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9年,英国人威廉·李发明了第一台手工针织纬编机,后来J.克雷恩又发明了针织经编机。道光三十年(1850)左右,有广州归侨将德国制的家庭式手摇袜机带入国内,这是国外针织技术设备传入中国的开端。[50]但近代中国市场上出现最早的针织产品还是来自德、英、美、日等国的舶来品,后来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外货不能入境,于是民族资本创办的针织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地区一跃成为全国针织业中心,并于民国十年(1921)成立了织袜公会,民国十六年(1927)改名为针织公会,到民国十八年(1929)时已有会员厂坊114家,其中大部分动力机都由慎昌洋行从美国购来,为中国针织业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51]
1.袜子
在织袜机引进中国之前,一般人民所穿的都是布袜,后来,洋货竞进,布袜为洋袜所驱逐,而袜业制造亦变为针织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光绪二十二年(1896),中国第一家针织厂——云章袜衫厂在上海开设时就开始生产袜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外针织品输入锐减,民族资本针织厂纷纷建立,国产袜子的数量迅速增加。
各厂最初进口的多为手摇袜机,直径大约为3英寸,针数有52、96、126、180、200、260、280等数种,洋行在出售机器时还会同时聘请一些留洋归国的技术人员,负责传授袜机的使用技术。宣统二年(1910),国内针织业开始引入电力袜机,以广东进步电机针织厂和上海景星针织厂为最先。该种机器比手摇袜机生产效率高,日产袜子可达70双以上,最多可达100双,[52]产量比手摇袜机高约三四倍。有不少针织厂纷纷开始采用电力袜机,尤其以上海地区发展最为迅速(图3-37)。但由于电力袜机售价高,一般小厂和作坊不敢问津,特别是由于受到机械性能限制,当时的电力袜机只能织素身袜,因此手摇袜机逐步向织花色袜、高档袜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各式花袜、舞袜、球袜等都是用手摇袜机织造而成的。袜子织出来后还不完全成型,需要进行再加工,“如袜口袜尖等部分,须发交各住家妇女缝缀之”[53]。当时天津有一种被称为“撒货的”的中间人,就专向各针织厂兜揽生意,领回货品,散给各住家妇女缝缀,缝成之后,仍由“撒货的”集齐送往工厂交纳,领取工资。
图3-37 正字牌电机棉袜及其商标
随着袜机的发展,国内针织业所生产的袜子品种也不断增多。民国八年(1919),康福袜厂试制成功了真丝与人造丝交织的花袜和羊毛花袜;民国十七年(1928),出现了专门出售给儿童的童袜,后来又开发出各种花袜、球袜、舞袜、橡口短袜、反口袜等;到了民国二十八年(1939),各个不同的袜子品类都已形成了自己著名的品牌,如康福牌花袜、司麦脱牌青年袜和进步袜、花篮牌长筒舞袜、大中牌麻纱短筒套袜、金杯牌平口纱线袜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上海鸿兴袜厂生产的狗头牌麻纱袜。
图3-38 人力牌麻纱袜包装盒
所谓“麻纱袜”(图3-38)是指用60支以上的高支棉纱织成的袜子,由于高支纱纤维长,捻度高,因此制成的袜子结构细密,比真丝袜透气性强,比线袜光洁耐穿,兼有柔软和滑爽的特点。民国十二年(1923),鸿兴袜厂在手摇袜机上用64支高支纱仿制平口中筒男式麻纱袜,同时采用当时先进的丝光工艺进行处理,使得袜面产生如丝一般的光泽,并注册狗头牌商标,很受消费者青睐。民国十七年(1928),改用电力袜机生产60、90支平口中筒男女麻纱袜,用手摇袜机生产80、100支麻纱舞袜,更为紧密,弹性也更好,不易下垂。民国三十年(1941),鸿兴袜厂改组为鸿兴织造厂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试织色头跟麻纱舞袜,又将原来的丝光度从28提高到32,使袜面在阳光下呈若隐若现的云彩状效果。产品包括60支麻纱长筒平底男女袜、尖脚老太袜,80支麻纱牙口小方跟舞袜、夹底长筒男女袜,100支麻纱花边特长小方跟舞袜等系列产品。其中女袜以玉色为主,男袜以灰色为大宗,辅以雪青、豆沙、漂白、咖啡等色。由于鸿兴采用德国狮马牌等进口染料染色,色彩稳定性好,年产量达8万打,产品不仅畅销于国内的长江流域和华北等地,而且远销南洋、伊拉克、南非等国家和地区。(www.xing528.com)
2.内衣
针织内衣产品的生产略晚于袜子。光绪三十二年(1906),云章袜衫厂生产的针织内衣锦地衫(质地厚实的凸纹汗衫)、桂地衫(大网眼汗衫)、椒地衫(小网眼汗衫)问世,两年后产品开始出口南洋。宣统二年(1910),上海景纶衫袜厂生产的金爵牌、鹿头牌卫生衫裤问世,国货开始有了冬季御寒针织内衣,并一举在全国第一届纺织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银质奖。到了民国十年(1921),随着横机的推广,各种衫裤、背心纷纷面世,并开始形成诸多名牌,如金爵牌、僧帽牌卫生衫裤,鹅牌、飞马牌汗衫和背心,菊花牌、三枪牌棉毛衫裤,绿叶牌雪花棉毛女衫等。
图3-39 鹅牌麻纱汗衫广告
其中鹅牌麻纱汗衫由上海五和织造厂首创,因“和”“鹅”谐音,故以此为商标(图3-39)。民国二十年(1931),该厂的工程师罗庆蕃采用缩碱工艺来增强60支以上高支纱布的弹性,改善了国产高支纱布身骨软、遇汗粘皮肤的缺点,使得制成的汗衫挺括平滑并富有光泽,一上市即风行全国,打破了高档汗衫市场由舶来品一统天下的局面。民国二十三年(1934),五和厂又将棉纱原料提升到120/2支,使产品品质更佳,不仅销往边远省份,并出口南洋、泰国等地,产销两旺。
当时另一个著名的汗衫品牌飞马牌汗衫由上海景福针织厂生产,按原料不同,分为32、42、60、80、84、100支等几个档次,其中80、84支纱来自英商纶昌洋行,100支纱来自日商日华纱厂,织成薄型汗布后,经漂染整理后制成针织内衣,做工考究,穿着舒适,具有透气、吸湿性强的特点,飞马牌汗衫也因此声誉鹊起,畅销汉口、重庆、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针织棉毛衫裤产品以中华第一棉纺针织厂生产的菊花牌最具盛名,该厂最初采用申新九厂的棉纱在美国英脱洛克棉毛机上织造,民国三十五年(1946),从瑞士引进立达纺纱机后,改用进口的埃及长绒棉作为原料,形成自纺、自织的独特优势。此种产品以38支精梳专用纱为原料,既避免了低支纱的粗糙,同时又避免了因支数过高而使面料太薄,从而降低服用保暖性的缺点。通过精梳工艺后,大量短绒和棉结杂质被排除,棉纱条干均匀,拉力增强。坯布在下机后需堆放24小时,使其自然回缩,从而使产品展现出“布面清晰棉杂少,手感柔软弹性好,自然光泽奶黄色,产品缩水变形小,穿着舒服保暖好”的优点。[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