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是气体被分散在少量液体中的胶体体系。发酵过程中所遇到的泡沫,其分散相是无菌空气和代谢气体,连续相是发酵液,泡沫间隔着一层液膜而被彼此分开不相连通。
在深层液体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产生一定的泡沫是正常现象。但是,若泡沫过多,会给发酵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降低了发酵罐的装料系数(发酵罐实际装量与总容量之比);②氧传递系数减少;③泡沫升至罐顶有可能从轴封处渗出,增加了污染的机会;④泡沫从排气管外逸,导致发酵液和产物的损失;⑤部分菌丝黏附在罐盖上而失去作用;⑥影响通气和搅拌。
(一)泡沫形成的因素
发酵过程一般存在两种类型的泡沫:一类存在于发酵液的液面上,泡沫与液体主流存在于一个明显的界面,易破碎,泡沫体积较大。这种泡沫通常产生于发酵前期的发酵液或种子培养液中,如图8-27所示。另一种泡沫是出现在黏稠的菌丝发酵液当中,有人称之为流态泡沫。这种泡沫分散很细,且很均匀,较稳定,很难清除。影响发酵过程中泡沫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图8-27 发酵过程产生的泡沫
1. 通风量、搅拌转速
通风量越大,泡沫越多;搅拌转速越大,泡沫越多。
2. 培养基性质
基质中的有机氮源是起泡的主要因素,如蛋白胨、玉米浆、黄豆粉、酵母粉等是主要的发泡剂。还有一些对泡沫起稳定作用的物质,如葡萄糖起泡性较差,但它可以增加发酵液的黏度,稳定泡沫的存在。
3. 灭菌操作
灭菌过程中,灭菌的强度越大,其发酵液中的泡沫越多。这可能是由于灭菌的过程中,高温使得培养基中的糖、氨基酸形成了大量的类黑精,或者是形成了5-羟甲基糠醛。
4. 菌体生长代谢
通常在发酵初期,由于培养基中的大量的发泡物质的存在,使得泡沫较多,但这时的泡沫大,易破碎。随着菌体的大量的增殖,以及大量的发泡物质被消耗,发酵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泡沫很少。当菌体进入对数生长期后,由于菌体呼吸强度的增加,泡沫越来越多。当菌体进入产物合成期后,发酵液的泡沫仍然继续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菌体合成的产物增加了发酵液的黏度。发酵后期,由于大量的菌体的死亡以及死亡菌体细胞的菌体自溶,使得发酵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浓度增加,泡沫更为严重。当发酵感染杂菌和噬菌体时,泡沫异常多。
(二)泡沫的控制
泡沫控制可以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成分(如少加或缓加易起泡的原材料)或改变某些物理化学参数(如pH、温度、通气和搅拌)或者改变发酵工艺(如采用分次投料)来控制,以减少泡沫形成的机会,但这些方法的效果有一定的限度。还可以采用菌种选育的方法,筛选不产生流态泡沫的菌种,来消除起泡的内在因素,如杂交选育不产流态泡沫的土霉素生产菌株。对于已形成的泡沫,工业上可采用化学消泡剂消泡和机械消泡或两者同时使用消泡。(www.xing528.com)
1. 化学消泡
所谓化学消泡,就是指向发酵液中流加一定量的消泡剂,利用其特殊性质消除泡沫的方法。发酵工业常用的消泡剂主要有天然油脂类、聚醚类、高级醇类(或酯类)及硅酮类(聚硅油)等4类,以天然油脂类和聚醚类最为常用。
(1)天然油脂类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广泛使用,主要有玉米油、豆油、棉籽油、花生油等。其优点是价格便宜,来源较广泛,在中间加入后可以作为微生物的碳源使用。其缺点是不能够一次性加入过多,否则,各种油脂会被脂肪酶分解成各种脂肪酸,造成发酵液pH下降。另外,油脂易氧化,可能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带来抑制作用。
(2)聚醚类 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又称为泡敌(GPE),其使用量在0.3%~0.35%,消泡能力为天然油脂的10倍以上。尽管消泡剂的种类很多,但是,目前大都是使用泡敌为消泡剂。
(3)高级醇类和酯类 高级醇类中的十八醇是常用的一种,可单独或与其他载体一起使用,它与冷榨猪油一起能有效控制青霉素发酵的泡沫。另外,聚乙二醇具有消泡效果持久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霉菌发酵。苯乙醇油酸酯、苯乙酸月桂醇酯等在青霉素发酵中也具有消泡作用。
(4)硅酮类 主要是聚甲基硅氧烷及其衍生物,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最常用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也称二甲基硅油。试验表明,硅酮类比较适合微碱性的细菌、放线菌的发酵中的消泡,对于发酵液pH为5左右的霉菌类发酵,其消泡能力很差。
不同种类的消泡剂对不同菌种的发酵影响是不同的。对于特定的菌种和培养基,应该根据其培养基的性质和菌体代谢特点,研究出一种特定的消泡剂。消泡剂选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选择一个良好的消泡剂,既可以有效消除泡沫,又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一般说来,消泡剂在发酵生产中的成本还是要考虑的。
发酵工业生产中,首先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消泡剂,和培养基一同灭菌,具有一定的抑泡作用。在发酵过程中根据需要定时流加消泡剂,作为中间流加的消泡剂,通常按一定的浓度 [消泡剂∶水=1∶(2~3)] 配制,经灭菌、冷却,贮存于消泡剂罐中,用无菌空气保压待用。消泡时,为避免流加量过大,通常先将消泡剂压到发酵罐顶一个小计量罐内,然后适量流加,具体如图8-28所示。在消泡剂罐和发酵罐之间的管道上安装电磁流量计可不用计量罐,如果进一步安装有自控装置,便可实现自动流加。
图8-28 消泡剂流加示意图
2. 机械消泡
机械消泡是靠机械强烈振动和压力的变化,促使气泡破裂,或借助于机械力将排出气体中的液体加以分离回收,从而达到消泡的作用。机械消泡的方法有罐内消泡和罐外消泡两种,即在发酵罐内将泡沫消除或将泡沫引出发酵罐外,消除后再将液体返回发酵罐内等两种。
机械消泡的优点是无需在发酵液中加入其他物质,减少了由于加入消泡剂所引起染菌的机会和对后续分离工艺的影响。但是机械消泡的效果不如化学消泡迅速、可靠,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稳定泡沫的因素,同时它还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消耗一定的动力。
化学消泡或机械消泡都是一种被动的泡沫消除方式。机械消泡无论是从发酵产品的质量上,还是从其使用方法上,以及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的影响上,都要比化学消泡优越。国外,以机械消泡为主,辅以化学消泡。国内,目前以化学消泡为主,辅以机械消泡。国内也有机械消泡装置安装在发酵罐内,但是由于国内的生物反应器的结构不同于国外,只不过是在搅拌轴上安装有一个消泡桨,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