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季必备的夏布商业发展史

夏季必备的夏布商业发展史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苎麻织物多用于夏季衣料,至近代遂有“夏布”之称。[21]这说明夏布业在明代已极普遍。清代延续明代技术,直至近代机器工业兴起,棉布、绸缎改为机织,夏布却依然以手工织造为大宗。至20世纪30年代,全国夏布产量在20万担上下。

夏季必备的夏布商业发展史

图1-7 农家绩麻作业

(鲁道夫·P.霍梅尔:《手艺中国:中国手工业调查图录(1921—1930)》)

我国麻织业历史最为悠久,先民最早利用的植物纤维是野生的葛与大麻,而将其茎皮纤维剥下后,经处理成为纺织原料的过程,俗称“绩麻”(图1-7)。在棉布普及以前,葛与麻是普通百姓的主要衣料,而丝绸则是上层社会的高档衣料,因此“桑”与“麻”往往并称,如《汉书》云:“齐鲁千亩桑麻”“富与千户侯等”,桑与麻均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和丝绸业一样,早期麻织业的生产中心也在中原地区,后来长江流域渐次开发,一种新的麻类植物——苎麻被发现并得到广泛利用。宋苏颂《本草图经》云:“苎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闽、蜀、江、浙多有之。其皮可以绩布。”又有晋陆机《草木疏》云:“苎一科数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须栽种。荆扬间岁三刈。官令诸园种之,岁再刈,便剥取其皮,以竹刮其表,浓处自脱,得里如筋者煮之用缉。”可见南北朝时,我国南方地区已开始发展苎麻产业。苎麻织物柔软而洁白,远超之前的大麻,因此在唐代是较为贵重的织物,受到人们的珍爱。宋元之际,棉业勃兴,大麻织物逐渐被淘汰,品质优良的苎麻织物却不受影响。因为苎麻织物多用于夏季衣料,至近代遂有“夏布”之称。

关于夏布的生产技术,在《天工开物》中有详细说明:“凡苎麻无土不生……每岁有二刈者,有三刈者,绩为当暑衣裳、帷帐。凡苎皮剥取后,喜日燥干,见水即烂。破析时以水浸之,然只耐二十刻,久而不析亦烂。苎质本淡黄,漂工化成至白色。……织苎机具与织棉者同。凡布衣缝线、革履串绳,其质必用苎纠合。”[21]这说明夏布业在明代已极普遍。清代延续明代技术,直至近代机器工业兴起,棉布、绸缎改为机织,夏布却依然以手工织造为大宗。(www.xing528.com)

近代中国的夏布产区,以四川、江西、湖南三省为最盛,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次之,其余各省产量不多。四川的主要产地有江津、内江、隆昌等处,原料以本土所产为主,年产量约各3万担。江西产区分布最广,境内十余县均有出产,其中西部以万载为主要产地,东部宜黄为主要产地,原料有本土的,也有外省输入者,年产量约七八万担。湖南的主要产地为浏阳,山东的主要产地为烟台附近,广东的主要产地为揭阳、汕头以及当时属于广东的琼州。江苏的主要产地为昆山、太仓、苏州等,福建则为南安、安溪、永春等处。至20世纪30年代,全国夏布产量在20万担上下。

四川是夏布最重要的产地,特别是当时的重庆荣昌地区,“各乡遍地种麻,妇女勤绩成布,白细轻软,较甚于葛。山陕直隶各省客商,每岁必来荣采买,运至京都发卖”[22]。“江津、隆昌和永川地区的夏布工场占主要地位。主要的出口是运往北京,一部分由陆路经陕西,一部分由水路经沙市樊城运去。重庆有一家北京的大字号,完全经营夏布。习惯上是先由重庆的批发商在头一年付给江津和隆昌夏布行一部分货价,由这些行家根据所接受的定货向四乡农户发出通知。重庆有一个夏布和苎麻业的公会市场,重庆每年夏布的成交额,据说在二十万两以上。”[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