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有机茶认证标准及其生产要求

了解有机茶认证标准及其生产要求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国家和地区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见图7-3。有机茶生产要求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需要生产者运用一系列相关有机农业技术来保证生产与开发顺利进行。因此提高公众对有机茶的认识,提升消费者对有机茶的消费力是未来有机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有机茶指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及相关产品。部分国家和地区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见图7-3。

图7-3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基本要求,有机食品(茶叶)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有机食品(茶叶)的原料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的产品(有机产品);

(2)有机食品(茶叶)的原料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食品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茶叶);

(3)加工出来的产品或食品(茶叶)必须经有机食品(茶叶)颁证组织进行质量检查,符合有机食品(茶叶)生产、加工标准,颁给证书的食品(茶叶)。

有机茶生产要求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需要生产者运用一系列相关有机农业技术来保证生产与开发顺利进行。有机茶生产作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品安全型农业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强调遵循自然法则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有机茶不是传统农业的翻版,而是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和升华,在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栽培、加工、贮运等过程中都必须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引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与之结合。

有机茶生产作为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采用环境资源有益技术为特征的生产体系,由于有机茶生产在保护环境和改善品质的价值不能通过其最终产品直观地反映出来,初期发展速度缓慢。

1990年,根据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茶叶贸易公司的申请,荷兰有机食品认证机构SKAL对位于浙江省和安徽省的2个茶园和2个茶叶加工厂实施了有机认证检查并给予认证,标志着中国有机茶叶的起步。1994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农村生态研究室改组成为“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EPA,简称OFDC,2003年改称为“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工作。2000年以来特别是在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部署下,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2002年10月组建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并成为在国家认监委登记的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同时国外的一些认证机构也纷纷在国内设立办事处,如瑞士IMO(瑞士生态研究所)、德国BCS(德国有机认证公司)、法国Ecocert(法国生态认证)、美国OCIA(美国作物改良协会)、日本JONA(日本有机农业协会),极大地推进了有机农业及有机产品认证的发展。

经过各方努力,有机茶的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成为提高茶叶质量和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生产方式,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企业和茶农的广泛重视。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安徽、湖南、福建、贵州、广东、广西、重庆、河南等茶叶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启动“有机茶工程”,制订了有机茶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速和促进了中国有机茶的发展。

浙江、湖北、四川、安徽、福建、云南、江西、湖南、江苏、广东、广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贵州、重庆、西藏、上海、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先后生产和销售有机茶,涌现了一大批有机茶生产销售企业,产品出口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其价格比普通茶叶高50%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有机茶市场先后快速启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有机茶产业的发展。

发展有机茶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和作用。

(1)生产出有机茶产品,满足市场对质量安全等级较高的产品消费需求。

(2)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强调遵从自然法则,改变传统的茶叶生产观念,更加注重环境、生态、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肥料以及茶树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的意识,从整体上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水平。

(3)改善茶园生态状况,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有机茶的发展,促进了茶产业增收、增效,提升了区域茶叶经济的效益,保护并改善了生态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保障茶业可持续发展。

与非有机茶相比,有机茶产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1.社会公众对有机茶的认知度待提高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的调研报告表明,消费者普遍对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标识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较低,仅10%左右消费者非常了解,4%~8%消费者非常信任。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有机茶的网络搜索热度不断提高,尤其是2015年以来的搜索量不断提高,选择愿意为质量安全标识产品支付较高价格的消费者所占比例高达94%,但消费者可接受的溢价幅度平均仅为10%左右。因此提高公众对有机茶的认识,提升消费者对有机茶的消费力是未来有机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有机茶生产加工的剪刀差效应明显

一方面,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主要是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管理),有机茶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并且增加幅度很大;另一方面,据连续多年的市场反应,有机茶与非有机茶相比较,有机茶价格优势不明显,并且有机茶维护成本高。因此,研究提高有机茶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有机茶品质与价格比较效益,将是有机茶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3.有机茶市场开拓落后于有机茶生产加工

我国有机茶产量每年有所增加,但其总量还不到我国茶叶总产量的2%。由于市场的发育程度与消费习惯等原因,我国有机茶基本上是内销和外贸各占50%左右,与总体茶产业内销占75%的市场份额相比,有机茶在国内的销售与消费比重非常小。因此,有机茶市场生产开发应重视和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有机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产品的特色选择合适的营销沟通手段,加大有机茶知识的普及,提高有机茶的市场认知度,对于许多有机茶叶产区,应从原有的单纯卖茶叶转型为卖生态有机理念,从原有的单打独斗转型到资源整合,各方努力,齐心协力,推动我国有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有机茶生产与市场需求脱钩,供给侧结构性不合理比非有机茶更加突出

有机茶叶的茶类结构不均衡,消费需求量大的乌龙茶、普洱茶、红茶的有机产品量少、花色品种少。我国在国际茶叶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有机茶红茶由于受成本的影响,出口量又较少,近几年市场需求量上升十分快,茶类数量本身总量较少的白茶、黄茶的有机品类又更少;其次,对健康十分关注的年轻人和年老消费者,他们有巨大需求的有机花草茶基本没有供应、有机代用茶供应严重不足。因此有机茶的发展,势必要开发多茶类、多样化的有机茶产品。

尽管有机茶生产和市场面临暂时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有机茶潜力巨大,茶叶种植的有机化方向也是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与国家农业战略相符。

认证机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是独立于生产者和贸易者的机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认证工作。

(2)必须拥有一支既熟悉茶叶生产、又具备有机食品生产和管理知识的检查员队伍,必须成立颁证委员会,必须具有对茶叶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和管理的能力,或者依托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茶叶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检测。(www.xing528.com)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和欧盟EC2092/91有机食品认证规定的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制定了有机茶颁证标准。

OTRDC有机茶认证程序为:基地选点、采样预检;提出申请、填写调查表;初步审查、签订协议书;实地检查,编写检查报告;综合审查评估;颁证委员会审议;颁发证书。

1.基地选点、采样预检

(1)基地选点 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能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 m。如果隔离带上种植的是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

(2)采样预检 申请者选定茶园基地后,则自行采样预检。样品采集要求具有代表性,即多点采样,其中土壤样品还要求采集0~40cm土层的上、中、下三点。茶叶样品主要检测卫生指标,如铜、铅、十种农药残留等;土壤样品主要检测六种重金属元素。

2.提出申请、填写调查表

申请者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交纳申请费,索取申请表,并将填写好的申请表返回认证机构。认证机构根据申请表所反映的情况决定是否受理。如同意受理,则通知申请人,并将全套调查表及有关资料发给申请人。调查表包括:茶场基本情况调查表、茶叶加工厂基本情况调查表和有机茶贸易/批发基本情况调查表。

3.初步审查、签订协议书

申请人将填写好的调查表返回给认证机构。认证机构以返回的调查表进行初步审查,若没有发现明显违背有机茶标准的情况,将与申请人签订颁证审查协议书。一旦协议生效并确认申请人已经支付相关费用后,认证机构将派出检查员,对申请者的茶园、茶叶加工厂和贸易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4.实地检查

认证机构派出检查员,对申请者所申请的内容进行实地检查,以评估其是否达到颁证标准。同时还要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和茶叶样品供检测。检查必须在生产季节进行,对茶园的检查面积不得少于申请颁证面积的1/3。这是常规的颁证检查,有时还进行不通知检查,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飞行检查。

申请者在递交调查表或在接受检查时,应全面地向认证机构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包括茶树生产、产量、投入的用量和日期,投入物的使用方法、病虫害管理、修剪、采摘记录等;加工和销售记录,产品批号、入出库记录、运输记录等;土壤、鲜叶、商品茶分析记录等。此外,申请者不定期应提供公司简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明、生产加工生产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产品标准、标明企业所在地位置的行政区域图以及茶园地块分布图、加工厂车间平面图及设备布置图等。

5.编写检查报告

检查员实地检查后,编写茶园检查报告、茶叶加工厂检查报告和茶叶贸易有机认证检查报告,这些报告将作为有机茶中心综合评估和颁证委员会审议的重要材料。

6.综合审查评估

有机茶中心根据检查员的检查报告、相关检测报告和申请者提供的有关材料,并对照OTRDC有机茶颁证标准,编制颁证评估表,综合审查认为申请者符合OTRDC有机颁证的最低要求,则提交颁证委员会审议。同时核定颁证面积和产量,提出改进建议。

7.颁证委员会审议

颁证委员会由熟悉茶叶科技、生产、管理和有机茶标准的专家组成,与颁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单位没有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关系。颁证委员会针对检查员的报告、相关的调查表和证明材料,评价申请者是否符合本标准,做出同意颁证、有条件颁证、拒绝颁证和有机转换颁证的决定。

8.颁发证书

根据颁证委员会决议,对获证单位颁发证书。全套证书包括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有机茶加工证书、有机茶销售商证书、有机茶销售证书(样本)和标志准用证共五个。其中有机茶销售证书是在已明确买卖双方以交易数量后来颁证机构开具。根据《有机茶标志管理章程》,标志使用费按产品销售额的0.5%~1%收取。

获证单位在获取证书之前,需对检查报告进行核实盖章,有条件颁证者要对改进意见做出书面承诺。

证书有效期为一年,第二年及以后每年必须重新履行申请和检查等手续。

目前,国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可以开展有机茶认证服务工作。

现行有机茶相关标准涵盖了茶叶产品、产地环境、生产管理、加工技术以及包装标识等环节。现行的有机茶有关标准如表7-2所示。

表7-2 现行绿色食品茶叶相关标准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