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文改变指标法自1996年由Brian D Richter首次提出之后,历经几次修改,已在多个生态恢复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将IHA指标用于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Richter于1997年建立了基于河流自然流量变化来设置生态流量目标的变化范围法。在缺少流量组分跟生态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资料的情况下,这些流量组分的计算以IHA对未受人类影响的天然流量进行分析的结果为基础。表1IHA法的水文参数定义和生态意义续表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是指维持河道生态系统健康所必需的水量,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态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水文改变指标法(IHA)自1996年由Brian D Richter首次提出之后,历经几次修改,已在多个生态恢复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将IHA指标用于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Richter于1997年建立了基于河流自然流量变化来设置生态流量目标的变化范围法(RVA)。RVA非常适合用来制定初始生态流量管理目标,并可随时间的推移和观测资料的积累而增加流量-生态关系。为了更好地提供生态环境需水推荐方案,在2005年又对IHA法做了一个突破性的改进:增加了生态环境需水的5个流量组分(Environmental Flow Component,EFC),即极端低流量、低流量、高流量脉冲、小洪水和大洪水。在缺少流量组分跟生态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资料的情况下,这些流量组分的计算以IHA对未受人类影响的天然流量进行分析的结果为基础。当必需的生态数据可以得到的时候,就可以统计出这5个流量组分具体值与生态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生态需水推荐值就可以随之不断修改和更新。新增加的5个流量组分为描述生物体以何种方式经历河流流量变化提供了探索性框架,IHA法的水文参数定义和生态意义见表1。
表1 IHA法的水文参数定义和生态意义(www.xing528.com)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