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的应用

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的应用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存在电源模型的电路,一般可以利用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将复杂电路化简为简单的电路,从而分析求解电路。图2.6图2.5 等效变换的电路分析图解用等效变换法解。 试用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法求如图2.8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的应用

对于存在电源模型的电路,一般可以利用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将复杂电路化简为简单的电路,从而分析求解电路。

【例2.1】 试用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求如图2.5 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图2.5 例2.1 电路图

分析:首先关注元件与元件之间的基本连接方式,如图2.6(a)所示串联、并联模块;其次根据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等效变换,如图2.6(b)所示;再应用图2.3 所示的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求解电路电流I。

图2.6 图2.5 等效变换的电路分析图

解 用等效变换法解。

图2.7 例2.1 电路等效变换的解题过程

由图2.7 解得

结论:

(1)当电源模型与外电路(或另一个电源模型)并联时,电源模型等效变换为电流源模型;当电源模型与外电路(或另一个电源模型)串联时,电源模型等效变换为电压源模型。

例如:图2.6(b)中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为并联方式,所以,将电压源模型等效变换为电流源模型。

(2)当电源模型中含有待求参数电路时,注意保留待求变量,即不是每一个电源模型都必须进行等效变换。

例如:图2.7 等效变换过程中,12Ω 电阻串联10 V 电压源组成的电压源模型中含有待求电流I,因此,该电压源模型不进行等效变换。

【例2.2】 试用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法求如图2.8(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图2.8 例2.2图(www.xing528.com)

分析:电源模型分析如图2.8(b)所示。由于16 V 的电压源模型与4 A 的电流源模型是并联关系,则将16 V 的电压源模型等效变换为电流源模型,如图2.9 中第一个等效电路图所示;再将图2.9 中两个并联8Ω 电阻等效为4Ω 电阻,两个并联电流源等效为6A 电流源,构成电流源模型。如图2.9 中第二个电路图所示;同理,后面几个等效电路图也是通过电源模型的不断等效变换解得。

解 用等效变换法。

图2.9 例2.2 的等效变换法解题电路图

由图2.9 解得

结论:

(1)用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解题时,根据电路的结构,决定电源模型变换的时机。例如:60 V 的电压源模型在第4 步才等效变换为电流源模型。

(2)等效变换中可有多个电源模型同时等效变换。例如:图2.9 的第4 个等效电路图,就是第3 个图中的两个电压源模型同时等效变换解得。

【例2.3】 电路如图2.10(a)所示,已知电压源US1=15 V,US2=3 V,电流源IS1=2 A,IS2=1 A,电阻R1=10Ω,R2=20Ω,R3=1Ω,R4=4Ω,R5=5Ω,R6=0.1Ω,R=30Ω。试用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求如图2.10(a)所示的电压源模型和开路电压Uab

图2.10 例2.3图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两个理想电源概念的应用,即理想电压源US1直接与不含待求量电路并联,可等效为电压源US1,如图2.10(b)所示;理想电流源 IS2直接与不含待求量电路串联,可等效为电流源 IS2,如图2.10(c)所示。

解 用等效变换法。

图2.11 例2.3 电路等效变换的解题过程

图2.11 中各参数为

结论: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是解题的核心分析方法,但在分析电路过程中,常常要综合运用电阻串并联、电源串并联等分析方法;综合运用电路元件特性、等效概念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