺简单,国内厂家大量效仿生产,称为“巴黎缎”,致使该产品进口量逐渐减少。

机器印花是近代新兴产业,外国进口织物对流行花色的影响更大。除了直接进口,还有一个重要影响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并大量销售的织物。以上海印花行业为例,对中国印染花样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是英国的纶昌花布,二是日本内外棉第二加工场。上海开埠以来,最早投资创办的机器印染厂,是民国十四年(1925)由英国曼彻斯特的Calico Printers’ Association(中文译名:印花厂联合会)办的,后其又盘进了法商于民国十二年(1923)创办的中法手帕印花厂,改组为纶昌印染厂。初时仅1台印花机和80余名工人,生产来样加工的印花布。民国十六年(1927)英商增资扩建,民国二十年(1931)又聘用法国设计师爱伦夫人来厂,组建印花图案设计室,并先后聘请了不少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图案受欧洲写实花卉的影响,产品主销城市市场。20世纪30年代,日商在上海先后开办了9家印染加工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创办的内外棉第二加工场,据说规模为远东之最。这家厂的设计室从不招聘中国员工,将设计作为技术保密部门,但生产的印花棉布和被面大量销往城乡市场,对中国印花纹样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24]

毋庸讳言,当时中国民族染织工业刚刚起步,在进口洋货和外国资本的逼迫下艰难生存的企业,因为社会上的崇洋之风,不得不仿效外国织物纹样,将其题材或风格加以改造,移植到本土制造的产品中来,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民国染织纹样中西合璧的风格,正来源于传统与外洋这两大资源库。

2.纹制工艺的引进

纹制工艺的引进,大约在民国初年。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日本教习佐藤真在谈到民国初期中国丝织业的转型时说:“在我国(指日本——笔者注)当明治二十年间(光绪十四年)已由法国输入新式纹织机,制造新式之织物,在中国则至宣统三年时,尚未知使用此文明之利器也。十数年前,虽有我国阪本菊吉氏为之计画,试用新式纹织机,然技术未精,因而中止。其后杭州创工艺厂,输入数台之新式纹织机,终以时机未至,不能实地使用。……当宣统三年之末,民间未见有一台新式纹织机之杭州,迨民国元年末,约有四十台,二年末增至二百台,三年末竟达七百台,四年末乃超过一千台……而我邦之制造新式纹织机以供彼需要者,大有日不暇给之势,可谓奇观矣。此为杭州机业沿革及最近发达之概况。”[25]这里所说的新式纹织机,即装有贾卡提花龙头的拉花机。这种新型提花龙头需要纹板,一套完整的纹板就是一套花样,那么花样从何处而来?

佐藤真的记载给了我们一条线索,他说:“当新式纹织机开始之初,其意匠纸均仰给于我国西阵,其后工业学校聘意匠师,自制纹纸,以供机业家之使用。而此业比较的获得不少,故学生及职业徒弟等争学习之。然彼等开办之初,技术未精,缺点尚多,故制品之声价不高。制造优等品者,其纹纸乃仰给于我邦西阵。又我邦贩卖新式纹织机之商人,往往兼营斯业。然仰远方之供给,未免失流行之时机,且嗜好不能尽同。此其遗憾焉。故现今杭州当聘意匠师以专营斯业,为机业家之重要问题也。”[26]也就是说,当杭州丝织业开始使用贾卡织机时,最初用的是日本西阵的意匠与纹纸。西阵为日本京都的一个地区,以织造提花织物而著称,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治时期成为率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工业化转型的织造基地。西阵创造出了很多高雅优美的纹样,推动了高档绸缎的大众化,同时也确立了自身的地位,其荣誉保留至今。我国的资料中也有记载:“1910年铁机从日本输入,有新式提花机,织成的花纹极为精致美观。但那时我国还不能设计绘图制成纸板纹样,只有日本商人在拱宸桥设立‘好办社’,销售纸板纹样,索价很高。”[27]与上文联系起来看,日本好办社销售的纹板,应该是京都西阵织的出品,而最初纹制厂的创办者也是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的学生。总之,杭州在民国初期大规模引进日本提花机的同时,输入了不少日本西阵的纹板,学习日本先进的提花技术,同时积极开发本土花样以满足国内需求,迅速成长为新式提花织物的生产重镇。

3.外国专家与中国留学生的作用

清末民初,在中国指导染织设计的主要是日本专家,他们以培训教师、学生和艺徒的形式,向中国传授意匠绘图与织物设计。前述日本专家佐藤真就受聘于宣统二年(1910)成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据他回忆:“惟开办之初,技术未尽精善,乃招致我国京都模范织工、意匠图案工、穿纹工等之各专门技术家,以求制品之精良,始能着着进步。”[28]而“一部分工校纹科出身的纹工就自己设立纹工厂,为丝织厂设计绘制纹样”[29]。事实上,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的创办人及校长许炳堃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织科,另一位创办人及染织科主任朱光焘也毕业于该校染色科,从事织物和图案设计的教师陶泰基也曾留学日本。我国近代设计教育家、图案家陈之佛先生回忆,他在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期间一位日本图案教师管正雄给了他很大帮助,让他立志于从事图案设计事业。他毕业后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学习工艺图案,回国后创办尚美图案馆,致力于设计教育,同时创作了大量染织纹样(图4-51)。在清末民初的若干年中,中国与日本在养蚕、缫丝、丝织与纹制工艺上有着较为深入的交流,由于日本更早向西方学习,在近代染织技术上已领先于中国,因此基本上是中国接受经日本消化后的西方染织技术和设计理念。由于早期中国染织学校主要聘用日籍教师和专家,加上留日学生归国后在染织领域大显身手,日本的染织纹样也经由他们,在中国近代染织史上打下了烙印。(www.xing528.com)

图4-51 陈之佛设计的染织纹样二则

(李有光、陈修范编:《陈之佛染织图案》)

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和文化运动的影响,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日益增多。特别是法国,被认为是西方艺术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时尚中心,在染织艺术上拥有比日本更高的地位。然而大部分中国艺术家去法国学的是绘画、雕塑等纯艺术,学习图案的人很少。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的常书鸿先生原本赴法国学习丝织艺术,后来也改变初衷走上了绘画之路。李有行先生是留法学习染织艺术的,归国后在上海美亚织绸厂做了八年的纹样设计。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找到他这一时期的染织作品,因此也无法对他在染织设计上的具体贡献进行评述。

4.订购和收集外国染织样本和相关专业杂志

订购和收集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染织样本、资料和专业杂志,可能是大部分中国企业接受国际时尚信息、观摩设计风格、学习染织艺术的主要途径。另外就是派设计人员出国参加纺织品交易会,实地领略和观摩西方染织艺术,这一传统保持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即使在20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的中国,江浙沪地区的试样厂仍然订购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染织样本和相关杂志,以最大限度地透过这些有限的资料,掌握国际市场的流行趋势和设计风格。

一批法国染织样本的经历可以见证这一事实。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凯喜雅股份有限公司收藏有40余本法国面料样册,原为杭州胜利丝织试样厂所有。关于其来历,据曾在该厂工作的老人回忆,这些样册是1956年胜利丝织试样厂组建时作为资料并入该厂的,最初属于上海美亚织绸厂杭州分厂,是美亚厂多年的积累(图4-52)。样本上没有更多说明,只有季节、设计者名字等零星信息,推测可能为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早期法国产的面料。面料品种繁多,可分为素织物、提花织物、纱罗织物、绒织物和花边等几类,纹样主要是条格、圆点和各种花卉。此类染织样本应该曾被上海的各大染织厂普遍订购,作为其设计时的借鉴和参考。

日本的染织纹样集(图4-53)和织物样本在中国的数量更多。上海等沿海城市有很多日资染织厂及相关行业组织,经常举办产品展览,同时日本出版发行的图案资料也多在市面上流通,至今仍可在旧书市场见到。陈之佛提到他回国后创办“尚美图案馆”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国内研究图案,要想找一册适当的图案集来作参考,非常难得。于是渴望这等图案集者,往往向日本书铺子里去求购。可是日本的图案,大多数总带些日本风味,不合我们中国人胃口,而且价值又昂,难期普遍”[30]。个人可能买不起,但国内厂家一定也订阅了不少此类染织设计资料。

图4-52 美亚杭州分厂所藏的法国绸缎样本

图4-53 某染织厂所藏的日本染织纹样集之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