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东之为地名,最早出于《左传》。
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左传·哀公二十二年》)
甬句东,则出于《国语》。
越王曰:“昔天以越赐吴,而吴不受;今天以吴赐越,孤敢不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乃不许成。因使人告于吴王曰:“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夫妇三百,唯王所安,以没王年。”夫差辞曰:“天既降祸于吴国,不在前后,当孤之身,实失宗庙社稷。凡吴土地人民,越既有之矣,孤何以视于天下!”遂自杀。(《国语》卷十九《吴语》)
可见甬东、甬句东同义。时在周元王三年、鲁哀公二十二年(前473)。事亦载《史记》以及后世的地方史志。
后世研究对甬东、甬句东之注解,依时序择其要者如下:
1.汉贾逵(30—101):“甬东,越东鄙,甬江东也。”(《史记集解》)
2.三国韦昭(204—273):“甬句东,今句章东海口外洲也。”(《国语》卷十九《吴语》)
3.西晋杜预(222—284):“甬东,越地,会稽句章县东海中洲也。”(《春秋经传集解》第三十《哀公二十二年》)[25]
4.唐开元年间司马贞:“《国语》曰甬句东。越地,会稽句章县东海中洲也。案:今县是也。”(《史记索隐》)
5.唐杜佑(735—812):“越王句践平吴,徙夫差于甬东,韦昭曰‘即句章东浃口外洲’。”(《通典》卷一八二《州郡十二》)
6.北宋欧阳忞:“定海有大浃江。越灭吴,欲迁吴主夫差于甬东。韦昭以为句章东浃口外洲是也。”(《舆地广记》卷二十三)
7.南宋王应麟:“甬句东,今句章东,海口外洲。当作浃口。盖传写之误。”(《困学纪闻》卷十《地理》)
4.唐开元年间司马贞:“《国语》曰甬句东。越地,会稽句章县东海中洲也。案:今县是也。”(《史记索隐》)
5.唐杜佑(735—812):“越王句践平吴,徙夫差于甬东,韦昭曰‘即句章东浃口外洲’。”(《通典》卷一八二《州郡十二》)
6.北宋欧阳忞:“定海有大浃江。越灭吴,欲迁吴主夫差于甬东。韦昭以为句章东浃口外洲是也。”(《舆地广记》卷二十三)
7.南宋王应麟:“甬句东,今句章东,海口外洲。当作浃口。盖传写之误。”(《困学纪闻》卷十《地理》)
8.明黄润玉:“鄞江,自昔名甬江,源出四明山之南,支流为江右之渠,曰甬水。晋鲍神庙甬水村,今郡城是也。凡甬江之东,即《左传》所载甬东,至今名甬东隅,实秦汉县之区,正越句践置吴夫差之地。世谬指海中翁山洲为甬东也,故不得不辨。”[26]
8.明黄润玉:“鄞江,自昔名甬江,源出四明山之南,支流为江右之渠,曰甬水。晋鲍神庙甬水村,今郡城是也。凡甬江之东,即《左传》所载甬东,至今名甬东隅,实秦汉县之区,正越句践置吴夫差之地。世谬指海中翁山洲为甬东也,故不得不辨。”[26]
据上,关于甬东、甬句东究竟地在何处,归纳起来,也就两说,一是认为在甬江之东,原古县、“秦汉县之区”,包括明代时的甬东隅;二是认为是翁洲,即今天的舟山岛。现在学界以后者为通说,如《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列国地理图志》都将甬句东、甬东标在了舟山。[27]
贾逵说:“甬东,越东鄙,甬江东也。”鄙,可解为郊野边际之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曰:“春秋经传鄙字多训为边者,盖《周礼》都鄙距国五百里,在王畿之边。”这里的国、王畿,就相当于贾逵说的“越”,今天的绍兴越王城。因此贾逵的“越东鄙”可解为甬东在越王城以东“五百里”,地在甬江的东面。
鄙,也可解为采邑。周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或许越国在甬东地方有个不满编制的“越东鄙”,勾践拨给夫差“夫妇三百”(相当于三酂),凑足一鄙,封予夫差,作其采邑。
依前者理解,勾践徙夫差于甬东,是流放;依后者理解,则是豢养。流放或豢养,都是为了让夫差离开故土,以勿使“卧薪尝胆、生聚教训”的勾践式复辟在夫差身上重演。但豢养方式,可以让勾践对夫差的掌控抹上一层仁义的色彩,似乎更合乎勾践的本意。
另外,当时舟山岛归“东海外越”。内越王勾践与外越固然有合作关系,外越却并不臣服于勾践,亦非越国属地。有学者指出,“汉人(指贾逵,笔者注)还认为甬东在甬江之东的陆地,而魏晋人(指韦昭、杜预,笔者注)才开始认为甬东在舟山群岛。这是东汉开发海岛改变了汉人的历史地理观”。这是很有见地的。[28](www.xing528.com)
由此可以推断,甬东或甬句东不可能是当年还属化外之地的舟山岛。
将甬东、甬句东解为今天的舟山岛,源于韦昭的“海口外洲”,后演变为“海中洲”“浃口外洲”。不过,韦昭此说,不知何据,姑且不究。但2500年前的“海口”“浃口”的形状则不可不察。
据上,关于甬东、甬句东究竟地在何处,归纳起来,也就两说,一是认为在甬江之东,原古县、“秦汉县之区”,包括明代时的甬东隅;二是认为是翁洲,即今天的舟山岛。现在学界以后者为通说,如《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列国地理图志》都将甬句东、甬东标在了舟山。[27]
贾逵说:“甬东,越东鄙,甬江东也。”鄙,可解为郊野边际之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曰:“春秋经传鄙字多训为边者,盖《周礼》都鄙距国五百里,在王畿之边。”这里的国、王畿,就相当于贾逵说的“越”,今天的绍兴越王城。因此贾逵的“越东鄙”可解为甬东在越王城以东“五百里”,地在甬江的东面。
鄙,也可解为采邑。周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或许越国在甬东地方有个不满编制的“越东鄙”,勾践拨给夫差“夫妇三百”(相当于三酂),凑足一鄙,封予夫差,作其采邑。
依前者理解,勾践徙夫差于甬东,是流放;依后者理解,则是豢养。流放或豢养,都是为了让夫差离开故土,以勿使“卧薪尝胆、生聚教训”的勾践式复辟在夫差身上重演。但豢养方式,可以让勾践对夫差的掌控抹上一层仁义的色彩,似乎更合乎勾践的本意。
另外,当时舟山岛归“东海外越”。内越王勾践与外越固然有合作关系,外越却并不臣服于勾践,亦非越国属地。有学者指出,“汉人(指贾逵,笔者注)还认为甬东在甬江之东的陆地,而魏晋人(指韦昭、杜预,笔者注)才开始认为甬东在舟山群岛。这是东汉开发海岛改变了汉人的历史地理观”。这是很有见地的。[28]
由此可以推断,甬东或甬句东不可能是当年还属化外之地的舟山岛。
将甬东、甬句东解为今天的舟山岛,源于韦昭的“海口外洲”,后演变为“海中洲”“浃口外洲”。不过,韦昭此说,不知何据,姑且不究。但2500年前的“海口”“浃口”的形状则不可不察。
由本书的第一章可知,在4000—2600年前,整个盆地还残留着明显的入海河口三角洲地形地貌特征,[29]原始莺脰湖与原始东钱湖占据着盆地大部分的面积,并到处分布着大片滩涂与沼泽,由涂而地的过程才开始不久。滩涂对人类交通的阻隔,远甚于江河乃至海洋。设想越王勾践曾在句章城头遥望古、古鄞,他一定会认为那是一片可望而不可即之所在。
由本书的第一章可知,在4000—2600年前,整个盆地还残留着明显的入海河口三角洲地形地貌特征,[29]原始莺脰湖与原始东钱湖占据着盆地大部分的面积,并到处分布着大片滩涂与沼泽,由涂而地的过程才开始不久。滩涂对人类交通的阻隔,远甚于江河乃至海洋。设想越王勾践曾在句章城头遥望古、古鄞,他一定会认为那是一片可望而不可即之所在。
所以,哀公二十二年(前473)时“海口”“浃口”的模样,不但位置而且形状,全然不是如今甬江口的景象,勾践时的“海口”或许就是今天的三江口一带,而“浃口外洲”“海中洲”,其实是龙山、山(育王山)、太白山。
当然,这块“海中洲”其实是一个半岛,其东南面与天台山余脉相连。从越王城经姚江谷地到此半岛的水陆交通条件固然恶劣,但不至于像干预、控制海岛那么的困难。这反过来也意味着勾践一定不会将夫差安置于面积达500平方公里的舟山本岛,万一夫差及其后继者坐大,届时防止登陆及上岛进剿,唯徒呼奈何而已,勾践必不会做这种悔之莫及的事。更何况舟山本岛当时还是勾践力所不及的外越之地呢。
在勾践看来,甬东这块土地狭小、进出不便,任是夫差能折腾,也不至于尾大不掉,不可能养痈自患,正是豢养夫差让他自生自灭、“以没王年”的理想牢笼。
所以,哀公二十二年(前473)时“海口”“浃口”的模样,不但位置而且形状,全然不是如今甬江口的景象,勾践时的“海口”或许就是今天的三江口一带,而“浃口外洲”“海中洲”,其实是龙山、山(育王山)、太白山。
当然,这块“海中洲”其实是一个半岛,其东南面与天台山余脉相连。从越王城经姚江谷地到此半岛的水陆交通条件固然恶劣,但不至于像干预、控制海岛那么的困难。这反过来也意味着勾践一定不会将夫差安置于面积达500平方公里的舟山本岛,万一夫差及其后继者坐大,届时防止登陆及上岛进剿,唯徒呼奈何而已,勾践必不会做这种悔之莫及的事。更何况舟山本岛当时还是勾践力所不及的外越之地呢。
在勾践看来,甬东这块土地狭小、进出不便,任是夫差能折腾,也不至于尾大不掉,不可能养痈自患,正是豢养夫差让他自生自灭、“以没王年”的理想牢笼。
总之,相比于舟山,甬东、甬句东更可能是指谷一带,亦即后来的古县。司马贞的说法是对的。
总之,相比于舟山,甬东、甬句东更可能是指谷一带,亦即后来的古县。司马贞的说法是对的。
但过了约700年光景,地貌已然大变,韦昭或其同时代的人所看到的“海口”,可能已下移到了拗猛江湾的东北,他们眼中的山、太白山,已非勾践所见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样子,所以他们以及后人替勾践着想的话,就不会再把山、太白山当作可圈禁夫差的牢笼,而想当然地把勾践眼中的“海口外洲”,认作是甬江口外的舟山群岛,于是乎,甬东、甬句东就被认定在舟山了。
但过了约700年光景,地貌已然大变,韦昭或其同时代的人所看到的“海口”,可能已下移到了拗猛江湾的东北,他们眼中的山、太白山,已非勾践所见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样子,所以他们以及后人替勾践着想的话,就不会再把山、太白山当作可圈禁夫差的牢笼,而想当然地把勾践眼中的“海口外洲”,认作是甬江口外的舟山群岛,于是乎,甬东、甬句东就被认定在舟山了。
明黄润玉认为“凡甬江之东,即《左传》所载甬东,至今名甬东隅,实秦汉县之区”。说甬东属“县之区”,可以同意;但说“《左传》所载甬东,至今名甬东隅”,相当于后来的江东,则恐怕于理不合,因为2500年前,西距甬江不远就是成陆不久的泥涂和一片汪洋的原始东钱湖,湖江之间的隙地,还不宜人类居住、农耕。
明黄润玉认为“凡甬江之东,即《左传》所载甬东,至今名甬东隅,实秦汉县之区”。说甬东属“县之区”,可以同意;但说“《左传》所载甬东,至今名甬东隅”,相当于后来的江东,则恐怕于理不合,因为2500年前,西距甬江不远就是成陆不久的泥涂和一片汪洋的原始东钱湖,湖江之间的隙地,还不宜人类居住、农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