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确定碳酸钙定量分析基础?

如何确定碳酸钙定量分析基础?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该方程可进行25℃·min-1升温速率、200 mL·min-1载气流速、氦气氛围下TG-MS逸出组分CO2的定量。后又经过一段平台,到达800℃时其总失重率达到72.1%。

如何确定碳酸钙定量分析基础?

6.2.1.1 标准工作曲线的建立

图6-10所示为25℃·min-1升温速率、氦气氛围下得到CaCO3分解反应的热重曲线,代表了不同质量CaCO3样品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质量损失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热重曲线变化起止点略有不同,于是统一选取其中最大温度范围作为质量变化起止点,即525~745℃,来划定各热重曲线上的质量损失。

图6-10 CaCO3分解反应的热重曲线

图6-11所示为CaCO3分解反应逸出组分CO2(以CO2+为代表,m/z 44)的质谱趋势图,峰顶点是各分解反应放出CO2速率最大的位置。从图中不难看出,随CaCO3加入量减少,分解反应放出CO2的最大速率点逐渐向低温方向移动。同时考虑到CaCO3分解反应是不断有气体放出的可逆反应,据此推测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相同温度下,载气流量保持200 mL·min-1,CaCO3分解速率是恒定值。质量相对较低的CaCO3样品,单位时间内生成CO2量较少,能够被载气更迅速带离反应区域,从而促进反应更快进行。因此,质量最低的样品能够最快到达分解反应最大速率点,即CO2质谱趋势图的峰顶点。

图6-11 CO2质谱趋势图

根据图6-10和6-11中列出的各样品质量损失及其对应CO2质谱趋势图峰面积,作出了反映两者关系的标准工作曲线,曲线方程为

Y=10-8·X+0.162 9,R2=0.998 2

式中,Y为CO2质量,X为质谱峰面积。

通过该方程可进行25℃·min-1升温速率、200 mL·min-1载气流速、氦气氛围下TG-MS逸出组分CO2的定量。

6.2.1.2 CaCO3分解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CaCO3分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如表6-4所示,计算得出其平均值为211.7 kJ·mol-1,即25℃·min-1升温速率、200 mL·min-1载气流速、氦气氛围下1~3 mg CaCO3受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11.7 kJ·mol-1

表6-4 CaCO3分解反应活化能

6.2.1.3 卷烟纸TG和DTG曲线特征

图6-12为卷烟纸在25℃·min-1升温速率、200 mL·min-1载气流速、氦气氛围下热裂解过程的热重(TG)和微商热重(DTG)曲线。

(www.xing528.com)

图6-12 卷烟纸热裂解的热重和微商热重曲线

从卷烟纸的热重和微商热重曲线可以看出卷烟纸热裂解主要经历了2个失重阶段。225℃到370℃构成第一个阶段,为主失重区,这时卷烟纸发生明显热失重,失重率为47.2%,并在T=341℃时其失重速率达到最大值,大部分裂解产物在该区域生成。然后经过一个平缓过渡区而进入第二个明显失重阶段,为次失重区,即从573℃到678℃,其失重率为13.9%,并在T=656℃时其失重速率再次达到最大值。后又经过一段平台,到达800℃时其总失重率达到72.1%。

6.2.1.4 主次失重区质谱图比较

图6-13为25℃·min-1升温速率下得到的卷烟纸热裂解主、次失重区最大失重速率点341、656℃分别对应的质谱图。341℃温度处的质谱图比较复杂,无法用谱库进行结构检索。由此可见,主失重区产生的裂解产物数量不止一种,质谱检测到的是多种物质的重叠峰,单凭TG/MS联用技术并不能完全得知此过程的物质变化规律。与前者相比,656℃次失重区形成的质谱图却简单许多,m/z 44峰最强,m/z 28峰次之,远高于邻近峰的强度。由此可见,主失重区产物复杂,而次失重区产物较少。

图6-13 卷烟纸656℃和341℃温度处对应的质谱图

6.2.1.5 CO2逸出行为分析

图6-14显示的是25℃·min-1升温速率下卷烟纸热裂解产生的m/z 44、22、46质谱趋势图。根据有机质谱的电子轰击离子化理论:样品分子与70 eV能量电子束相互作用时,分子中电离电位较低的价电子或非键电子(如O、N的孤对电子)电离,丢失一个电子生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如CO2+e→+2e,便有CO2+m/z=44质谱峰。若O丢失两个电子则形成双电荷离子,即CO2+e→+3e,便有m/z=22质谱峰。而且,O含有天然丰度[9]为0.204%的同位素18O,便有18OCO+m/z=46质谱峰。

图6-14 卷烟纸m/z 44、22、46的质谱趋势图

通过比较m/z 44、22和46的质谱趋势线,发现三者在次失重区位置的峰形一致,这说明:次失重区位置m/z 44的质谱趋势线完全可以代表CO2的逸出行为。而m/z 46质谱趋势线在主失重区表现出与m/z 44、22趋势线不同的情况,则有可能是:卷烟纸中的纤维素成分在主失重区分解,某种产物或碎片离子同样产生了m/z 46质谱峰。

通过观察质谱趋势图的峰形,还可以推断相应物质逸出速度快慢的变化。图6-14中,m/z 44趋势线上第一个峰形状比较对称,而第二个峰却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低温一侧宽缓,高温一侧窄而陡。这种峰形说明,随温度升高,CO2加速度的形式逸出。在657℃时,质谱检测到的离子流强度最大,即CO2逸出速率达到最大值。此后,逸出速率迅速降低,从679℃开始,CO2逸出速率趋于稳定。将次失重区CO2逸出行为与图6-13中纯CaCO3分解的CO2逸出行为对比后发现,两者峰形一致,说明卷烟纸次失重区产生CO2是CaCO3分解造成的。

6.2.1.6 主、次失重区表观活化能比较

利用Freeman-Carroll方法,计算了卷烟纸热裂解主次失重区的表观活化能,如表6-5所示。主失重区ΔE平均值为116.0 kJ·mol-1,次失重区ΔE平均值为245.8 kJ·mol-1。表6-5中CaCO3分解反应平均ΔE为211.7 kJ·mol-1。由此可见,形成主失重区所需ΔE远小于CaCO3分解反应ΔE,因此CaCO3不可能在主失重区分解。而且次失重区的温度更接近于CaCO3分解所需温度,这就进一步说明,卷烟纸中CaCO3的分解只发生在次失重区。

表6-5 卷烟纸热裂解活化能

卷烟纸中次失重区活化能高于CaCO3分解反应活化能,这有可能与卷烟纸中CaCO3存在的周围环境有关:卷烟纸受热过程中,纤维素物质裂解形成的炭化物包裹在CaCO3表面而阻碍了CO2释放,部分抑制了可逆反应的进行,使CaCO3分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升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