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分析方法是较早被应用于反分析中的一种求解方法。
考虑处于某一过程中的一些变量,这些变量虽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并不完全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机制,因而无法以精确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其关系。对于这类情况,可通过大量实验或观察,用统计方法寻找上述过程中变量间的统计规律性。这类统计规律通常称为回归关系,建立回归关系的过程称为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是最简单的回归分析数学模型(朱勇华等,1999)。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数学模型
假设随机变量y与m个(m≥2)自变量x 1、x 2、…、x m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满足
式中:a、b 1、b 2、…、bm、σ2为与x 1、x 2、…、x m无关的未知参数;ε为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
式(1-4-7)称为m元线性回归模型。
2.方法说明
已知n组观测数据x 1i,x 2i,…,x mi,y i(i=1,2,…,n),根据最小二乘原理,为使
达到最小,回归系数a、b1、b 2、…、bm应满足方程组
其中
V j越大,说明x j对于y的作用越显著,此时不可剔除x j。
(5)回归平方和u。
按上述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时,需要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中的偏相关系数V j来考虑x j对于y作用的显著性,以做出是否剔除x j的判断。若做出剔除x j的判断,则还需对剩下的自变量再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直到所有剩下的自变量对y作用均显著。因此,往往要进行多次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导致计算量大且步骤繁琐。
实际操作中往往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该法可较好地处理自变量的筛选工作,简化计算过程。
另外,近年来出现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王惠文,1999)可以更好地解决多因变量对多自变量的问题,以及消除多变量相关性的不良影响问题。(www.xing528.com)
二、算例说明——岩体初始应力场反演
设初始应力场由式(1-4-4)的函数给定。在各待定因素的单位边界条件下,使计算域内产生基本初始应力σΔ、σU、σV、σW、σT、…。假定岩体全部处于弹性状态,则按线性叠加原理将基本初始应力乘以系数,即为实际初始应力,即
采用回归分析法求得式(1-4-20)中系数b′Δ、b′U、b′V、…后,即可计算域内各点的初始应力场。
作为考题,现假设某简化边坡的边界条件和力学参数均为已知,先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出应力场,将此应力场视为“真实初始应力场”,取坡体中不同位置的5个点作为实际测点,其对应的应力值视为实测值,然后依据这几个“实测点”的应力值,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获得“反演初始应力场”。通过这两个初始应力场的比较,可对本节介绍方法的有效性做出初步判断。
边坡的有限单元网格剖分图如图1-4-2所示。边坡初始应力场由图1-4-3所示的容重Δ=0.027MN/m3、两组面力U=3MPa和V=2MPa共同作用形成。假设岩体全部处于弹性状态。
图1-4-2 有限单元网格
图1-4-3 荷载及约束
用于反演分析的初始应力测值和基本初始应力值如表1-4-1所示。用于反演精度后验的初始应力测值如表1-4-2所示。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求得b′Δ=1.00003、b′U=29.99990、b′V=20.00000,于是边坡所受荷载分别为:Δ′=b′ΔΔ=0.02700MN/m3、U′=b′UU=2.99999MPa、V′=b′VV=2.00000MPa,与原设定的边坡荷载非常接近。此外,从表1-4-3中也可以看出,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很小。
虽然本节介绍的有限单元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法简便实用,但关于岩体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这一假设有局限性。若岩体的非线性不可忽视时,还需使用其他局限性更小、适应性更强的反演分析方法。例如,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遗传算法。
表1-4-1 用于反演分析的初始应力实测值和基本初始应力值
注 基本初始应力值为Δ=0.027MN/m3、U=0.1MPa、V=0.1MPa时,分别在测点处产生的应力值。
表1-4-2 用于反演精度后验的初始应力实测值
表1-4-3 初始应力实测值与反演值对比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