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过去260年的经济增长史,是连续三次工业革命直接带来的“福利”;中国制造虽然在高铁、基建、航空等领域都有比较亮眼的成绩;但我们在机械、电气和信息自动化等三个时代均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过去创造的奇迹更多的是依托中国工人和科研工作者的双手来完成的。2011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在汉诺威工博会上推出“工业4.0”的概念: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业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生产制造装备,其他产业的发展均有赖于制造业提供高水平的设备;从一定意义上讲,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的竞争”,同时制造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制造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包含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之内。
我国机械工业努力追赶世界制造技术的先进水平,积极开发新产品、研究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继续推进制造业与信息也的融合,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上有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从传统的普通机床到航空航天技术装备,从国计民生日常用具的生产到国防尖端产品的制造;特别是今年,伴随着我国计划年底实施嫦娥五号任务(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的完成和“5G”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机械制造技术都提供了重要的先进技术装备的保障。目前,高性能的数控机床和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人工智能制造系统、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网络制造工程等先进制造技术日新月异,为机械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开阔空间,从此宣告了机械制造业永远不会成为夕阳产业。(www.xing528.com)
中国是机械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还较低,真正在全球市场上处于领先水平的制造业企业则更少。从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优质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数控机床、精密设备不足5%,90%以上高档数控机床、97%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80%的石化设备、70%的轿车工业装备依赖进口。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令人忧虑。“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高屋建瓴的规划,更是残酷的国际竞争环境的产物。
机械制造业的目标: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