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收发模块封装形式及分类

光收发模块封装形式及分类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波长没有严格要求的光收发模块,常称之为TDM模块,对于严格控制波长的光收发模块称之为DWDM模块。光收发模块有不同形状和接口,称之为封装形式。这个是最首要的光收发模块的分类方式,也是产品线划分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光收发模块里面的光器件个头都非常大,小封装光收发模块放不下它们。

光收发模块封装形式及分类

对于短距离(SR)通信,多用几根光纤那都根本不是事,都是小钱。但是对于长距离(LR)通信来说,再铺设一条光缆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高的不是光缆的价钱,而是建设的费用,难道又得从北京一直挖到上海铺一条新光缆吗?更何况从旧金山铺到东京、从北京到莫斯科、从伦敦纽约,时分复用(TDM)总是受到电子器件开关频率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快。

工程师们从彩虹这一自然现象里面受到了启发,为什么彩虹非出现在风雨过后?因为水汽对不同波长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正如同三棱镜一样。

白光经过三棱镜

一束白光从左到右经过三棱镜,就分成了不同的颜色,这个时候三棱镜就是光学的解复用(DEMUX),如果不同颜色的光按照上面的方向从右到左经过三棱镜,就又合成了一束白光,这个时候三棱镜就是光学的复用(MUX)。

光的颜色是通俗的叫法,科学定义是光的波长(或者是频率,根据波长=光速/频率,光速恒定,只要知道波长、频率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推算出另外一个)。光收发模块(Transceiver)发出来的光是不可见光(850 nm附近,或者1 310 nm附近,或者1 550 nm附近),但也是有“颜色”的,只是肉眼看不到 而已。

不同波长的光

可见光光谱线

那么,只要光收发模块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再经过MUX,就可以用一个光纤来传多路的光波。这种方式称为波分复用(WDM)。WDM又分为两种,20 nm间隔的粗波分复用(CWDM)和0.8 nm间隔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这就是为什么又把WDM的光收发模块叫彩色光模块。因为要把不同颜色的光复用到一根光纤里面传播,那么必须对每个波长进行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彼此之间互不干扰。间隔越密,波长控制要求越严格。

WDM其实就是频分复用(FDM),只是人们习惯用波长来描述光,在电的领域,人们就习惯用频率来描述,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频分复用在实际生活中用的例子很多,比如广播,不同电台只是占用不同的频率。比如有线电视,不同的频道只是占用不同的频率而已。

对于波长间隔0.8 nm的DWDM,能够轻松实现100个波长到一个光纤的复用,相当于一个光纤变成了100根光纤。把波长间隔再缩小到0.4 nm,就可以实现200个波长的复用(0.4 nm的DWDM已经商用),如果间隔是0.2 nm或者是0.1 nm呢?

对于波长没有严格要求的光收发模块,常称之为TDM模块,对于严格控制波长的光收发模块称之为DWDM模块。DWDM的光收发模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出厂时,波长已经固定,称之为固定波长的(Fix Wavelength)DWDM模块,还有一种就是前面说的那100多个波长可以任意调谐的,称之为可调谐(Tunable)DWDM模块,简称Tunable。

光收发模块有不同形状和接口,称之为封装形式。这个是最首要的光收发模块的分类方式,也是产品线划分的依据。

在没有光收发模块之前,那时候发射机和接收机还没有在一起,大小也没有标准化,都是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比如阿尔卡特、朗讯(请分开念,因为那时候还不是一家公司,连华为都才刚起步)自产自销,就像当年的手机充电器,接口五花八门,互不通用。这样的光收发模块大家用起来都不方便,于是大家一起制定了游戏规则,这个规则就叫多源协议(MSA)。有了MSA标准以后,很多独立的专注做光收发模块的公司就开始慢慢崭露 头角了。

1)10 Gb及以下速率的光收发模块

2)千兆接口转换器(GBIC)

当千兆以太网1 000Base(1 000 Mb/s或者1 Gb/s)来临的时候,RJ45网口和网线已经不能满足超过百米以上的运用需求(由于六类线网线带宽限制,也只能用于距离较短、电磁环境较好的场合),市场需要一款光电转换的接口转换器用光实现互联和通信,那么这样的千兆接口转换器(GBIC)可以说是第一个封装接口标准化的光收发模块,在光收发模块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和划时代的地位。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器件产品供应商菲尼萨(Finisar)正是从GBIC开始脱颖而出的。

3)SFP/XFP/SFP+

随着器件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光收发模块的尺寸越做越小,如同SD卡到TF卡(Micro SD),就有了小封装可插拔模块(Mini GBIC),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

小型可插拔封装(SFP)速率也是越做越快,1.25 G,2.5 G,4 G,6 G。到了 10 Gb/s以后,原先的封装大小放不下那么多元器件了,两室一厅不够住了,就制定了一个三室一厅的新标准XFP。

罗马数字里面V是5,X是10,XFP就是专门跑10 Gb/s速率的可热插拔(Pluggable)光模块。技术总是不停在进步,2006年10 Gb放不进SFP的元器件到了2009年集成度做得更高,尺寸更小,终于可以从XFP塞进SFP了,旧瓶装新酒,这种SFP的光收发模块称为增强型小型可插拔(SFP+),叫作SFP Plus,意思为增强型SFP模块。

SFP和SFP+的尺寸大小、连接器定义、功能等完全相同,为了区分,把支持8 Gb/s以上速率的SFP称为SFP+。

4)光转发器(Transponder)300针/XENPAK/XPAK/X2

说到10 Gb/s这个规格的光收发模块,在XFP出现之前还经历了2代产品300针和XENPAK/XPAK/X2,因为这些模块里面都集成了串并转换芯片,这种光收发模块就叫作Transponder。

因为电接口的信号数目增多了,所以电连接器的管脚(PIN)数目也相应增加了很多,就用了一个300针的连接器。

300针的连接器

在2002年,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客户的主板上面单根传输线跑10 Gb/s的信号是非常困难的,在光收发模块里面放2个电的串并转换芯片(分别是复用Mux芯片和解复用DeMux芯片),把10 Gb/s的串行信号1分16,变成16根644 Mb的信号,这样客户主板上的速率就降低了很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光收发模块里面的光器件个头都非常大,小封装光收发模块放不下它们。

300针光收发模块和XFP/SFP+

客户主板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可以跑3 Gb/s的信号了,于是光收发模块里面的1∶16就改成1∶4,这样光收发模块的尺寸就可以做得更小,这些内部集成了1∶4串并转换芯片的光收发模块,称之为第二代10 G 光收发模块,都是以X开头(罗马数字10,代表10 Gb/s速率),XENPAK,XPAK 和X2。(www.xing528.com)

到了2006年,由于电路愈加重和均衡技术的成熟,客户主板传输单根 10 Gb的信号不再是难事,因此光收发模块里面就不再放置串并转换芯片,同时光收发模块里面光器件尺寸也小了很多,IC集成度也更高,小型化也就变成了可能,这就是第三代的10 G光收发模块 XFP和SFP+。

5)光收发模块封装的发展方向和归宿

要想钓到鱼,就得知道鱼爱吃什么。客户需要的是什么?客户永远需要的是速率更快、尺寸更小、功耗更低、功能更全、性价比更高的光收发模块。长江后浪推前浪,光收发模块不同封装之间也是一代新人送旧人,如果你这旧瓶找不到新酒,只能慢慢被取代,直到消失。当XFP出现的时候,Transponder就逐渐被取代,这个旧瓶就装了可调谐这种新酒,得以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现在在SFP+这种封装里面也能成熟地实现可调谐技术,所以XFP离淡出市场也就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了。

人们对带宽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对带宽的欲望就如高山上的滚石一般,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当年网上看个电影,RMVB格式的都能让你乐得屁颠屁颠的“哎呀妈呀,真清楚啊”,后来720 P你瞅都不瞅一眼,非要看1 080 P的,而现在超4 K都家常便饭了。这就对光收发模块的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TDM的方式总是有天花板的,当到了10 Gb/s的时候,就转换了发展思路和方向,能不能把每个光收发模块做得更小,然后再把几个光收发模块一起同时放到原来大小的盒子里呢?于是,并行模块就诞生了。

6)并行模块QSFP和CXP

一个鞋盒子里面放了一双鞋,一只做发射机(Transmitter),一只做接收机(Receiver)。这个是传统的XFP和SFP+,如果一个鞋盒子里面放了4双鞋,称之为QSFP+(通常简称QSFP,其实文献里面都是带后面那个“+”的,表示速率在8 G以上),Q代表的是Quarter,4的意思。如果放12双鞋,就是120 G小型可插拔封装(CXP),C代表16进制里面的12(A是10,B是11),每个模块传输10 G的速率(10 G的速率用罗马数字X表示),因此CXP就是12个10 G的光收发模块。P是Pluggable,支持热插拔。

XFP/SFP+/QSFP+/CXP尺寸比较

把多个光收发模块装到一个盒子里面,而且这些光收发模块能够同时并行工作,就称这样的模块为并行模块(Parallel Transceiver)。

那传统的“单核”的SFP+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吗?如果你是扫雷达人,你真的需要独立显卡电脑来玩这个游戏吗?如果你是贪吃蛇的铁杆粉丝,你真的打算要买iPhone 6 Plus吗?需求和性价比决定了市场,所以SFP+还是会继续存在下去,只是褪去了早年明星和霸主的光环而已。SFP+自己也自强不息,奔着28 Gb/s去了。

7)MPO光接口

对于传统的XFP/SFP+,有两个光接口,一发一收。对于并行模块,QSFP(4发4收),CXP(12发12收),光怎么引出来呢?就得采用MPO光接口了。MPO是Multiple-Fiber Push-On/Pull-off 的缩写,是把多根光纤做在了一起。MPO分为MPO12和MPO24两种,前者是12根纤芯,后者是24根纤芯。

8)QSFP SR4和QSFP LR4

前面说过,对于短距离通信,多用几根光纤那都不是事儿。但是对于长距离通信,如果能省光纤那是极好的。

40GQSFP SR4

SR4表示短距离(4个光收发模块合一)。

LR4表示长距离。对于长距离通信的QSFP,在模块里面放置两个三棱镜,一个用来做光学的MUX(合波),一个用来做光学的DEMUX (分波)。

早先出来的QSFP是装了4个10 G的光收发模块,现在每个光收发模块的速率已经可以提高到28 Gb/s了,把这种QSFP称之为QSFP28G模块。

40GQSFP LR4

9)CFP/CFP2/CFP4

当年为了满足40 G的需求,定义出了QSFP这种封装形式,与此同时,市场上也有100 G的需求,于是乎100 G可插拔封装(CFP)诞生了,C就是Centum的缩写。那100 G怎么实现呢?

CFP方案一100GBASE-SR10(短距离10通道)

因为CFP尺寸太大,所以后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把它做小,这就是后来的CFP2和CFP4。

用MPO24芯光纤连接(RX0和RX11,TX0和TX11不用)

CFP方案二

CFP/CFP2/CFP4尺寸比较

光收发模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