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服的归属感与忠诚:探讨助力员工凝聚力的管理方式

制服的归属感与忠诚:探讨助力员工凝聚力的管理方式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穿着相同的制服,因相同的“归属意识”,还能被素不相识、穿着同样制服的人视为“同行”“伙伴”,从而产生自然的信赖感。同样,这样的感觉在警察、消防队员、军人等特殊职业里表现得就会更突出一点,这些,都是通过制服让员工产生“归属意识”。而由校服产生的归属意识同时也制约了学生不去做坏事,并使得学生专注于学习,这些都是经过调查显示所得出的良性结论。

制服的归属感与忠诚:探讨助力员工凝聚力的管理方式

归属感具体是指什么呢?一般意义上来说,归属感指个人感觉自己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是自己属于某一个集团的一种自我意识。这个集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学校或者民族等。

企业归属感通常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而言的,所以,确切地说,应该叫员工企业归属感。也就是指员工经过在企业的一段时期的工作后,在思想、感情、心理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由此衍生出的成就感等,这些感觉最终转化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但在日本,一般日本人通常不讲归属感,而是说“归属意识”,似乎更强调“意识”二字。毕竟“感”给人更多的只是“感觉”之意,而日语里的“意识”却不只是指“意识到”,更重要的是引导员工在潜意识里要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归属于公司的这一概念,这里,强调的是“时时”和“归属”,侧重之处不言而喻。

那么,日本公司、组织注重让员工穿着制服,是要通过制服给员工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塑造一种什么样的“归属意识”呢?

可以说,个人对于企业或者团队的“归属意识”是通过制服给人们心理、行动上带来的一种制约,当然,对个人之于组织的连带感、一体感的助长也是同样道理。因为有了“归属意识”,从而让作为公司或者组织之一员的个人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因此在行动上不能给公司或者组织抹黑。此外,在一些人气高的名企,穿着它们的制服,还能让作为这种集体其中一员的个人感受到自己社会地位的不一般,唤醒他们“我是这一行的专家”的自豪感。另外,穿着相同的制服,因相同的“归属意识”,还能被素不相识、穿着同样制服的人视为“同行”“伙伴”,从而产生自然的信赖感。比如,穿着白大褂的人不用说就会被医生、护士等医疗系统的人视作同类。同样,这样的感觉在警察、消防队员、军人等特殊职业里表现得就会更突出一点,这些,都是通过制服让员工产生“归属意识”。

当然,除去这些,还有很多由“归属意识”产生的对个人心理的影响,但仅以上述这些例子,就足以说明制服对于个人、团体的重要性。也正因为这种“归属意识”的心理影响,才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员工对企业的一体认识,从而使得企业、组织得以如鱼得水般地驾驭成员,获取最大利益。而当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后再反哺员工,那么,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归属意识自然会更强,进而使得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群体意识也更强,如此良性循环,企业自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是企业、团体对为员工提供制服从而植入“归属意识”这件事乐此不疲的根本原因。

以上所阐述的是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意识,一般来说,在整体的“归属意识”方面,日本学生的制服与企业员工制服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作为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的群体,他们的“归属意识”还是有着不同于企业员工之处。

虽然日本的绝大多数学校(除去大学)都采用校服制,但对于制服的存续正确与否,一直都是议论不绝。一般情况下,专家们在讨论校服存续与否时,都会在“是重视平等,还是重视个性”方面纠缠不休。主张重视个性的人认为,校服使学生陷于随众意识之中,扼杀个性;但主张平等的人则认为,正因为校服的随众性,才使得学生能感受到平等感,减少欺辱事件发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度。至于个性,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行动和语言中发掘、表现出来,根本用不着非得从衣服上来体现个性。而且,校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体感,推进人与人之间的非差别性和平等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归属意识的形成和增强。而由校服产生的归属意识同时也制约了学生不去做坏事,并使得学生专注于学习,这些都是经过调查显示所得出的良性结论。所以,虽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从目前日本学校采用校服的数字看来,对校服持否定意见的显然是输于校服支持派的,很明显,穿着校服给学生带来的一体感和归属意识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归属意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学生们在学校每天都穿校服,日久生厌的人自然会增多,这些人恨不得早日脱掉校服,奔向那充满诱惑的社会,但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那就是等自己真正临近毕业要脱掉这身穿了几年的校服时,会突然产生一种没穿够的不舍感来。因此,每当学生临毕业时,就会发生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穿校服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因为他们终于感觉到校服的“期间限定”(只有在一定的期间内才可以享用的东西)特性,从而对即将没有机会穿校服这个事实感到难过,不愿接受,所以,在毕业典礼前后,学生们的心里是充满矛盾的,他们既有对即将走向社会的憧憬,也有对校园生活的留恋,对校服的留恋……实际上,学生们临毕业时的这些矛盾心理,不仅仅只是留恋学校和校服那么简单,骨子里还有着对即将失去学校这个集体的“归属意识”的一抹落寂,一份怅惘……由此也可见我们所说的“归属感”,也就是日本人口中的“归属意识”在日本人心中的分量了。

制服可以带来归属感(www.xing528.com)

议论制服与“忠”的关系,就不能不说说日本人的“忠”,而欲说“忠”,武士和武士道就绕不过去。

武士,是自平安时代中期以来存在于日本古代社会的一个社会阶级,被废除于19世纪后半叶的明治维新时期。在镰仓时代,随着武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日本逐渐形成了关于武士的伦理道德规范——武士道。武士道,也即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俗称さむらい,汉字写作“侍”)的道德规范。武士道是基于中国儒家所提倡的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等综合形成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只有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而丧失了荣誉的武士就不得不切腹自杀。《武士道》一书的作者新渡户稻造更进一步指出,对武士来说,最重要的是背负责任和完成责任,死亡不过是尽责任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没有完成责任所规定的事务,那简直比死还可怕。

明治天皇时期,武士阶层虽然最终寿终正寝,但武士道精神却被传承了下来,而且被精明的日本人融入文化、教育、军队、商业、企业等各个方面。比如说从商业方面看,有着日本实业之父之称的涩泽荣一(1840—1931年,生涯横跨明治、大正与昭和3个时代)就强调道德经济合一的经营管理思想,这也就是他的《论语算盘》之中心思想。可见,与明治天皇同期的涩泽荣一在武士制度被废除的同时,就已经把武士道的道德、忠诚等思想融入商业经营里面了。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他得到的如“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等一顶顶桂冠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而这种“忠”的文化观念同样也渗透到日本的企业精神当中。日本企业对员工忠诚心培养的重视在全世界都堪称楷模。日本企业家把传统的“为主君效忠”“对家长绝对服从”等主从观念成功演化成为一种“一切为了企业”“做企业的忠诚员工”的企业文化。那么,制服在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方面又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呢?

日本公司在从精神上对员工进行“忠”之思想的灌输、洗礼的同时,也在员工形象上不遗余力地努力着。表面上的第一形象就是制服了。通过让员工穿上代表公司的会社制服,简称“社服”,潜移默化地让员工增强团体意识,提升归属感。当这一切水到渠成之时,员工就已变成彻头彻尾的“社畜”了,但请不要会错意,这里所用的“社畜”二字,绝不是贬义词,因为员工是心甘情愿的。是“社服”使得他们在忠诚之上,更加有了一种“同一感”“连带感”,从而把自己视为公司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从此,有了与公司这个家庭、社长这位家长及其他兄弟姐妹成员一起休戚与共、祸福同享的意识:在工作中以公司为自豪,无偿加班,爱护公司一草一木,时时有着维护公司形象的自觉,甚至鞠躬尽瘁,过劳而死……

每年的4月1日,日本各大公司都会举行新职员入社仪式。这一天,所有新职员不分男女,绝对是穿统一的黑色或深蓝色西服参加入社仪式。这是日本“新社会人”的统一制服,没有人规定过,属于日本社会的约定俗成。这一天,一般都是公司社长亲自到场致辞。内容无外乎是激励新员工要尊敬先辈,精诚团结,为了把公司发扬光大而努力工作之类的场面话。新社员们则在一片黑压压的制服的庄重感和由这统一服饰所渐渐凝聚起来的团队精神的烘托下,开始热血沸腾,准备为公司努力奉献。社长致辞多了,这些致辞再经公司内的专门人士分门别类,最后慢慢就形成了公司的“规章”“守则”等。像三菱松下丰田等大公司还都总结归纳了什么“三菱精神”“松下精神”“丰田精神”等诸多精神,实际上其内容都大同小异,无外乎是鼓吹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愿意为集体的利益牺牲休息、娱乐、家庭生活等个人的利益,以及为企业献身等。据调查,在新入社员中有为公司效力终身思想准备的居然占总数的70%,这应算是“生命诚可贵,‘忠诚’价更高”了。

所以说,仔细分析,日本人对企业忠诚的背后,是时时刻刻都有制服的影子存在的,正是每天穿在身上时间最长的制服,让日本人在潜意识里时时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是必须忠于这个集体的,因此,完全可以说日本人的制服与忠诚是成息息相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