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

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使多种化学物质及其混合物都可被认定为EDCs。根据来源不同,EDCs可分为天然激素和人工合成激素两大类。EDCs在较低的暴露浓度下就会造成对生物体的不良影响[9]。人类通常是长期暴露在低浓度的EDCs混合物中。

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其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一类能够影响内分泌系统、扰乱正常的发育和生殖过程的化合物的统称[1-2],其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20世纪末,包括美国环保局(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Japanes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JNIHS)、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EC)和Our Stolen Future网站在内的一系列机构和组织均提出了影响较大的EDCs名单[3-6]。传统的厌氧/好氧处理方法很难去除废水中的这类物质[7],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1997年,USEPA在一份有关EDCs的报告中定义其为干扰生物生殖、成长、行为及体内维持平衡所需的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作用及消除过程的外源性物质[8]。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使多种化学物质及其混合物都可被认定为EDCs。目前,被怀疑对人类健康有直接危害的EDCs已有数百种,可根据其来源、作用机理和作用核受体的不同进行分类。根据来源不同,EDCs可分为天然激素和人工合成激素两大类。天然激素包括来自动物类固醇激素、来自植物的植物雌激素和来自真菌的真菌雌激素。人工合成激素包括各种工业产品和副产品、农药除草剂以及人用和动物养殖所用药品。根据作用机制不同,EDCs可分为与受体直接结合、与天然激素竞争结合受体、影响受体的数量、影响激素的合成-分布-代谢-排出过程、与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调控作用的几类化合物。其中,通过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发生作用是EDCs重要的作用方式(Mode of Action,MoA),在生物体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EDCs对不同NR的影响,可将其分为雌激素干扰物和雄激素干扰物、孕激素干扰物、甲状腺激素干扰物和维甲酸受体干扰物等。(www.xing528.com)

EDCs在较低的暴露浓度下就会造成对生物体的不良影响[9]。在尚未造成组织和器官损害的浓度下,EDCs就能通过NR或非NR途径发挥作用,影响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很多研究资料都报告了EDCs导致野生生物和实验动物的不良改变。例如,鱼类的性腺分化期和动物的发育初期都对EDCs更加敏感,此时暴露在EDCs中会导致生殖腺发育异常、性别改变、性激素水平异常等长期的、不可逆转的效应,会对后代的孵化率和成活率造成很大影响。人类通常是长期暴露在低浓度的EDCs混合物中。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通过模拟或抑制内源性激素改变人体的激素平衡,严重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和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了生殖系统的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男性精液质量下降、不育率提高,女性性腺发育不良、月经紊乱、生殖器畸形或肿瘤发生增加等。其不仅会导致暴露个体的不良影响,还能通过DNA遗传和表观遗传影响后代;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损害,还导致了巨额的相关医疗投入和经济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