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外导体为理想圆柱体时
同轴射频电缆的内、外导体都是由铜制成的圆柱形导体时,其衰减(N/km)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如将上式中自然对数化为常用对数,并且衰减常数以dB/m来表示,上式将变为
式中 D——外导体内径(mm);
d——内导体直径(mm);
εD——绝缘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tanδD——绝缘的等效相对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f——频率(Hz)。
2.当内导体为绞合内导体,外导体为编织时,并且内、外导体的电阻率分别为ρ1和ρ2,则衰减(dB/m)公式
式中 k1——内导体有效直径系数(见表4-4);
k2——内导体衰减的绞线系数(见表4-4);
kb——外导体为编织时引起射频电阻增大的编织效应系数(见图4-25);
kρ1——内导体相对于国际标准软铜的射频电阻增大或减小的系数;
kρ2——外导体相对于国际标准软铜的射频电阻增大或减小的系数;
dw——编织用导线直径(mm)。
图4-25 编织效应系数kb与电缆绝缘外径的关系曲线
内导体衰减的绞线系数k2表示直径为d的绞线导体的衰减比直径为d的实体导体衰减大的倍数。
编织效应系数kb表示外导体采用编织时,外导体的衰减与相应直径理想圆管外导体的衰减之比值。图4-25所示为编织效应系数kb与电缆绝缘外径D的关系曲线,它适合在700兆赫以下的频率范围内使用。在更高的频率时,kb值将比图示值大1.2~1.5倍。因编织线间存在有接触电阻,在频率增高时,此接触电阻也参与导电,并且随频率的增高,通过接触电阻的电流将增加,甚至完全通过接触电阻来导电,而接触电阻很大,因此在频率很高时,相当于外导体电阻增加,kb值也相应地增加。接触电阻与线表面情况、接触压力有关,还会随着电缆的弯曲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老化而变化,因而将使电缆的衰减增大而且不稳定。
当内、外导体不是标准软铜,而是其他金属材料时,其衰减增大或减小的系数kρ值及相应材料的电阻率见表4-5。
表4-5 常用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及系数kρ(www.xing528.com)
注:ρ0为国际标准软铜的电阻率,ρ0=1.7241×10-6Ω·cm。
图4-26 镀锡铜线kρ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如果导体采用镀银铜线、镀锡铜线或铜包钢线等双金属结构形式与采用铜线相比,衰减的改变也可用系数kρ来表示。kρ值的大小与镀层的厚薄及使用频率有关。在很高的射频下,可以把它看成由表面层材料构成的单金属导体来处理。但是,当表面层极薄,或使用频率较低时,表面层和内部金属层都参与导电作用。此时双金属导体的衰减与表面层金属材料及厚度、内部金属材料以及使用频率都有关。图4-26、图4-27给出镀锡铜线、镀银铜线的系数kρ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图4-27 镀银铜线kρ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由图4-26及图4-27可见,镀锡铜线适于较低频段,而镀银铜线适于较高频段。
3.当内导体为铜绞线,外导体为扁铜线绞合时,衰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kS——扁线绞合结构引起电阻增大的系数,一般可取1.07~1.10。
4.当内、外导体为皱纹管结构时,衰减计算公式为
式中 de——皱纹管内导体的等效直径,de=d0-δ1;
De——皱纹管外导体的等效直径,De=Di+δ2;
d0——皱纹管内导体的外径(mm);
Di——皱纹管外导体的内径(mm);
δ1——皱纹管内导体的轧纹深度(mm);
δ2——皱纹管外导体的轧纹深度(mm);
ke1、ke2——分别为皱纹管内、外导体与光管相比,其高频电阻增大的系数。对于皱纹铜管
ke1(或ke2)=1.15~1.20,对于皱纹铝管ke1(或ke2)=1.47~1.54。
上面讨论的衰减计算公式都是在常温下的公式,在大功率射频电缆中,内、外导体的温度会升高,环境温度也要变化,因此导体电阻会随之改变,从而使衰减随之而变。要引入一个衰减温度系数,以反映电缆衰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上述各公式所计算的衰减都是认为电缆本身是均匀的,但电缆在实际的工作状态下,电缆本身可能不均匀,负载也可能不匹配,因而存在驻波,它会使电缆线路的总衰减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