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逐心中理想的生命活力

追逐心中理想的生命活力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描述理想时并不是在传达一种预言。真挚的情感与现实的理想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理想与现实之间并无通路。如果恐怖组织将首批满怀憧憬的集体拥抱者屠杀殆尽,那么这种做法必然会令怀揣披头士乐队的人类大爱观的理想者心中的向往受影响。另一些理想则是生机勃发的。与披头士乐队的理想截然不同的是,此时,部分依从衍生出的是早在预料之中的成效,而随着这些成效日益突显,理想也将赢得更多的未来信奉者的青睐。

追逐心中理想的生命活力

我们在描述理想时并不是在传达一种预言。理想只是表述出了令人神往的某种或然性格局。然而,理想不应当仅仅令人心生向往,同样也要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因此,理想必须是合乎现实的。在理想中,我们必须能够看到如何从当下的形态发展到理想境界中的格局。正是这种现实主义中和了我对于全人类数字未来怀揣的乐观主义情怀。温和的乐观心态使我们倾向于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理想,从当下出发迈向未来。

真挚的情感与现实的理想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假设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歌迷将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你所需要的只是爱》(All You Need is Love)奉为一种理想,深信这种理想能够指引人类去化解朝鲜与韩国或者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长久积怨,那么,这首歌曲就仿佛描绘出了一条通往人类大同的康庄大道。人们幻想着所有的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在刹那间都感受到了彼此的爱,这样许多问题都可以瞬间迎刃而解了。但是,对于苦苦寻求化解这些长久争端的方法的人而言,这首《你所需要的只是爱》却没有多少借鉴价值。关于如何用无条件的爱取代目前重度的双边猜忌,歌曲中并未谈及。如果我们在朝韩两国的非军事区或加沙地带(Gaza Strip)播放披头士乐队的歌曲,这种行为将很可能会被视为一种拙劣的西方宣传手段。

有一些理想是脆弱的。对于脆弱的理想而言,部分依从将产生不了或几乎产生不了理想中预设的回报。部分依从甚至可能颠覆完全依从所带来的回报中的道德极性。实际上,想从部分依从发展为完全依从的做法根本上是行不通的。如果你神奇地让潜在的恐怖主义者与潜在的受害者通过集体拥抱感受到了彼此大脑中分泌出的内啡肽,乃至让双方都忘却痛苦,继而沉浸于愉悦之中,那么,你无疑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了。但是,我们对于世界与人性的了解告诉我们,这不可能。理想与现实之间并无通路。这种理想的脆弱性使得追逐理想的旅程变得艰险重重。从道德角度而言,部分依从可能导致的结果与它意图追寻的目标其实南辕北辙。如果恐怖组织将首批满怀憧憬的集体拥抱者屠杀殆尽,那么这种做法必然会令怀揣披头士乐队的人类大爱观的理想者心中的向往受影响。真挚动人的情感之下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实现理想的通途。

另一些理想则是生机勃发的。在形成之初,它们可能是渺小的,渐渐地才发展得声势浩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并遵循这些理想,它们的成效也会逐渐变大,但即便是在支持者寥寥无几的时候,这些理想的成效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数字经济在形成之初可能也很渺小,然而,我们可以迈着稚嫩的步子一点点地走向成熟,向生产社会经济产品并满足社会需要的生产者报以充分的回馈。与披头士乐队的理想截然不同的是,此时,部分依从衍生出的是早在预料之中的成效,而随着这些成效日益突显,理想也将赢得更多的未来信奉者的青睐。(www.xing528.com)

社会-数字经济的理想为我们提供了通向完全依从航程的切实路径。如果我们能让人类继续从事那些原本可能会被交给机器的工作,我们就可以实现并享受人际互动带来的益处。我们也会因为人类的一次次成功而深受鼓舞、士气大振,继而努力扩大优势成效,而其他人则可以亲眼见证早期的理想奋斗者所收获的回报。

随后,我将把社会-数字经济与关于数字时代的另外两种乐观构想放到一起加以比较。在这些关于人类数字未来的图景中,究竟哪一种才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呢?两大替代性构想之一便是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协作共同体”。人类会将自身的创造性与强大的数字技术合而为一,成为“创客经济”(maker economy)中的生产消费者,这是第一种创造性构想。第二种替代性构想则是“全民基本收入”。许多数字时代的公民应当利用数字机器预期中的高效来让人类免于在工作中亲力亲为。但我认为,数字时代的人类要有温和的乐观心态,社会-数字经济更符合这个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