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引入
识读图19-1所示的齿轮减速器装配图。
图19-1 齿轮减速器装配图
任务分析
通过装配图可以了解机器或部件的名称、规格、性能、功用和工作原理,并掌握装配体中各零件的作用、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和传动路线等。
任务实施
一、概括了解并分析视图
(1)通过标题栏和有关的说明书,可以了解机器(或部件)的名称、作用、性能及工作原理。
(2)从零件的明细栏和图上零件的编号,了解标准件和非标准件的名称、数量及所在位置。
(3)确定主视图,并明确视图间的投影对应关系。分析各视图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以及各视图表达的重点内容。
由图19-2中的标题栏可知,该图为直齿轮减速器装配图,比例为2∶1。明细栏中列出了35种零件,其中标准件12种。
图19-2 标题栏
减速器采用了三个基本视图,如图19-3所示。
主视图主要表达减速器的外形和主要尺寸,主视图中的五个局部剖视图分别表达了箱盖、箱体的壁厚、通气孔、视油孔和泄油孔等的装配关系,以及定位销、紧固螺栓的连接关系,如图19-4所示。
图19-3 齿轮减速器装配图
图19-4 齿轮减速器主视图
俯视图通过沿箱盖和箱体结合面的剖切画法,着重表达了减速器的工作情况,同时表达出两传动轴上各零件的相对位置以及装配关系,如图19-5所示。
左视图主要反映减速器侧面的外形,并采用局部剖视图表达键槽的形状以及减速器安装孔的形状、位置和尺寸,如图19-6所示。
图19-5 齿轮减速器俯视图
图19-6 齿轮减速器左视图
二、分析工作原理、装配关系
如图19-7所示,齿轮减速器是通过齿轮传动实现减速,并带动其他机械设备运转的部件。其传动路线如下:电动机(未画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齿轮轴35、齿轮22、键24将降低后的转速传给输出轴26,输出轴26的转速便是带动其他设备运转的转速。
图19-7 齿轮减速器装配关系
减速器各零件的装配关系:齿轮轴35上装有闷盖28、调整环29、滚动轴承30、挡油环31、透盖34以及密封毡圈33等零件。滚动轴承装在箱体上,透盖34及闷盖28、调整环29压住轴承的外圈,轴承内圈则由挡油环定位。输出轴26上的各零件与齿轮轴35上的类似,只是其上的齿轮22、滚动轴承27是通过透盖23、轴肩和轴套21实现轴向定位的。
轴26与齿轮22的配合为H7/r6,轴与轴承的配合均为m6,轴端部与联轴器(未画出)孔的配合为r6。
如图19-8所示,减速器箱盖16与箱体1通过圆锥销32定位,并用螺栓12、垫圈13和螺母14紧固。箱体孔与轴承的配合为H7,端盖与箱体孔的配合为H7/h8。如图19-8所示。
图19-8 齿轮减速器箱盖装配关系
三、制定各项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使用性能。但此项工作涉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加工、检验和装配等,初学者可通过查阅有关手册或参考其他同类型产品的图纸加以比较确定。
四、拆画减速器箱盖零件图
1.拆画零件图的要求
(1)画图前,应认真阅读装配图,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和装配体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技术要求及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
(2)画图时,不但要从设计方面考虑零件的作用和要求,还要从工艺方面考虑零件的制造和装配,应使所画的零件图符合设计与工艺两方面的要求。
2.拆画零件图的步骤
1)对装配体中的零件进行分类
根据零件的编号和明细栏,了解整台机器或部件所含零件的种数,并进行以下分类。
(1)标准件:标准件大部分属于外购件,不需要画出零件图,只要将它们的序号及规定的标记代号列表即可。
(2)常用零件:应画出常用件的零件图,并且须按照装配图提供的尺寸或设计计算的结果绘图(例如齿轮等)。
(3)一般零件:一般零件是拆画零件图的主要对象。对于装配体中的借用件或特殊件,如有现成的可以利用的零件图,则不必重新再画。
2)将要拆画的零件从装配图中分离出来
分离零件是拆画零件图的关键一步,它是在读懂装配图的基础上,按照零件各自真实结构和形状将其从装配图中分离出来。此时,应注意零件结构的完整性。
3)确定视图的表达方案
画零件图时,主要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确定其表达方案,而不强求与装配图上的一致。一般情况下,箱体类零件的主视图可以与装配图一致。对于轴套类零件,一般按加工位置选取主视图,如丝杠水平放置。
4)拆画零件图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可以利用零件对称性、常见结构的特点补画装配图中被遮去的结构和线条。
在装配图上允许不画的某些标准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等,应在零件图中补画出来。
装配图中所注出的尺寸都是比较重要的,应在有关的零件图上直接注出这些尺寸。对于配合尺寸和某些相对位置尺寸要注出偏差值。与标准件相连接或配合的尺寸,如螺纹的有关尺寸、销孔直径等,应从相应的标准中查取。未标注的尺寸可用比例尺从装配图上直接量取标注。对于一些非重要尺寸应取为整数。(www.xing528.com)
5)制定各项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使用性能。但此项工作涉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加工、检验和装配等,初学者可通过查阅有关手册或参考其他同类型产品的图纸加以比较确定。
现以齿轮减速器箱盖为例拆画零件图。
1)分离零件确定表达方案
如图19-3所示,在分析减速器箱盖16的结构形状时,首先应注意图19-3主视图中箱盖与箱体的结合面,重点是结合面以上的部分。根据俯视图和左视图以及剖视图中剖面线的不同方向,可将轴、端盖、轴承以及销、螺栓等零件分离出去,即可得到箱盖的主体图和三视图,分别如图19-9和图19-10所示。
图19-9 齿轮减速器箱盖主体图
图19-10 齿轮减速器箱盖三视图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箱盖内部为一空腔,其顶部左低右高且周围的壁厚均匀。为与两轴上的轴承配合,箱盖中间沿轴向开有两个半圆孔。外表面的前后各有两块肋板,顶部有一长方形通气槽。为了增大与箱体的结合面,箱盖周边有缘板,其上的凸台开有用于连接的螺栓孔。
2)标注尺寸
3)确定泵体表面粗糙度
按上述方法与原则查阅有关标准,确定表面粗糙度。
4)确定技术要求
五、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零件的表达。
①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重新选择投影方向和表达方案。
②从装配图上拆画出的零件,应补全缺线和视图。
(2)尺寸标注。
①装配图上的尺寸,可直接抄画在零件图上。
②未注的尺寸在装配图中量取计算后标在零件图上。
③标准结构,如倒角、键槽等应查阅标准标注。
(3)技术要求。
①表面粗糙度可根据配合关系选择适当的精度。
②根据零件的作用可标注其他的技术要求。
下面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读懂装配图,了解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分析视图,看懂零件的结构形状;分析尺寸,看懂技术要求。
①概括了解。
②了解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③分析尺寸:规格性能尺寸;安装尺寸;装配尺寸;总体尺寸。
④技术要求。
(2)拆画零件图。
①考虑零件的表达方案:通过装配图,分离出所拆画零件的视图轮廓;根据对该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以及其他零件的装配关系的了解,按投影关系补齐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重新考虑适当的表达方案。
②尺寸标注:装配图上已标注的尺寸是设计时确定的主要尺寸,应直接注到零件图上。
对于配合尺寸要标出极限偏差数值;对于标准结构,如螺钉沉孔、螺孔深度、倒角等,应查阅有关手册,按标准尺寸标注。零件上不重要的或非配合尺寸,一般可从装配图上按比例量取并做适当调整后注出。
相邻两零件接触面的有关尺寸及连接件的有关尺寸必须保证一致。当有些结构两个零件装配在一起同时加工时,应在两零件图上加以注明。
③注写技术要求:零件上注写的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以及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技术要求,是根据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和要求来确定的。一般情况下,技术要求可参照同类产品加以确定。
④仔细校核,检查零件图所表达的内容是否齐全,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是否与明细栏一致等。
六、拆画零件图示例
以拆画图19-11所示机用虎钳装配图中的固定钳座为例,说明拆画零件图的方法。
图19-11 机用虎钳装配图
1)分离零件
根据剖面线的方向及视图间的投影关系,从装配图19-11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中分离出固定钳座9的轮廓,如图19-12所示。
图19-12 机用虎钳固定钳座装配图
2)确定表达方案
固定钳座的立体图,如图19-13所示。
图19-13 机用虎钳固定钳座装配图和立体图
如图19-14所示,根据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方法,主视图按装配图中主视图的投影方向沿前后对称中心线全剖视画出;左视图采用A—A半剖视;俯视图主要表达固定钳座9的外形,并采用局部剖视图表达螺孔的结构。
图19-14 机用虎钳固定钳座全剖视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