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明州迁治并未发生

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明州迁治并未发生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认为是继《元和郡县图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宋《太平寰宇记》,在“县”条下说:句章故城,汉县,废城在县西。但事实上,诸籍数据一样,这意味着没有发生过州城迁移之事这说明,在《太平寰宇记》看来,所谓明州迁治,可以说根本没有发生;或者,明州治所易址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这是《通典》《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上州城与各县相对位置的数据不变的根本原因

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明州迁治并未发生

被认为是继《元和郡县图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宋《太平寰宇记》,在“县”条下说:

句章故城,汉县,废城在县西。按《郡国志》云“句章县本是平山,四明接其东岭,天台续其南峰”是也。[20]

“废城在县西”云云,意同《通典》的“句章故城在今县西”和元和志的“句章故城,在州西一里”。至于文中所引唐贾耽的“句章县本是平山”一语,当指的是“古县句章Ⅰ”城山渡遗址“故城句章A”的地形。

《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宋雍熙三年(986),所收的行政区划资料,被认为是以太平兴国四年(979)平北汉后的簿籍为主。其时,天下已定,明州的治所(子城)及所领县(时已更名为鄞县)、奉化慈溪、象山和定海五县的境域也基本不变,此后所增减的,大致集中于海上部分,翁山、昌国是也。

不过,奇怪的是县却未如现今所熟知的那样,被改称为鄞县(已距后梁开平三年改名70年以上),这至少显示了《太平寰宇记》史料保持了较好的原真性,甚至是照录唐时的史料也未可知。

是书所著录的各县与明州府的相对位置(方位与里程),就是明州迁治后的情形,如果明州曾经远距离地迁治,那么它的记录应该会与元和志有明显的数据差异。

奉化县,南六十里。九乡。

慈溪县,西北七十里。旧二十一乡,今十四乡。

定海县,东七十里。七乡。(www.xing528.com)

象山县,东南三百七十里。旧二十一乡,今十四乡。(摘录)[21]

定海县设于大浃江的海口,所以此中的“定海县,东七十里”,与《通典》的“大海在县东七十里”和元和志的“县,大海在县东七十里”同义。总之,《太平寰宇记》之奉化县、慈溪县与明州府的相对位置描述,与《通典》《元和郡县图志》完全相同。

假如,明州城于元和志编撰时在小溪,而史书上说小溪在后来的州城“南六十里”(乾道图经、宝庆志),那么这么个距离的移址(见图4-2-2),在太平记乃至后来的元丰志上就不可能不反映出来。

【图4-2-2】长庆后的明州、小溪(今洞桥一带)和各属县的相对位置图。如果发生过州署由小溪迁移到三江口的变动,则文献记载的州城与各县的距离数据就会发生前后不一的显著差异。因为线段A与a(州城到奉化)、B与b(州城到慈溪)、C与c(州城到定海)的长度明显不同。但事实上,诸籍数据一样,这意味着没有发生过州城迁移之事

这说明,在《太平寰宇记》看来,所谓明州迁治,可以说根本没有发生;或者,明州治所易址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笔者认为,由于布政巷址与鼓楼之间的距离,无论是直线还是路程,只有1.1公里,合唐里约2里,属于上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形(见图4-2-3),这才是明州迁治后成书的《太平寰宇记》与迁治前成书的《通典》《元和郡县图志》在州城与各辖县相对位置描述中,数据完全一样的最根本原因。

【图4-2-3】中心处的两个标志,表示明州城长庆元年的移城距离(1.1公里),左为布政巷址,右为鼓楼址。在整个州境各县看来,明州署址的这一变动,实际上微不足道。这是《通典》《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上州城与各县相对位置的数据不变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