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怀庆
雷怀庆,襄城县王洛镇闫寨南村人。2019年,种植烟叶面积541亩,交售烟叶97 138.8千克,上等烟比例70.03%,总收益292.72万元。
烟叶种植相比其他作物种植环节多、技术要求高,任何环节出现问题,一年的辛苦努力就会付之东流。雷怀庆常年种植烟叶几百亩,是王洛镇远近闻名的科技种烟致富人。他每年种那么大面积的烟叶,是怎么保证“只赚不赔”的呢?“说穿了,无非也就是那么回事,就是要在种烟的关键时期,用好关键技术。”雷怀庆如是说。雷怀庆所说的关键技术是什么呢?
襄城县烟叶种植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所产烟叶香气浓郁,吃味醇厚,品质优良,是“浓香型”烟叶的典型代表。但是由于土地连年耕作,烟区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存在耕作层变浅、通透性差、土壤板结、微量元素含量逐渐减少、根茎类病害频发等诸多问题。雷怀庆说:“只要抓住土壤这一关,就能少得病,烟能长起来。”为改善植烟土壤理化环境,他积极推广合理轮作、烟田深耕、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土壤保育技术。秋天前茬收获后,他就及时用拖拉机带上液压犁进行土壤深耕,疏松土壤。耕耙后播种大麦、油菜绿肥。来年3月上中旬用旋耕机将绿肥打碎,然后翻耕掩青,深度在15厘米左右,最后耙地碎土保墒。在施肥时增加有机肥、芝麻饼肥、优质农家肥改良土壤结构。采用烟田深耕、绿肥掩青、有机肥改良等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生物活性与烟株根系生长环境,协调烟株营养,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
土壤是烟叶种植的基础,把土壤的问题解决好了就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个烟叶栽到地里以后啊,必须要有好的技术措施跟上才行。这几年,我每年都参加县烟草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了不少专业技术,跟着专家把这些技术用好,就一定能种出好烟。”雷怀庆不无骄傲地说,“像水肥一体化、揭膜培土技术我都是跟着专家学的,专家说怎么做咱就怎么做,效果真不赖。”
雷怀庆种植的烟叶近两年全部使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可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烟叶根部,按照生长需求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供应,对烟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省肥节水、省工省力,促进养分高效利用,改善了传统大水漫灌容易引发和加重病毒病、黑胫病等病害的问题,还可以降低土壤氯离子含量。雷怀庆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他从中总结出了“电闸一推水自流,配好肥料随水走,节水节肥好技术,烟叶均匀长得好。”
雷怀庆说:“这几年啊,襄城县不少地块烟叶根茎类病害发生比较严重,很多种烟的伙计们都在这上吃过亏。这两年听了专家的课,按人家的要求及时进行揭膜培土,可以说我的烟田最近这两年都没有大面积死过烟。” 2019年在6月上旬,他就根据天气和烟苗生长情况,及时揭掉地膜,用机械培土后再人工把垄封起来,垄的高度在35厘米以上。通过高培土封垄,烟株根系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增强,田间也不易积水,抑制了根茎类病害的发生,不但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生产成本,也保证了烟叶安全性。
通过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掲膜高培土关键技术的应用,雷怀庆种烟的信心越来越足。正如雷怀庆所说:“虽然种植烟烦琐,收入风险高,但是只要用好关键技术,咱就能种出黄金好烟,收获金色希望。”
二、吴长生
吴长生,临颍县繁城镇马井村人。2019年,种植烟叶128亩,交售烟叶19 497.6千克,上等烟比例72.5%,总收益55.36万元。
临颍县繁城镇靠种烟发家致富最有感触的是马井村6组村民吴长生。吴长生今年46岁,五口之家,上有老人,下有两个儿子,之前在家靠养殖生活,喂了几十头猪,几年下来效益却不怎么样,几乎没挣到什么钱,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2014年,在附近村民的带动下吴长生开始尝试种烟,第一年就在烟站的帮助下种了近百亩。移栽时应用了膜下小苗移栽技术,严格按照烟站宣传的技术要求执行,烟叶长势喜人。当年烟叶就大获丰收,赚了10多万元,第二年种植了130亩净收益20多万元。之后每年种植烟叶都不少于100亩。
由于吴长生的种植面积大,再加上用工难、用工贵、用工荒等问题,使得大田管理成了他种烟的头号难题。近年,在烟站的大力支持下吴长生先后购买了大型通用拖拉机1台,小型通用拖拉机2台、液压翻转犁2台、起垄机2台,挖穴机1台、覆膜机2台、微型旋耕培土机3台、旋耕机1台、拔杆机2台、车载植保弥雾机1台,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节省了种烟成本。
“这种大马力拖拉机,在前期的机耕、翻耙环节大显身手,立下了汗马功劳。”提起这些心爱的“大宝贝”,吴长生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在冬耕时这种大马力拖拉机带上液压翻转犁,100多亩地3~4天就可犁完,“自己开自己犁,自己的地自己干,不求人又省钱”。在烟田起垄环节,这种大马力拖拉机可轻松带动大型起垄机,一次能起2行烟垄,而且作业质量高,垄体饱满、垄匀土细,完全符合精益生产起高垄、起大垄的要求,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烟田土壤的水、肥等环境,还能防涝、防旱、防病,促进烟株根系发育和健壮生长。
“这个覆膜机,也给我省了好多的功夫,这一台机器的效率能顶上10个人工,而且覆膜的质量不比人工差。”吴长生高兴地说道,“再配合这些微型旋耕机进行中耕、除草,我现在种烟啊,比之前省了不少的事呢!”过去种烟在团棵期前后要中耕2次,用人1天干不了2亩地,现在到中耕时节,吴长生开到加油站加上汽油,开到烟田1天能中耕20多亩,他说“我的烟田基本上做到无草、垄沟疏松、垄体饱满,由于中耕培土做得好,烟叶根茎类病害也轻。”
“还有我这台车载植保弥雾机那是好用啊,电车带到烟田地头,按照农药使用说明配好农药,一开机拉上软胶皮管,拿上喷头,在烟田就可喷施农药,喷的宽度可管5米,压力高喷雾细”,吴长生说起烟田喷药,非常兴奋,2019年种植的128亩烟田,喷施一遍农药1天就可完成,省工省力。
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现代烟草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帮助烟农实现降工减本,提高收益的必然选择。吴长生注重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配置了深耕、犁耙、施肥起垄、挖穴、覆膜、喷药等不同作业环节的通用机械与烟叶专用机械,烟叶生产与机械作业相互融合,除了移栽与成熟采收环节其余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保证了规模化生产需要。
吴长生也尝到了机械化作业降本的甜头,种烟增效十分明显,根据他自己的大概计算,2019年一亩烟叶用工大约11个,比周围其他种烟者亩用工减少9个,除了用油亩节省成本600元左右。吴长生说“我机械比较全,用起来方便,我一年种100多亩烟,用上机械化,轻松又赚钱。”
三、王占红
王占红,襄城县王洛镇冢王村人。2019年,种植烟叶面积135亩,交售烟叶22 821.1千克,上等烟比例61.64%,总收益69.85万元。
“说起这种烟啊,一定要相信科学,在管理上下功夫,我经常参加县公司组织的培训会,听专家讲课。”说起种烟的事情,52岁的王占红打开了话匣子。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科学种烟,一定要注重管理,从移栽、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到打顶留叶都需要精细的管理才能有好的收成。他说:“每年种烟,我都会按照烟叶站的培训和种烟要求,从移栽开始就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实现了烟株生长一致、叶片大小一致、烟株株高一致,烟叶成熟一致,收入年年都不赖。”(www.xing528.com)
王占红说他每年种烟均采用“膜下小苗”移栽,充分利用光、温、气、水、肥、土等自然优势与地膜覆盖效应,促进烟株早发快长、早成熟、早采收。按照节令及时集中移栽,规范化移栽,实行三角定苗、挖大坑、浇足水、深栽烟,做到“两封土,不埋心、不露茎”,提高移栽质量和成活率,缩短移栽周期。
“管理是基础,烟叶不得病,开片好及时落黄、就能挣住钱。”这是王占红种烟的经验。他非常注意中耕培土环节,培土虽然很简单,但对烟叶生长影响很关键。他种烟移栽后及时浅中耕,松土保墒,提高地温,一般用中耕机械完成3次中耕,尤其是团棵期一定要高质量中耕培土,揭膜以后坚持锄深、锄透、锄匀,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并结合深中耕高培土,培土高度7~10厘米,培完后垄顶宽35~40厘米,垄高30厘米以上,垄体饱满,垄沟平直。
王占红说:“这两年我一直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但节水节肥,还能根据烟叶生长与烟地墒情及时定量灌溉,减少了用工,也保证了烟叶生长良好。”确实是这样,他种植的烟叶2019年全部使用了滴灌。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主管与过滤器连接,支管布置在地头连上滴灌带,“电闸一合”水肥自动滴到每个烟株,将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并根据土壤肥力确定三个阶段氮钾肥料用量,通过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根系区域,准确地控制施肥数量和时间,既可节省肥料,又能保证烟叶生长均匀一致。
他说:“每年县烟草公司培训都会提到烟叶安全性,不能用高残留农药,要推广生态绿色防控技术。”为落实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王占红每年非常注意,一是在买烟苗时他亲自到烟苗工场,看看消毒操作管理规范不规范,炼苗及时不及时,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不用该育苗工场的烟苗;二是加强土壤保育,坚持与红薯茬轮作并冬前深耕,烟田增施优质农家肥,保证芝麻饼肥用量30千克/亩,采用不同措施改善烟田土壤理化状况,以保健促根,提高烟株抗性,降低根茎类病害发生率。三是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5月中旬联系县烟草公司提供烟蚜茧蜂,在烟田释放防治烟蚜;还在烟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布置悬挂性诱剂,地头种植向日葵等。同时结合药物防治,加强根茎病害和病毒病的防治,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与次数。
正所谓“人勤地不懒,科学管理出效益”。王占红注重管理,做好烟田各环节技术落实,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发家致富,种植烟叶效益年年提高。
四、樊向凯
樊向凯,郏县茨芭镇管村人。2019年,种植烟叶80亩,种植品种中烟100,交售数量11 000千克,上等烟比例70.1%,总收益32.2万元。
年仅36岁的樊向凯已经有6年的种烟历史了,且每年种植面积都在90亩左右。一说起过去种烟,樊向凯就心生感慨:“记得2013年第一次种烟,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在烟站技术员、包村职工的指导下,大田管理和采收都还算顺利,但以后两年种烟并非顺利,也有赔的时候,可最近几年不赔了挣的也不少,主要是我会种烟了,技术上掌握了。”樊向凯说:“年轻人总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赔的那两年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烟叶种植与烘烤技术学到手,做烟叶生产的‘土专家’”。于是他就转变观念,迎难而上,樊向凯总结自己成为烟叶生产“土专家”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向书本学习,从中吸取种烟知识。他自费购买了《优质烤烟无公害生产实用技术》《特殊烟叶采烤技术》《烤烟密集烘烤技术》《上六片烟叶生产关键技术》等多本书籍,并订购了《烟农之友》《东方烟草报》等报刊杂志。认真研读书本与杂志,分析烤烟生产技术难点,掌握烟叶生产的基础知识。他根据土壤肥力,参考书本知识确定烟田施肥多少与施肥方法。在烟叶生产环节,他对照书本上病害描述诊断自己烟田病害情况,根据书本推荐农药及时防治。到了烘烤环节,就会看到他一边拿着参考资料,一边对比实际烟叶烘烤变化,寸步不离的守着烤房,调整烘烤工艺技术方法,调整适当的温度湿度控制烟叶变化。
二是在实践中总结、琢磨种烟经验。樊向凯种烟有收入高的年份,也有收入赔的年份。2018年他种植96亩烟叶,由于流转他人的土地,前茬有玉米茬、花生茬与重茬,地力不均匀,施肥没有把握好,烟叶生长不一致,部分烟田黑暴,重茬烟田病害严重,烟叶净收入较低。总结认为土地不能肥力过高,重茬年份不能过长。2019年调整了流转的土地,前茬比较适宜,施肥按照技术要求实施,采用了滴灌技术,在6月初及时揭膜高培土,烟叶生长良好,成熟落黄好,烤烟叶收入高。这几年樊向凯不断琢磨种烟技术,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结合自己的种烟生产实际,总结出了自己科学种烟经验三字经:“选好地、调整肥、壮苗栽、早防病、田管细、早优化、晚打顶、及时采、精心烤”。
三是向专家学习,借鉴他人技术提高自己。市、县烟草公司烟叶生产不同环节举办的技术培训少不了樊向凯,他不但听专家讲,还在会后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困惑请教专家。由于他比较年轻,前几年烟叶烘烤技术与经验不足,如何把烟叶炕好他自己心里没底,在炕烟季节,一旦有他不懂的地方,就不辞辛苦、想方设法把烘烤技术员或有经验的本村种烟的老年人请到现场进行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用心钻研,樊向凯终于把这项技术学到了手,再也不需要高价聘请烘烤师傅炕烟了。并且他自己在炕烟的过程中,不但能够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经常给其他烟农作指导,成了附近有名的“炕烟能手”。
樊向凯积极学习烟叶知识、善于总结经验、刻苦钻研,在种烟技术上已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与技巧。他靠一股韧劲、一股钻劲,一股闯劲,通过多年实践锻炼,已从烟叶种植的“门外汉” 成为“土专家”。樊向凯说:“种烟使我走上了富裕的路,我以后会用好自己的技术,种好烟,炕好烟,交好烟。”
五、张彦召
张彦召,襄城县王洛镇岳寨村人。2019年,种植烟叶面积35亩,交售烟叶5 964.2千克,上等烟比例70.74%,总收益16.78万元。
“看这黄澄澄的烟叶,今年的中桔二肯定又能卖不少钱。”正在忙着出炕的张彦召高兴地说。今年54岁的张彦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烟农,通过种烟,实现了致富,年收入10万余元。“烤烟种植过程烦琐,用工量大,投入高,但是效益好,比种植小麦、玉米都强得多。刚开始的时候,咱也不会种,都是慢慢学起来的。”在工作的间歇,张彦召饶有兴致地讲起了他的种烟致富经验。
好琢磨的张彦召喜欢钻研,他一边虚心向烟技人员学习,一边向有经验的老烟农取经,自己也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多年的烟叶生产实践,他总结出了烤烟种植的四字要领:“栽、管、采、烤”。“栽”,要根据天气情况,抓住移栽的关键时期,掌握好肥料水分的用量,保证烟苗移栽质量;“管”,要及时揭膜培土,做好田间病虫害防治,打顶留叶科学合理;“采”,要充分掌握不同部位烟叶的成熟度,适时采收;“烤”,根据不同烟叶情况,采用不同的烘烤方法。
尤其在烟叶烘烤上,老张更是一把地道好手,他说:“烟叶烘烤是烤烟生产的关键环节,烤好是个宝,烤不好不如草。”烟叶烘烤主要包括备烤、采收、分类、编烟、装炕、烘烤、回潮、出炕去青杂等流程,是烟叶生产中最艰苦、步骤最繁杂、技术风险最大的一个环节。老张说:“一炕烟叶正常烘烤需要5~7天,烘烤期间要时刻留意烟叶温湿度的变化,若温度偏差1℃达1个小时以上,则极可能烤坏烟叶,一炕烟叶损失将近2万元。”在烘烤上老张的技术窍门主要是哪些呢?老张谦虚地说:“我没什么烤烟窍门,主要是按照烘烤要求一步一步落实,把握好几个关键点。”
一是把好烟叶成熟度,及时适量采收。烟叶成熟度是决定烟叶烘烤质量与效益的关键。每到烟叶成熟采收环节,老张就先到烟田,查看烟叶成熟情况,确定能采收的叶片成熟度,并给采收人员说明什么烟叶能采什么烟叶不能采,保证部位、成熟度一致。采收的烟叶在上杆之前先检查,如果采收的生烟叶较多,则扣采收人员的工钱。
二是鲜烟分类上杆、合理分层装炕。采收的烟叶上杆时,按照人员情况分鲜烟分类组、上杆组与装炕组。在上杆前1个人供应3个编烟人员,先进行鲜烟分类,分成病叶、过熟叶、成熟叶、不熟叶等,分类送给编烟人员上杆,每杆鲜重12~15千克,基本保证同杆同质,确保烘烤质量一致;装炕时根据成熟度合理安排装烟位置,不同类型的烟叶对号入座;烟杆相对挤紧,端墙和门与烟杆挤紧,不留空隙,烟竿装挂杆距10~15厘米。两路烟杆数基本相同,同棚烟叶基本相同,棚与棚装杆数基本相同,杆与杆间距基本相同。在烘烤时上中下均能照顾到,确保同炕烟叶烘烤质量基本相同。
三是根据烟叶变化、灵活调整温湿度。主要是在温度42℃时,低温区烟叶要变黄到8~9成,烟叶要塌架发软,如果达不到,要稳定温度不升温;在温度46~48℃段根据烟叶情况稳定12小时以上,保证低温区烟叶10成黄并呈小卷筒,黄烟等青烟,青烟能变黄,黄烟不变过,低温区与高温区烟叶均能保证安全定色。
每到烤烟的时候,张彦召就搬到炕房居住,日夜守在烟炕旁边,烤一炕烟叶一守就是一个星期,时刻关注炕房内的温湿度以及烟叶发生的变化,严格按照规程烘烤,随时进行调整。由于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他烤出的烟叶金黄、香气十足,交售烟叶时往往能评上好的等级,收益自然也高。就这样,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摸索,张彦召的烘烤技术远近闻名,不仅自家烟叶烤得好,而且还帮助乡亲们烘烤烟叶。凭借精细高超的烘烤技术,张彦召种出的烟叶交售的时候上等烟比例很高,平均每年可以达到70%以上,别人很难卖上的中桔二等级,他却比别人多卖许多;看着眼前一炕一炕的金黄色的烟叶,张彦召的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这些都是他努力的结果。老张说:“管好烟、成熟采、操心烤,就一定能够把烟种好、烤好、卖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