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构建“人水和谐”的水文化是我国当前水利建设的重点所在,加强治水过程中的和谐水文化建设是实践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和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团城湖调节池工程(图1)因其特殊的工程枢纽作用及其紧邻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特殊的工程地理位置,早在《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团城湖调节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过程中,设计者针对该工程及景观建设就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设要求。
图1 鸟瞰团城湖调节池
(1)考虑工程调蓄、供水等方面的功能要求,兼顾考虑景观绿化、人文历史、生态环保等相关城市功能的要求。依据现代工程理念、生态理念和文化理念,将南水北调与周边历史文化区的互动关系安排为积极的融入型关系,既要体现现代水利工程的特色,又要以谦逊而大气的姿态甘当颐和园的配角,和谐地融于著名的三山五园地区,成为地区环境建设中健康的一员。
(2)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作为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缓冲区内的水利工程,根据相关规定,其建筑物高度不能超过12m。管理用房则以中国传统营造模式布局,借鉴中国古建的要素,以现代手法体现中国古代文化和南水北调现代水文化的融合。特别是在靠近颐和园的各分水口等功能用房设计时,选用新型闸门型式,有效降低房屋高度,使其融入到周边景观环境中。(www.xing528.com)
(3)优化调节池水流和分水口布置,防止出现水源调节区“盲肠地带”。鉴于调节池水面面积较大,水流流速较小,以及一个进水口、三个分水口的功能要求,对调节池的分水口进行了分散布置,同时在池内设置导流岛,人为设定水流的流向,尽量使池内的水流都产生流动,不形成死水区,防止水质下降,在水源区形成人为的流动。
(4)准确测算调蓄时间和规模,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节约工程用地。在确定调节池规模时,通过与各用水户进行多次深入的研讨,确定水厂水源切换时需要的调蓄时间和保证率,并结合现有可利用的水利工程,确定调节池所需的水面面积和调蓄容积。综合考虑调节池所处地区为北京市规划的绿化隔离地区,在满足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以水边线外30m为本工程管理范围,以规划的绿化隔离带作为管理范围不足部分的补充和保护范围。根据上述原则优化布置,合理确定占地范围,最大限度地缩小工程拆迁投资,同时确保建设功能和景观效果。
(5)饮水思源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升南水北调文化内涵。在建设团城湖调节池的同时,建设南水北调展览馆及纪念园,宣传南水北调文化,提倡饮水思源,搭建与市民互动的平台,不仅是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浓缩与展示,更是要通过纪念园的建设营造爱水、节水、人水和谐的环境氛围,在将南来之水引入北京的同时,也把爱水、节水的理念植入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