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印象中的望远镜应该由一些玻璃镜片组成,就像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相机镜头那样。但是X射线望远镜的结构有些特殊,它犹如拿破仑千层蛋糕,或者说更像蛋糕卷。设计成这样,是因为普通的玻璃镜头对于X射线来说起不到汇聚成像作用,X射线直接穿过镜头,不能折射成像,也不能反射成像。不过X射线有一种特殊的成像方式,叫作“掠射成像”,简单说就是X光在镜片上可以“打水漂”,然后角度发生偏折。这样一来,经过多次偏折之后,X射线就可以达到汇聚成像的目的。不过为了成像素质更优秀,通常采用多组不同形状的多层套筒,最终达到将X射线清晰成像的目的。
1970年12月12日,一个叫“呜呼鲁”的卫星在美国发射升空,这个奇怪的名字来自斯瓦希里语,意思是“自由”,因发射当天正值肯尼亚独立7周年纪念日。呜呼鲁卫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虽然它不能清晰成像,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就包括发现了第一个黑洞候选体天鹅座X-1,这是个强烈的X射线天体。天鹅座X-1直至今日依然是天文学家研究的热点。
有了“呜呼鲁”的成功,1978年11月13日,著名的爱因斯坦卫星发射成功。与之前的“呜呼鲁”不同,它配备了口径0.6米掠射式X射线望远镜。因为爱因斯坦卫星可以进行成像,所以成果更让人激动,比如首次获得了超新星遗迹的激波图像、星系团中高温气体的图像等,还有很多关于“类星体”,一类看似恒星,但光芒相当于上千亿颗恒星亮度总和的神奇天体——现在的研究认为,这类天体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黑洞。
时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台新的高能空间天文望远镜“伦琴” ( Röntgen Satellite, ROSAT ) ,原计划由美国的航天飞机带上太空。然而在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这使得伦琴空间望远镜的发射拖了下来,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由火箭发射升空。实际上,“伦琴”带了两个天文望远镜上天,一个是极紫外望远镜,一个是软X射线望远镜。经过几年的工作,在1996年,伦琴卫星巡天的X射线源表发布,记载了超过18 000个X射线源。
虽然都是X射线空间望远镜,但实际上探测光的种类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在X射线波段,能量低一些的叫作软X射线,能量高一些的叫作硬X射线。爱因斯坦卫星的探测属于软硬兼吃,而伦琴更偏重于软X射线。(www.xing528.com)
伦琴空间天文望远镜
相比于伦琴卫星同时携带两个望远镜上天,1999年发射的XMM牛顿卫星(X-ray Multi-Mirror Mission, XMM-Newton)更加夸张,背负了3台X射线望远镜升入太空。其中XMM就是X射线多镜面的缩写,3台望远镜都采用了最新的设计,而且最大的一个望远镜口径达到了0.7米,焦距达到了7.5米,这台望远镜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比之前的卫星高出了很多。
XMM牛顿卫星 图片来源:NAS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