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和郡县图志》揭示唐代地方历史与文化,深入探索古代社会

《元和郡县图志》揭示唐代地方历史与文化,深入探索古代社会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和郡县图志》由唐代李吉甫撰,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整的地方总志,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原有包括目录在内共42卷。奉化、慈溪二县是开元设明州析县的结果,自设治以来一直在奉化大桥镇和江北区慈城镇,而州治,公认为与原句章县署同地。但这样一来,《元和郡县图志》所描述的慈溪县与州城的相对位置,便无法解释了因此,由元和志可知:1.东晋隆安年间,古句章县治的确曾经迁移过。

《元和郡县图志》揭示唐代地方历史与文化,深入探索古代社会

《元和郡县图志》由唐代李吉甫(758—814)撰,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整的地方总志,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原有包括目录在内共42卷。但图的部分在北宋时已佚,志也仅存32卷。李吉甫编撰是志时,为再度拜相的元和六年(811)后,而此前他已著有《六代略》30卷、《十道图》10卷、《古今地名》3卷、《删水经》10卷,又录当代户赋兵籍为《元和国计簿》10卷,可惜至今均已不存。可见,李吉甫之撰郡县图志,并非只是他的职务行为,实在是他久已有志于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吉甫约在贞元八年至十年间(792—794)出为明州长史,[18]长史,名为刺史佐官,无实职。而李吉甫既为饱学之士,又到过明州,因此,至少元和志中的明州部分,是值得信任的。

李吉甫任明州长史乃至编撰元和志时,在长庆元年(821),故而是志中的明州署位置正是建州城前的驻地,笔者推断明州署时在接官亭址的东一里处,今中山西路布政巷一带(下称布政巷址),根据即为是志所说:“句章故城,在州西一里。”

元和志接着说:

县,上。大海在县东七十里。

奉化县,上。北至州六十里。

慈溪县,上。东南至州七十里。

象山县,中。西北至州水陆相兼一百六十里。(摘录)[19]

奉化、慈溪二县是开元设明州析县的结果,自设治以来一直在奉化大桥镇和江北区慈城镇,而州治,公认为与原句章县署同地。

李吉甫时代,州治未迁,网上丈量表明,奉化县城北距洞桥(唐句章之墟)直线距离仅13公里,无论如何达不到“六十里”。(www.xing528.com)

又,如果认定句章县在东晋隆安年间未曾迁治,则“慈溪县东南至州七十里”也无法解释,因为城山渡在慈城的西南,而非东南,并且两者的直线距离仅6.9公里,南宋宝庆《四明志》(卷十七)也说,“古句章县,在今县(指慈溪县,笔者注)南十五里”,因此,无论怎么算,城山渡与慈城之间的路程也不可能达到70唐里(1唐里合今531米,70唐里合今约37公里);另外,如果据上引“句章故城,在州西一里”,认为句章隆安迁治仅东移1里,则方位依旧不对,而直线距离更缩短为6.7公里,也于理不合(见图4-2-1)。再假定句章县由城山渡迁到了“句章之墟”附近,那么,当长庆元年明州治迁入三江口之后,国史地志关于慈溪县与州治的距离,也一定不会再是“七十里”!

【图4-2-1】A为城山渡时的句章县址(故城句章A),B为慈溪县城,C为假设州城址(在故城句章A东一里)。三角形顶点所指处为官署址。但这样一来,《元和郡县图志》所描述的慈溪县与州城的相对位置(方位与里程),便无法解释了

因此,由元和志可知:

1.东晋隆安年间,古句章县治的确曾经迁移过。如前,我们将城山渡的句章县称为“故城句章A”,而将晋末迁治后的句章县称为“故城句章C”。

2.所引元和志文中的“句章故城”是指“古县句章Ⅱ&Ⅲ”的治所,即“故城句章C”。

3.“古县句章Ⅱ&Ⅲ”治所之“故城句章C”曾作为句章县县和明州的驻地官署公宇(即接官亭址),但到李吉甫编撰元和志时,也已被明州弃用。

4.元和年间明州官署已迁至“故城句章C”东1唐里的地方。这个地方,即布政巷址,它在慈溪县署东南70唐里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