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崇洋风气与都市文化的形成:以上海为例

崇洋风气与都市文化的形成:以上海为例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饰的变革还与国门开放后礼俗文化的变迁有关。各国列强在上海设立租界,开办洋行,从事各类工商业与文化活动,经几十年发展,到民国时期,上海已发展成为与其他城市迥异的国际化都会。在此基础上,上海的现代都市文化逐渐形成。洋行以中国商人为买办,大力推销该国产品,在零售市场形成了专门经营洋货的“广洋杂货铺”。凡此种种,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商品丰富多彩、娱乐五光十色、工商业发达的上海就成为远东第一大都会了。

崇洋风气与都市文化的形成:以上海为例

服饰的变革还与国门开放后礼俗文化的变迁有关。道光二十三年(1843)上海开埠,很快就超过广州,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各国列强在上海设立租界,开办洋行,从事各类工商业与文化活动,经几十年发展,到民国时期,上海已发展成为与其他城市迥异的国际化都会。在此基础上,上海的现代都市文化逐渐形成。

上海首先发展成为远东的一个商业中心。上海的商业与洋货的进口是分不开的,咸丰十年至光绪十九年(1860—1893),上海的洋行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市,主要经营各国的工业品、日用品、食品和烟酒,其中与纺织品有关的有洋纱、洋线、棉布、花边、呢绒、针织品(毛巾、袜子)、绒毯等。洋行以中国商人为买办,大力推销该国产品,在零售市场形成了专门经营洋货的“广洋杂货铺”。至20世纪初,随着进口洋货数量的不断增长,广洋杂货铺分化为专营零售的百货业和从事批发的华洋批发业,吸引各地客商纷纷前来。民国成立以后,百货业中就出现了像先施(图4-2)、永安这样大型的百货公司了。这是因为上海一方面乃进口洋货的集散地,另一方面亦是轻工业特别是染织业的集中地,欧洲货、美国货、日货、国货在这个城市争夺市场份额,使百货业获得极大发展。大大小小的百货店为吸引顾客,纷纷在报纸、杂志及街头大打广告,极尽推销手段,这种商业氛围培育了上海的消费文化。由于洋货、洋装及广告无处不在,上海市民的审美观悄悄背离了传统,人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外表看起来更洋气、更入时,甚至对欧美时尚亦步亦趋。

图4-2 上海先施公司门前之街景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种被称为“月份牌”的商业美术广告开始大行其道。从现有资料看,月份牌广告画诞生于19世纪末,光绪十二年(1886)的《申报》上已刊登了分送月份牌的广告,而上海四马路上的鸿福来吕宋大票行,也随彩票向市民们奉送一种称为“中西月份牌”的“沪景开彩图”画片,以此作为营销手段。月份牌的绘画形式脱胎于传统年画,以仕女、风景为表现对象,但采用了西洋画法,使画中的美女栩栩如生,迎合了市民爱好,传播效果很好。月份牌的设计,往往将时装美女作为主角(图4-3),而原本应该强调的商品广告反而不起眼地出现在画面的边缘角落。为了吸引消费者,月牌份上的美女笑靥如花,穿着最时尚的袄裙、旗袍与洋装,背景往往也是花园洋房、西洋家具等,传递着现代都市生活的美好景象。美女身上的时装和时装上的纹样,随着月份牌的传播而传播,辐射到上海以外的地区,起到了类似西方时装画的作用。可以说,不同阶段推出的月份牌上的美女形象本身,都可以构筑起一部民国时装史。

与工商业发展相伴随的,是上海等开埠城市文化景观的再造。西方殖民者也把母国的文化生活带进上海,如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的兴建与开放,教会大学的创办,展览馆、纪念馆的建设,使得上海市民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中。另一方面,电影院剧院、歌舞厅、赌马场等娱乐场所的兴起,娱乐画报、杂志的发行,国内外娱乐新闻的播报,时装表演和选美比赛等,使得上海的大众文化同样欣欣向荣。如《良友》画报每期都会刊登娱乐与时尚新闻,推出沪上名媛的着装形象,《玲珑》等妇女杂志在倡导现代生活的同时也教女性如何着装打扮,娱乐明星的走红会引起人们对其时尚品位的关注,电影院办杂志介绍即将上映的作品,永安百货也出刊物介绍流行货品的信息。凡此种种,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商品丰富多彩、娱乐五光十色、工商业发达的上海就成为远东第一大都会了。(www.xing528.com)

在欧风美雨的浸润下,国人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国人视外国人为“洋鬼子”,以外国服装为怪模怪样,而此时西方被认为是文明开化的,西方的器物、服饰与装饰纹样,也因此带有了文明的光环,成为社会上某些人追逐的时尚。民国元年(1912)四月二十一日的《申报》刊登的打油诗《西服叹》就讥讽了这种现象:“中华国民禀特质,不务精神尚形式。大汉虚传统一名,满目五光与十色。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迪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其实不限于上海,其他通商口岸及周边地区也出现了崇洋倾向,甚至连紫禁城中退位的宣统皇帝溥仪也对西方生活方式心向往之,末代皇后婉容更从小在天津的教会学校接受西方教育,会讲英文,对西方饮食礼仪的熟悉程度更甚于溥仪(图4-4)。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人们视西洋文化和洋装为时髦、文明的象征而追逐之。

图4-3 民国初年月份牌中的袄裙女子

图4-4 着西装、旗袍的溥仪和婉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