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持续建设基本定义
建筑产品对自然环境依赖大,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建设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许多负担。改变建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关系,需要用可持续发展观来改进建筑业生产与存续方式。世界各国人民为此不断努力,产生一系列与可持续建设有关的里程碑事件。例如,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会议强调建筑业和人居环境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1998年提出的《21世纪可持续建设议程》要求人们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机遇和挑战,加速推动全球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进程。2002年,CIB和联合国共同推出《21世纪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建设议程》,阐述了可持续建设应当遵循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等“三重底线”原则。2000年,我国编制《我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在可持续发展框架里通盘考虑建筑业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要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建筑节能环保、减少碳排放等具体措施。
可持续建设思想可以溯及至1994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召开的第一届可持续建设国际会议。此次会议达成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将可持续建设界定为:在建筑物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更新改造、拆除或重建等全生命周期内,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组织各项建设活动,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这个概念说明了,可持续的建设项目管理重视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可持续性,强调对原有项目管理技术在可持续层面上的积极应用,保证各个环节中与生态环境的融合性、技术的高效清洁性、经济的合理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等,以在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实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复合统一。
2)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比较
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更加强调工程项目本身,对其管理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体现的不明显;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突出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管控对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作用,而往往忽略工程项目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主体往往是建设工程具体工作的实施者,即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人员,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对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的应用频率低,以质量、成本、工期为终极管理目标。(www.xing528.com)
可持续的工程项目管理重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复合系统的统一,是站在工程建设项目所处的整个社会经济的层次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可持续的项目管理不但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可持续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已远远突破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管控,而体现出对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动态平衡;可持续的工程项目管理主体不仅仅是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方的管理组织,所有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团队组织,如政府相关机构、供货商等,都作为可持续的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可持续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也离不开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可持续的工程项目管理要重视现代信息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项目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比较如图13.1所示。
图13.1 可持续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