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区年降水量调查及计算方法分析

分区年降水量调查及计算方法分析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区年降水量是45年同步期的平均值,采用泰森多边形法推求各分区降水系列计算而得。并与多年平均降雨量等值线法计算的分区平均降雨量作了比较,误差不超过±5%。流域分区降水量特征值见表2-3,行政分区降水量特征值见表2-4。通过分析降水与高程的关系,在高山区插补站点17处,其中内陆河插补站点14处,黄河流域插补站点3处,弥补了高山无人区的降水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各流域分区面平均降水量。

分区年降水量调查及计算方法分析

分区年降水量是45年(1956—2000年)同步期的平均值,采用泰森多边形法推求各分区降水系列计算而得。并与多年平均降雨量等值线法计算的分区平均降雨量作了比较,误差不超过±5%。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6.9mm,降水总量为1258.306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mm,降水总量为352.147亿m3,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mm,降水总量为675.495亿m3,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mm,降水总量为230.664亿m3,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流域分区降水量特征值见表2-3,行政分区降水量特征值见表2-4。

表2-3 流域分区降水量特征值表

表2-4 行政二级区降水量特征值表

图2-3 全省选用雨量站1956—1979年与1980—2000年平均降水量变率图

表2-5 流域不同时段降水量变化比较(www.xing528.com)

表2-6 部分长历时雨量代表站特征值

本次评价按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的要求,在1979年评价的基础上在空白区增加了雨量站点,并根据资料系列长短对选用雨量站点部分做了调整。全省共增加雨量站点71处,其中内陆河增加16处,黄河流域增加26处,长江流域增加29处。通过分析降水与高程的关系,在高山区插补站点17处,其中内陆河插补站点14处,黄河流域插补站点3处,弥补了高山无人区的降水资料。原始资料基本采用了1997年评价时所用的资料,并对该原始资料作了校对,对个别使用有误的资料做了修改;对黄委站、气象站及邻省边界站资料原来用插补资料的,本次尽量用实测资料做了替代。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各流域分区面平均降水量。

图2-4 部分长历时代表站雨量过程线及差积曲线

各流域分区1956—2000年不同时段平均降水量对照表见表2-5,从表中可以看出,1980—2000年平均降水量比1956—1979年平均降水量大多数流域为减小的趋势,特别是泾、洛、渭河减少最为明显,最大减少量为75.8mm,减少15.83%。其中,内陆河流域增加量4.2mm,增加3.24%;黄河流域减少量33.4mm,减少7.22%;长江流域减少量33.7mm,减少5.64%;全省平均减少量11.1mm,减少4%。从图2-3也可以看出,全省335个选用雨量站点的点平均降水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有257个站点不同程度的减小,占76.7%。其中内陆河点雨量减少站数37站,占45.7%,基本持平;黄河流域点雨量减少站数163站,占89.6%,长江流域点雨量减少站数57站,占79.2%。最大减少量为191.1mm,为陇南地区五马站。部分长历时代表站降水量特征值见表2-6,降水量过程线图及差积曲线见图2-4,各代表站差积曲线形状与所在流域差积曲线形状相似,丰、平、枯变化基本一致,其代表性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