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用的零件分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视检法
视检法是由有生产经验的人员通过对零件图样仔细阅读和判断,把具有某些特征属性的零件归结为一类。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生产经验,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2.生产流程分析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Production Flow Analysis,PFA)是以零件生产流程及生产设备明细等技术文件为依据,通过对零件生产流程的分析,把工艺过程相近的,即使用同组机床进行加工的零件归结为一类。采用此法分类的正确性与分析方法和所依据的工厂技术资料有关。采用此法可以按工艺相似性将零件分类,以形成加工组。
3.编码分类法
按编码分类,首先需将待分类的诸零件进行编码,即将零件的有关设计、制造等方面的信息转译为代码(代码可以是数字或数字、字母兼用)。为此,需选用或制定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由于零件有关信息的代码化,就可以根据代码对零件进行分类。采用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使零件有关生产信息代码化,将有助于应用计算机辅助成组技术的实施。
分类是一种根据特征属性的有无,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组的过程。编码是对不同组的事物给予不同代码。成组技术的编码是对机械零件的各种特征给予不同的代码。这些特征包括:零件的结构形状,各组成表面的类别及配置关系、几何尺寸,零件材料及热处理要求,各种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对这些特征进行抽象化、格式化,就需要用一定的代码(符号)来表述。所用的代码可以是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甚至汉字,以及它们的组合。最方便、最常见的是数字码。对于工艺设计,希望代码能唯一区分产品零件组。当设计或确定一种编码方案时,有两种性质必须保证,即代码必须是:①不含糊的;②完整的。这就需要对代码所代表的意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这种规定和说明就称为编码法则,也称为编码系统。将零件的各种有关特征用代码表示,实际上也对零件进行分类,所以零件编码系统也被称为分类编码系统。目前使用的成组技术编码系统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代码结构:层次式、链式(矩阵式)及混合式。层次式也称为单元码,每一个代码的含义由前一级代码限定。其优点是用很少的码位代表大量信息;缺点是编码系统很复杂,所以难于开发。链式又称为多元码,码位上每一位码值都代表某种信息,与前面码位无关。在代码数相同的条件下,链式结构容量比层次式的少,但编码系统较简单。混合式是层次式和链式的混合。大多数编码系统采用混合式。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成组技术编码系统应用于工业生产。JLBM-1系统是我国机械工业部门为机械加工中推行成组技术而开发的一种零件分类编码系统。这一系统经过先后四次修订,于1984年成为我国机械工业部门的技术指导资料。JLBM-1系统的结构可以说是OPITZ系统和KK3系统的结合。图7-2所示是JLBM-1分类编码系统的基本结构。
图7-2 JLBM-1分类编码系统的基本结构
JLBM-1分类编码系统是在OPITZ和JCBM(机床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机械行业的具体情况发展起来的,适用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和生产管理等方面。该编码采用主码和副码的分段混合式结构,共15个码位。JLBM-1分类编码系统构成,如图7-3所示。(www.xing528.com)
图7-3 JLBM-1分类编码系统构成
该系统的第一、第二位码表示零件的名称类别,它采用零件的功能和名称作为标志,以便于设计部门检索。名称类别(第一位、第二位)见表7-1。第三至第九位码是零件形状及加工码,见表7-2,分别表示回转类零件的外部形状、内部形状、平面、孔及其加工与辅助加工的种类。第十至第十五位码是辅助码(副码),表示零件的材料、毛坯、热处理、主要尺寸和精度的特征。尺寸码,规定了大型、中型和小型三个尺寸组,分别供仪表机械、一般机械和重型机械等三种类型的企业参考使用。精度代码规定了低精度、中等精度、高精度和超高精度四个档次。在中等精度和高精度两个档次中,再按有精度要求的不同加工表面的组合而细分成几个类型,以不同特征来表示,材料、毛坯、热处理分类(第十至十二位)见表7-3,主要尺寸、精度分类(第十三至第十五位)见表7-4。
表7-1 名称类别(第一位、第二位)
表7-2 回转类零件分类(第三~第九位)
表7-3 材料、毛坯、热处理分类(第十至第十二位)
续表
表7-4 主要尺寸、精度分类(第十三~第十五位)
如图7-4所示,是按照JLBM-1分类编码系统对回转零件进行分类编码的实例。
图7-4 按照JLBM-1分类编码系统对回转零件进行分类编码实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