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19为析晶时间对微晶玻璃表观体积密度的影响。从图6.19中可以看出:随着析晶时间的增加,微晶玻璃表观体积密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析晶时间为60 min时,其表观体积密度达到最大值3.22g/cm3。这是因为微晶玻璃的表观体积密度主要取决于试样的致密度、晶体的析出量和晶体内部结构。随着析晶时间的增加,微晶玻璃中晶体析出量增加,使得微晶玻璃的致密性增加,表观体积密度增大。表观体积密度减小主要是因为微晶玻璃内部晶体生长过快,晶体析出量过大,造成微晶玻璃体积膨胀的缘故。
图6.20为析晶温度对微晶玻璃表观体积密度的影响。从图6.20中可以看出:在802℃下析晶时,由于析晶温度较低,晶体生长速率缓慢,以玻璃体为主,其表观体积密度接近母玻璃的密度,仅为2.92g/cm3;析晶温度的升高使得晶体生长速率加快,大量晶体的生长使得表观体积密度急剧增加;在842℃下析晶时,表观体积密度达到最大值3.12 g/cm3,然后呈降低的趋势。
图6.19 不同析晶时间下微晶玻璃的表观体积密度
图6.20 不同析晶温度下微晶玻璃的表观体积密度
随着析晶温度的升高,晶体的生长速率增大,造成晶粒尺寸的增大。一方面当晶粒尺寸较大时,易造成微晶玻璃内部缺陷的产生,这样均会影响试样的致密度,使微晶玻璃的表观体积密度降低。另一方面晶体生长速率增大,晶体析出量增多,玻璃相相对减少,微晶玻璃体积相对缩小,致密性增大。因此,控制适宜的析晶温度对于提高微晶玻璃的致密度至关重要。
图6.21为析晶时间对微晶玻璃显微硬度的影响。从图6.21中可以看出:当析晶时间为60min时,微晶玻璃的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919 HV。这是因为析晶初始阶段,晶体被连通的玻璃相所包裹,其显微硬度更大程度取决于玻璃相的性质;随着析晶时间的增加,细小的晶体逐渐长大,均匀分布在玻璃基体中,使微晶玻璃的显微硬度明显增大。
图6.21 不同析晶时间下微晶玻璃的显微硬度
图6.22为析晶温度对微晶玻璃显微硬度的影响。从图6.22中可以看出:在802℃下析晶时,由于析晶温度较低,晶体生长速率缓慢,试样中以玻璃体为主,晶粒尺寸仅为几十纳米,但大量均匀细小的晶粒使微晶玻璃显微硬度明显提高,达到907 HV;在822℃下析晶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951 HV;析晶温度继续升高,微晶玻璃的显微硬度下降,在842℃和862℃下分别为908 HV和886 HV。(www.xing528.com)
微晶玻璃中含有大量从均匀玻璃相中生长出的细小晶体。由于玻璃体和晶体耐腐蚀程度不同,玻璃体的成分和含量,以及析出晶体的种类、含量和晶粒尺寸等对微晶玻璃的耐腐蚀性具有显著影响。
晶体中的Ca2+离子、Mg2+离子、Fe2+离子和Fe3+离子与玻璃相中金属离子相比,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因此,要获得耐腐蚀性好的微晶玻璃,就要使残余玻璃相具有良好的网络连接程度,而且在玻璃相中尽量减少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一个富含硅氧和氧化铝的玻璃相,有利于获得好的耐腐蚀性。适当的化学组成,加上合理的热处理制度,可以使微晶玻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图6.22 不同析晶温度下微晶玻璃的显微硬度
图6.23为析晶温度对微晶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从图6.23中可以看出:本实验条件下,改变析晶温度,微晶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总体来说较强,在802℃下析晶时,微晶玻璃耐酸性最好,质量损失仅为0.16%;随着析晶温度的提高,晶体析出量增加,对玻璃网络结构破坏增大,耐酸性下降;在842℃下析晶时,微晶玻璃耐酸性最差,质量损失达到0.31%;当析晶温度达到862℃时,微晶玻璃中主要为晶体,辉石类晶体良好的耐酸性使微晶玻璃整体的耐酸性提高。
图6.23 析晶温度与微晶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关系
图6.24为析晶时间对微晶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从图6.24中可以看出,获得的微晶玻璃经过1%NaOH腐蚀650 h后,均具有良好的耐碱性,质量损失不超过0.1%,微晶玻璃耐碱性相对于耐酸性来说较强。随着析晶时间的延长,微晶玻璃的耐酸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当析晶时间为90 min时,微晶玻璃的耐酸性最差,质量损失达到0.31%;继续延长析晶时间至120 min时,微晶玻璃的耐酸性增强。这是因为晶体的析出破坏了玻璃的网络结构,使网络的连接程度下降。随着析晶时间的延长,晶体析出量增大,对玻璃网络的破坏程度增强,使玻璃的耐酸性下降。当析晶时间达到120min时,微晶玻璃中晶体占绝大多数,玻璃体含量极小,而辉石类晶体优异的耐酸性使微晶玻璃整体的耐酸性增强。
图6.24 析晶时间与微晶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