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迭代过程与算法框图分析——v4.5.2

迭代过程与算法框图分析——v4.5.2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要求S与S和S均共轭,根据式共轭方向与梯度的关系,有考虑到▽f、▽f、▽f相互正交,从而有因此从而得出再沿S方向继续迸行一维搜索,如此继续下去可求得共轭方向的递推公式为沿着这些共轭方向一直搜索下去,直到最后迭代点处梯度的模小于给定允许值为止。共轭梯度法的程序框图如图4-9所示。图4-9 共轭梯度法的程序框图上述共轭梯度法是1964年由弗来彻和里伍斯两人提出的。

迭代过程与算法框图分析——v4.5.2

共轭梯度法的计算过程如下:

1)设初始点X(0),第一个搜索方向取X(0)点的负梯度-▽fX(0)),即S(0)=-▽fX(0)) (4-18)沿S(0)迸行一维搜索,得X(1)=X(0)+α(0)S(0)并算出X(1)点处的梯度▽fX(1)),X(1)是以S(0)切线和某等值曲线的切点。根据梯度和该点等值面的切面相垂直的性质,因此▽fX(1))和S(0)正交,有(S(0)TfX(1))=0,从而S(1)S(0)正交,即(S(1)TS(0)=0,S(1)S(0)组成平面正交系。

2)在S(0)、▽fX(1))所构成的平面正交系中求S(0)的共轭方向S(1),将其作为下一步的搜索方向。把S(1)取成-▽fX1)与S(0)两个方向的线性组合,即

S(1)=-▽fX(1))+β0S(0)

式中,β0为待定常数,它根据共轭方向与梯度的关系求得。

由(S(1)TS(1)-S(0))=0

有(-▽fX(1))+β0S(0)TS(1)-S(0))=0

将此式展开,考虑到(-▽fX(1)))TS(0)=0,即(-▽fX(1)))T(-▽fX(0)))=0可求得

978-7-111-53920-9-Chapter04-40.jpg

沿S(1)方向迸行一维搜索,得X(2)=X(1)+α(1)S(1)并算出该点梯度▽fX(2)),有

S(1)TfX(2))=0

故有(-▽fX(1))+β0S(0))▽fX(2))=0 (4-19)

S(0)S(1)共轭,根据共轭方向与梯度的关系式(4-17)有

S(0)T(▽fX(2))-▽fX(1)))=0

考虑到(S(0)TfX(1))=0,因此(S(0)TfX(2))=0,即▽fX(2))和▽fX(0))正交,又根据式(4-19)得(▽f(X(1)))TfX(2))=0,即▽fX(2))和▽fX(1))正交,由此可知,▽fX(0))、▽fX(1))、▽fX(2))构成一正交系。

3)在▽fX(0))、▽fX(1))、▽fX(2))所构成的正交系中,求与S(0)S(1)均共轭的方向S(2)

S(2)=-▽fX(2))+γ1fX(1))+γ0fX(0))(www.xing528.com)

式中,γ1γ0为待定系数。

因为要求S(2)S(0)S(1)均共轭,根据式(4-17)共轭方向与梯度的关系,有

978-7-111-53920-9-Chapter04-41.jpg

考虑到▽fX(0))、▽fX(1))、▽fX(2))相互正交,从而有

978-7-111-53920-9-Chapter04-42.jpg

因此

978-7-111-53920-9-Chapter04-43.jpg

从而得出978-7-111-53920-9-Chapter04-44.jpg

再沿S(2)方向继续迸行一维搜索,如此继续下去可求得共轭方向的递推公式为

978-7-111-53920-9-Chapter04-45.jpg

沿着这些共轭方向一直搜索下去,直到最后迭代点处梯度的模小于给定允许值为止。若目标函数为非二次函数,经n次搜索还未达到最优点时,则以最后得到的点作为初始点,重新计算共轭方向,一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共轭梯度法的程序框图如图4-9所示。

978-7-111-53920-9-Chapter04-46.jpg

图4-9 共轭梯度法的程序框图

上述共轭梯度法是1964年由弗来彻(Fletcher)和里伍斯(ReeVes)两人提出的。此法的优点是程序简单,存储量少,具有最速下降法的优点,而在收敛速度上比最速下降法快,具有二次收敛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