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矿渣微晶玻璃行业的发展趋势

国内矿渣微晶玻璃行业的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1983年,宋审明[63]研究了矿渣微晶玻璃的晶化制度、晶核剂和着色等问题。南雪丽[68]利用高炉渣制备微晶玻璃,认为以硅灰石为主晶相的矿渣微晶玻璃,其结构均匀致密,机械性能良好。史伟莉[76]等研究认为利用镍渣制备微晶玻璃是可行的。目前,已经有天津标准国际建材工业有限公司、河北晶牛集团有限公司、宜春微晶玻璃厂和大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生产微晶玻璃产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关系到微晶玻璃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国内对微晶玻璃的研究起步较晚,1977年,我国在湖南湘潭建设了第一条小型生产线,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延续下去。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微晶玻璃进行研究、开发和试生产[61-62]。1983年,宋审明[63]研究了矿渣微晶玻璃的晶化制度、晶核剂和着色等问题。1987年,中国地质科学院[64]首先在首钢对尾矿生产微晶玻璃进行了研究,利用铁、铜、金等7种矿产,开发出红、黄、绿、黑、蓝和灰等品种的微晶玻璃。1988年,陈惠君[65]研究表明,80 wt%的钢渣和粉煤灰混合可制备出具有良好的装饰性、高强度和耐酸碱性的微晶玻璃。吕淑珍等[66]利用高炉渣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微晶玻璃。程金树[67]利用烧结成型法研制了钢渣基微晶玻璃,认为烧结过程中烧结和晶化是分不开的。南雪丽[68]利用高炉渣制备微晶玻璃,认为以硅灰石为主晶相的矿渣微晶玻璃,其结构均匀致密,机械性能良好。肖汉宁等[69]利用高炉渣和钢渣制备微晶玻璃,发现当高炉渣和钢渣用量为55 wt%~60 wt%时,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玻璃陶瓷的晶相含量达90%以上,晶粒大小仅0.1~0.3μm,形态多为等轴柱状晶,晶相以辉石类为主。李培荣等[70]以宝钢矿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微晶玻璃,性能优于天然大理石、花岗岩等材料。王守勤等[71]以马鞍山高炉渣为原料,选择CaO-MgO-Al2O3-SiO2系设计玻璃组成,通过控制结晶过程,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透辉石型微晶玻璃。张升晓[72]研究了利用济南钢铁厂的高炉渣辅以SiO2、TiO2等原料制备微晶玻璃,不但解决了高炉渣的堆放问题,又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俞平利[73]利用山西翼城高炉渣制备微晶玻璃时,主晶相为透辉石,高炉渣最大引入量达到47.35 wt%,最小量为28.06 wt%,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烧结型微晶玻璃。马明生[74]等利用镍渣制备微晶玻璃,加入Cr2O3晶核剂后析出的主晶相为透辉石,晶体尺寸在10~15μm范围内。李景华等[75]利用镍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微晶玻璃。史伟莉[76]等研究认为利用镍渣制备微晶玻璃是可行的。杨家宽[77]等用热态浇注成型工艺制备了以CaO-A12O3-SiO2系玻璃为基础,主晶相为硅灰石(CaSiO3)和透灰石[CaMg(SiO32]的黄磷渣微晶玻璃。张乐军等[78]利用钢渣和粉煤灰制备了以透辉石为晶相的微晶玻璃。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矿产和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科研单位加大了对矿渣微晶玻璃的研究,技术上进一步成熟,主要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利用中心等几家为龙头。目前,已经有天津标准国际建材工业有限公司、河北晶牛集团有限公司、宜春微晶玻璃厂和大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生产微晶玻璃产品。(www.xing528.com)

虽然国内对微晶玻璃的研究较多,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的工艺技术;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特种微晶玻璃材料的开发;成分、结构设计与性能预测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关系到微晶玻璃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