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构动力分析中的自适应有限单元法研究

结构动力分析中的自适应有限单元法研究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Friberg首次利用升阶谱有限单元法对广义特征值问题进行了误差估计,开创了在结构动力分析领域的p型自适应有限单元法研究。

结构动力分析中的自适应有限单元法研究

一、技术特点

目前,动力分析的自适应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问题上,且自适应过程多采用h型方法。Cook和Avrashi(1992)针对h型自适应有限单元动力分析,解决了自适应网格动态生成问题。随后,Wiberg等人(Wiberg,Zeng,Li,1992;Wiberg,Li,1994)实现了动力响应解的空间网格自适应和时步自适应过程。此外,Belytschko和Tabbara(1993)也用h型自适应有限单元法分析了结构动力学问题。

1986年,Friberg首次利用升阶谱有限单元法对广义特征值问题进行了误差估计,开创了在结构动力分析领域的p型自适应有限单元法研究。诸德超(1993)则用升阶谱有限单元法研究了梁的振动问题。

笔者根据Wilson-θ法的增量形式,实现了结构动力响应的p型自适应有限单元法过程(费文平,李永红,陈胜宏,2003)。

与弹粘塑性问题类似,因为应力集中的位置是随时间变化的,故理论上每一时间步都需对插值函数阶数进行p型自适应调整。这个思路实现起来无本质困难,但计算量很大。笔者建议,仍可以根据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的限制,分别采用每个时间步的p型自适应调整、若干个时间步的p型自适应调整以及全部时间步结束后的p型自适应调整。下面以单元升阶为例,给出全部时间步结束后的p型自适应调整的基本算法

二、基本算法

弹性问题动力分析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已在本篇第一章作了介绍,本节把p型自适应弹粘塑性分析技术引入结构的动力分析。考虑到材料的粘塑性特性,本构方程需以增量形式来描述,相应地,结构的动力平衡方程也采用增量表达式(顾淦臣,1989)。

1.基本过程

(1)静力分析。

(2)解运动方程,得到结构的初始加速度

(3)进行结构的模态分析,确定Rayleigh阻尼系数。

(4)对每一时步,进行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根据所得到的位移增量进行弹粘塑性分析,即利用运动方程进行弹粘塑性平衡迭代。

(5)进行误差估计及p型自适应分析。

2.具体步骤(www.xing528.com)

(7)若t<t max,则令t=t+Δt,返回到步骤(2)。

(8)按式(1-8-106)估计各单元的网格离散误差ei

(9)若对所有的单元均有ei≤et,则自适应计算结束;否则,令不满足条件的单元p=p+1,且t=0,返回到步骤(1)。

三、结构—水耦合分析

在结构—水耦合分析中,需要对水体误差范数进行估计。若取L 2范数估计,则对N w个水体单元的网格,可定义水体压力误差范数为

(7)若t<t max,则令t=t+Δt,返回到步骤(2)。

(8)按式(1-8-106)估计各单元的网格离散误差ei

(9)若对所有的单元均有ei≤et,则自适应计算结束;否则,令不满足条件的单元p=p+1,且t=0,返回到步骤(1)。

三、结构—水耦合分析

在结构—水耦合分析中,需要对水体误差范数进行估计。若取L 2范数估计,则对N w个水体单元的网格,可定义水体压力误差范数为

水体单元的升阶分析过程与结构单元的升阶过程相同。

水体单元的升阶分析过程与结构单元的升阶过程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