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4-14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4-15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表4-14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凡属于国家划定的地震设防区域中的城镇,在建设除尘设备时应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考虑抗震作用的验算。应作抗震计算的设备可参照《规范》中的规定执行,一般设防烈度在7度以下不做抗震计算。7度至9度区应做地震力计算,通常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计算应从除尘器的横向及纵向分别进行,通常横向尺寸小,纵向尺寸长,除尘设备的计算模式可简化为单质点或双质点体系来验算下部框架的抗震能力。如图4-15为单质点体系,则采用底部剪刀法时:

978-7-111-37398-8-Chapter04-28.jpg

图4-15 单质点计算

FEK1Geq (4-6)

式中 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在除尘设备中即下部立柱顶面标高以上箱体内外的总

重力荷载(包括永久及可变荷载),至于下部框架的重力荷载,可作用在柱

中都按两个质点计算,或将其荷载的一半集中到柱顶的单质点计算。(www.xing528.com)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4-14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4-15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表4-14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978-7-111-37398-8-Chapter04-29.jpg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表4-15 特征周期值 (单位:s)

978-7-111-37398-8-Chapter04-30.jpg

注:1.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

2.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