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心立方FCC(Face-Centered Cubic)、体心立方BCC(Body-Centered Cubic)和密排六方HCP(Hexagonal-Closed Packed)是纯铁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常见于γ-Fe中,体心立方结构常见于α-Fe中,密排六方-Fe常见于奥氏体层错能比较低的Fe-Mn-C、Fe-Mn-Cr-C、Fe-Ni-Cr-C等合金中。铁合金的晶格类型不同,原子排列的致密度也不同,面心立方晶格(致密度:0.74)和密排六方晶格(致密度:0.74)的原子排列较体心立方晶格(致密度:0.68)更为紧密,当铁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固态相变或晶格类型变化时,同时伴随体积变化,引起内应力和变形[314]。Bargen和Boehler[315]通过准静高压试验研究发现,铁在15.3 GPa压力作用下发生BCC→HCP(α→)固态相变。由于-Fe仅在高压(13 GPa以上)下稳定存在[316],一旦冲击波卸载,可逆α→相变的逆过程→α发生,试件中无-Fe残留。因此,很难通过XRD和金相观察直接证明-Fe的存在[317]。本书拟通过XRD和金相观察从微观尺度研究并解释可逆α→相变对超高强度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7.5.3.1 XRD分析
采用D8 Advance X射线衍射(XRD)仪对回收的35CrMnSiA钢进行物相分析。取靶板中心纵向横截面为扫描面,试验采用Cu-Kα射线作为扫描光源,扫描速率为2.25°/s,扫描结果如图7.42所示。
图7.42 不同加载速度下35CrMnSiA钢的XRD检测结果
如图7.42所示,原始试样(撞击压力:0 GPa)与撞击压力为11.43 GPa(对应撞击速度:607 m/s)的回收试样的谱图相近,均在44.5°、64.7°和82°位置上出现3个特征峰,分别对应于α相(110)α、(200)α和(211)α。当撞击压力增加到19.19 GPa(对应撞击速度:1 240 m/s)时,所有峰强度显著下降,α相(200)α和(211)α因峰强太弱已观测不到。通过半峰宽值估算得到的晶粒尺寸从172(0 GPa)、185(11.43 GPa)减小到139(19.19 GPa),晶粒尺寸减小、内应力增加,造成衍射强度下降。此外,可以注意到在对应撞击压力为19.19 GPa的衍射图谱中,α相(110)α轻微右移,表明高压相变使晶体内残余压缩应力增加,导致晶格收缩。
7.5.3.2 组织损伤演化规律
平板撞击试验后,回收受损飞片与靶板,如图7.43所示。当加载速度低于1 240 m/s时,飞片与靶板均仅发生轻微挠曲和塑性变形,未见宏观可见裂纹。由于试验中未回收到1 733 m/s加载速度下的靶板,故无法判断35CrMnSiA钢是否在1 733 m/s的速度下发生断裂。
图7.43 平板撞击试验后回收受损飞片与靶板(www.xing528.com)
(a)撞击速度:325 m/s;(b)撞击速度:623 m/s;(c)撞击速度:1 240 m/s
为了进一步讨论高压高应变率下35CrMnSiA钢可逆α→相变的微观机制和组织损伤演化规律,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回收靶板进行金相分析。如图7.44(a1)、图7.44(a2)、图7.44(b1)和图7.44(b2)所示,与图7.1所示原始试件组织形貌相比,325 m/s和623 m/s加载速度下靶板的金相组织形貌与原始组织无明显差异;如图7.44(c1)和图7.44(c2)所示,1 240 m/s加载速度下回收试件中观察到了明显的晶粒细化现象,马氏体板条束变得更加密实。与初始α相体心立方晶格相比,相变产生的新相是一种六角形的紧密结构,原子排列的致密度较体心立方结构更大。高速冲击压缩伴随着材料的热变形过程,在此过程中,亚晶界持续吸收位错,角度不断增大,最终由小角度晶界转为大角度晶界,消耗了大量的位错密度,并导致原始组织的细化,该过程也称为连续动态再结晶过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回收35CrMnSiA钢试件的组织形貌如图7.45所示。
如图7.45(d)所示,1 240 m/s撞击速度下的回收靶板中分布有大量微孔洞,表面有熔融和动态再结晶的痕迹,是冲击相变过程中热作用和体积突变的产物。超高强度合金钢的可逆α→相变一方面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另一方面,也显著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导致微孔洞等局部缺陷出现。若冲击载荷持续作用于靶板,微孔洞将最终发展为微裂纹和宏观动态断裂。
图7.44 回收受损靶板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a)撞击速度:325 m/s((a1)放大200倍;(a2)放大500倍);(b)撞击速度:623 m/s((b1)放大200倍;(b2)放大500倍);(c)撞击速度:1 240 m/s((c1)放大200倍;(c2)放大500倍)
图7.45 回收受损靶板的SEM观察结果
(a)原始试样;(b)撞击速度:325 m/s;(c)撞击速度:623 m/s;(d)撞击速度:1 240 m/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