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壳体材料对装药引爆/引燃响应特征的影响分析

壳体材料对装药引爆/引燃响应特征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试验结果破片对薄铝板、薄钢板的撞击试验中,选用上述装药发生快速反应的着速,分为m/s和m/s两组,每组各进行试验3发。

壳体材料对装药引爆/引燃响应特征的影响分析

9.4.1.1 破片撞击薄铝板、薄钢板试验

1.试验系统及方法

采用12.7 mm滑膛弹道枪、破片速度测试装置与高速录像构成试验系统进行破片对薄铝板、薄钢板的垂直冲击试验。离枪口3.0 m处垂直地面竖立靶架,靶架上与枪口等高位置处固定薄金属板,板正前方1.0 m处正对枪口竖立激光测速系统,靶架后方1 m处竖立木制回收板,侧向垂直于金属板5.0 m外架设高速录像机(型号:FASTCAM SA4),录像频率设定为40 000帧/s,具体试验布置示意如图9.18所示。

图9.18 破片撞击薄铝板、薄钢板试验布置示意

试验用破片为圆柱形,破片尺寸为φ5.6 mm×5.3 mm,材料为45钢,质量为1.0 g,薄金属板尺寸为500 mm×500 mm×3 mm,材料分别为2A12-T4铝和35CrMnSi钢。

2.试验结果

破片对薄铝板、薄钢板的撞击试验中,选用上述装药发生快速反应的着速,分为(1 250±25)m/s和(1 500±25)m/s两组,每组各进行试验3发。试验中,无论何种着靶速度破片均能完全贯穿两种金属板,通过高速录像获得的靶板响应特征图片,如图9.19所示。

图9.19中,破片以(1 250±25)m/s的速度撞击薄铝板初始(0μs),破片作用区域呈现明亮的白色闪光,随后闪光弱化并最终消失,在铝板后无闪光现象;破片以(1 500±25)m/s的速度撞击薄铝板初始时刻(0μs),破片作用区域仍呈现明亮的白色闪光,随后白色闪光特征逐渐减弱,黄色闪光特征逐渐突出,在破片撞靶100μs后,铝板后出现偏白色闪光,并逐步发展成一条泛黄色的明亮火龙,闪光辐射区域及强度远大于低速冲击情况。

图9.19中,破片以(1 250±25)m/s的速度撞击薄钢板初始(0μs),破片作用区域呈现橘黄色闪光,闪光强度远不及冲击薄铝板,随着破片的侵彻,闪光弱化并最终消失,在钢板后无闪光现象;破片以(1 500±25)m/s速度撞击薄钢板初始(0μs),破片作用区域仍呈现橘黄色闪光,在破片撞靶200μs后,钢板后出现小区域的弱橘黄色火光,火光范围远不及铝板。

(www.xing528.com)

图9.19 薄铝板、钢板在破片撞击下的响应特征

(a)破片冲击薄铝板(着靶速度:1 243 m/s);(b)破片冲击薄钢板(着靶速度:1 232 m/s);(c)破片冲击薄铝板(着靶速度:1 538 m/s);(d)破片冲击薄钢板(着靶速度:1 541 m/s)

另外,薄金属板在破片撞击下,穿孔周围出现花瓣形翻边,薄铝板破碎飞溅出的小碎片嵌入金属板后的木质回收板上,如图9.20所示,薄钢板被破片撞击后难以在回收板上发现细小碎片。

综上所述,破片高速撞击下,两种薄金属板上的光辐射强度及区域特征差异较大,薄铝板在破片撞击下光辐射强度及区域远大于薄钢板,且2A12-T4铝板的破碎程度也要比35CrMnSi钢板的剧烈。

9.4.1.2 讨论

图9.20 破片高速撞击后的靶孔特征

(a)薄钢板;(b)薄铝板;(c)嵌入回收板的铝碎片

弹靶高速、超高速碰撞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机械、声、光、热及形变等物理效应。出于空间活动的向往,铝合金靶板在碎片超高速碰撞下的破碎行为及发生的光、热和等离子体特征一直是空间研究者关注的对象[400-402]。高速碰撞中,材料界面的冲击压力虽难以达到上百GPa,但靶体材料被冲击波压缩激发内能产生温升依然存在,温升的幅度依赖于弹靶碰撞条件和材料的性质。张庆明[403](2000)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获得了2A12-T4铝合金冲击熔化的临界着靶速度(5 000 m/s)。本节试验中,钢破片以(1 500±25)m/s的速度分别撞击铝壳和钢壳,弹靶界面压力分别为17.8~18.5 GPa和28.4~29.6 GPa,远未达到铝合金相变的压力,更谈不上合金钢的结构相变。但在破片撞击产生的冲击波压缩和塑性功作用下,材料比内能增加,撞击周围区域温升迅速是不争的事实。

通常黑体辐射产生的都是连续波长的光,只是各波长的比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颜色也相应而变;大致规律是:温度越低,短波长的光(蓝光紫光)越少,长波长的光(红光、橙光)越多,即火焰会偏黄偏暖;温度越高,短波长的光越多,长波长的光越少,即火焰会偏蓝偏冷[404]。图9.19中,同等撞击条件下,薄铝板闪光区域虽大于薄钢板,但闪光颜色与薄钢板的基本相同,两者在钢破片撞击下的局部温升相差不大。但靶后闪光特征却差别较大,铝板后闪光偏白,且范围很大;钢板后闪光仍是偏黄色,且范围很小。由图9.19和图9.20可推断高速钢破片冲击薄铝板时,形成了若干炙热的微小破碎块,局部高温区域及高温区域的持续时间均大于薄钢板。

对于薄壳装药,因壳体后有炸药约束存在,破片撞击后的壳后效应并不完全等同于薄金属板的穿甲,能否形成大量微小的破碎块在前面的试验中难以考证。但同着靶速度条件下,撞击瞬间白色的闪光特征是一致的,穿靶过程中温升幅度及范围也应具有相似性。因此,对同一状态炸药,同机械作用条件下,铝壳因破片贯穿后产生大范围和持续时间的温升,会提高热点形成的概率,较钢壳装药更易起爆/起燃。另外,在图9.19中,破片以不同的速度撞击薄铝板,靶后的闪光特征相差较大。可以推断同弹靶条件下,着靶速度是激发壳后大范围温升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破片着靶速度来增加铝壳的比内能,提高靶后温升区域和持续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对铝壳装药的冲击引爆/引燃概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