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电大数据的平均值FFT分析
(1)平均值FFT分析方法
实时采集的风电大数据维数较多,且实时更新,数据量非常大。继续采用传统小数据集的直接分析方法将无法完成预期的分析目标。因而,有必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于在风电场采集的电气量(电压值、电流值),在求平均值后,高于同步频率(50 Hz)的谐波频率成分将可以过滤掉,且大多数的间谐波成分也将明显减少。因而,可以按照要求先求取平均值,再对产生的平均值数据集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分析风电场低于同步频率(50 Hz)的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分析。一般来讲,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的振荡频率点应与特定频段的频谱幅度最大值对应,因而通过查找特定频段幅度最大值对应的频率,即可找到风电场机网相互作用的振荡频率。具体的分析流程方法如下。
第1步: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全部转化为标幺值;
第2步:对每个周期(0.02 s)计算一次平均电压Ui,平均电流Ii和平均功率Pi等;
第3步:采用带移动时间窗的FFT分析方法对平均值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选用矩形时间窗,时间窗宽度为5 000个数据点(即5 000个周波)。
第4步:将每个时间窗的数据进行特定频段的数据提取。
第5步:通过求取特定频段的极值点,找出频谱幅度最大值点对应的频率。
由于测量的原始数据是按照不同风速段进行数据记录,每个数据段记录了10 min的数据,当对全天(24 h)甚至更长时间的风电大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按照上面的分析流程,循环处理不同的数据段。完整的风电大数据平均值FFT分析的程序流程图如图7.15所示。
由于原始数据采集记录可能存在错误或者空值,在用分析软件(如MATLAB)进行数据分析时,将会造成计算结果为非数NAN的情况,若对含有非数NAN的平均值进行FFT分析,将导致进一步的非数NAN扩散,因而,有必要在计算的平均值结果后增加异常数据(非数NAN)分析处理,检测出非数NAN所在的位置。为了不影响整体的FFT分析效果,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取前后两个平均值点的均值,代替MALAB计算得出的非数NAN,从而保证平均值频谱分析的顺利进行。
图7.15 风电大数据平均值FFT的程序流程图
一般地,若风电场电压、电流的采样频率为fs,则每个周期有n=fs/50个数据点,按一个周期时间长度分别取平均值后,平均值数据集的等效采样频率应为
由式可以看出,平均值的等效采样频率不受原始数据采样频率影响。因而,在考虑奈奎斯特频率fn=fs/2的情况下,平均值数据集可以用于0~25 Hz频段的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的研究。
另一方面,随着风电场持续的并网运行,数据量急剧上升,采用基于平均值的数据分析方法,将有效实现数据降维的作用。按每个周期求取的平均值的方法计算,数据量可以缩小n=fs/50倍。
(2)实例分析
由于次同步振荡(SSO)主要与轴系转矩强相关,而转矩与平均功率具有线性对应关系,所以可以通过分析平均功率的频谱进行SSO的振荡频率分析;由于SSCI主要与变流器控制装置强相关,而控制装置的输入量中电压受电网电压决定(基本不变),所以可以通过分析平均电流的频谱进行SSCI的振荡频率分析;由于低频振荡与轴系和控制装置都强相关,所以也可以通过分析平均电流的频谱机型低频振荡的频率分析。(www.xing528.com)
基于对2 MW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并网的小信号模型和时域模型的分析,对于实时采集的风电大数据(采样频率fs=4 000 Hz),可取平均功率的1.7~2.2 Hz和12~14 Hz频段进行次同步振荡(SSO)分析;取平均电流的3~8 Hz频段进行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分析;取平均电流的0.2~2.5 Hz频段进行低频振荡分析。分别提取以上四个频段0.2~2.5 Hz(电流I),1.7~2.2 Hz(功率P),3~8 Hz(电流I),12~14 Hz(功率P)的细节频谱图进行分析,如图7.16所示。利用MATLAB找出这四个频段的极大值点后,即可筛选出各个频段的频谱最大幅度及其对应的频率值。利用MATLAB分析可得,上述四个频段的最大幅度对应的频率分别为1.95 Hz(功率P)、12.07 Hz(功率P)、0.31 Hz(电流I)、5.01 Hz(电流I)。
图7.16 平均功率P和平均电流I的特定频段频谱图
图7.16仅仅对第一个平均值时间窗(5 000数据点)进行了特定频段的最大幅度及频率进行了分析。由于风速的随机性,平均功率和平均电流的频谱也具有一定随机特征,因而有必要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更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观察其变化规律。
2.FFT结果的数理统计分析
首先,可以利用箱线图观察最大幅度-频率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而对异常值进行分析过滤,如图7.16所示。其中,图7.17(a)和(b)分别为功率P和电流I1的FFT最大幅度-频率数据箱线图,观察可知二者均存在一个远远大于其他值的异常点。通过筛选最大值发现:(a)和(b)中的异常点均为第318个平均值FFT分析时间窗,可能由原始数据采集设备记录错误或者风机启停造成,应予以剔除。(c)和(d)即为去除异常点后的箱线图。
然后,利用条形图统计各个频段子区间的最大幅度-频率点出现的频次,以及各子区间的加权平均值分布。相应的最大幅度-频率点出现频次分布图如图7.18所示,其加权平均值分布图如图7.19所示。其中,以图7.18(a)为例,分别表示区间[1.7 1.75]、[1.75 1.8]、[1.8 1.85]、[1.85 1.9]、[1.9 1.95]、[1.95 2.0]、[2.0 2.05]、[2.05 2.1]、[2.1 2.15]、[2.15 2.2]和[2.2,+∞)的出现频次。
最后,即可基于获得的各子区间最大幅度-频率点出现频次分布图和加权平均值分布图进行分析,找出最重要的频率点(或者小区间)。
图7.17 最大幅度-频率数据箱线图
图7.18 最大幅度-频率出现频次分布图
将小信号模型分析结果和风电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如表7.6所示。该小信号模型是在输入功率(主要有风速决定)恒定,且线路串补度为0.4的条件下进行分析,风电大数据来源于双馈风电场实际采集的数据进行的分析。对比发现,小信号分析所得到的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模态频率与风电大数据分析结果非常接近。在考虑线路串补度的影响后,可以认为风电大数据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最大幅度-频率区间中心频率,即为对应的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振荡模态频率。
图7.19 最大幅度-频率加权平均值分布图
表7.6 振荡模态对比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