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1 基本原则
水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反复协调决策的过程,一个最佳的规划方案应是整体与局部、主观与客观、近期与长远、经济与环境效益等各方面的统一。因此,要想制定一个好的、切实可行的水环境规划并使之得到最佳的效果,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规划,正确执行。应考虑的主要原则如下。
(1)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明确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
(2)水环境目标要切实可行,要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和具体指标。
(3)在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区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两者要紧密结合,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之间要综合平衡后加以确定。
(4)要进行全面的效益分析,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5)区域水污染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
7.1.3.2 水环境保护规划的过程与步骤
水环境保护规划往往要协调社会各部门、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达到统一,实际上整个规划过程就是在寻求一个最佳的折中方案。它的一般过程与步骤可用图7-5所示的方框图来表达。总体来说,可分为4个阶段,即规划目标、建立模型、模拟优化、评价决策。每个阶段有各自相应的规划工作和规划准备工作。在模拟优化阶段又可以分为最优规划和模拟规划(即方案优选)两种途径来进行。显然各阶段和各步骤不是机械的,而是根据需要相互穿插反复进行的。
图7-5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过程(www.xing528.com)
1.确定规划目标
整个规划工作首先应从明确目标开始。所谓规划目标是指规划范围、水体使用功能、水质标准、技术水平等。
每一个水体的使用目标是由它的特定功能决定的。一条具有最理想功能的河流是能同时满足所有各种用途,如航运、灌溉、美化环境、水产养殖、工业用水和饮用等,但这样做同时必然要求维持很高的水质标准,并要求采取十分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河流各个河段的污染状况、人类活动的分布不同,以及在污染控制技术上的限制,不可能甚至也不需要同时满足所有的各种用途。因此,我们必须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出发,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段分别提出不同的使用功能与相应的水质标准,形成该水体的目标组合,以满足人类对水体的使用要求。为此我们需要进行河流水文、水质及气象资料的收集;污染源的调查;市政、环境及城建规模的了解;被研究河段水文、水质、原型实验数据的分析;有关污水处理厂费用资料、河流水质及污染源的评价等前期工作,以便确定出既能满足水环境使用功能,又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的规划目标。
2.建立模型
为了进行水污染控制规划的优化处理,需要建立污染源发生系统、水环境(污水承纳)系统水质与污染物控制系统之间的定量关系,亦即水环境数学模式,包括污染量计算模式、水质模拟模式、优化计算模式等。同时包括模式的概念化、模式结构识别、模式参数估计、模式灵敏度分析、模式可靠性验证及应用等步骤。
3.模拟和优化
寻求优化方案是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协调环境与经济的根本途径。是采用最优化方法,还是采用方案优选的方法进行规划,则要根据具体条件而定。最优规划的特点是根据污染源、水体、污水处理厂和输水管线等方面的信息,一次求出水污染控制的最佳方案,只有在资料详尽,技术具备的地方才能顺利地应用最优规划方法。由最优规划得出的方案是理想化的方案。在很多情况下,最优规划的条件不尽具备,或者由于采用了某种特殊污水处理方法,致使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不能反映这种特殊情况,最优规划方法的应用就受到限制。这时,方案优选的规划方法就成为水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方法了。
方案优选与最优规划不同,它的工作程序是首先进行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作出各种规划方案,然后对各种方案的污水排放与水体水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水质模拟,检验规划方案的可行性,然后通过损益分析或其他决策分析方法来进行方案优选。
4.评价与决策
对于水污染控制系统的规划问题,用数学方法得出的最优解往往并不能成为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方案。因为水质改善而带来的促进水生生态平衡、人体健康、旅游观光等效益,往往不容易定量和用货币来衡量。另外水质目标虽然可以作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其他诸如政治、经济和技术等目标或条件的制约也是规划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各种目标进行统一的协调,作出各方满意的决策,形成一个能够付诸实施的“最佳使用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