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信号与外界的耦合机制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漏缆:辐射型、耦合型。
1.辐射型漏缆(RMC)
辐射型电路的电磁场由电缆外导体上周期性排列的槽孔产生。槽孔间距(d)与工作波长(λ)相当,辐射型电路示意如图4-13所示。
考虑下面的情形,电缆的外导体上开了一组周期性槽孔,屏蔽层的辐射机制类似于朝着电缆轴向的一系列磁性偶极子的辐射。最简单的例子是,外导体上每个相邻的孔间距为半波长距离,例如100MHz下为1.5m。
辐射模式所有槽孔都符合相位叠加原理。只有当槽孔排列恰当及在特定的辐射频率段,才会出现此模式。也只在很短的频段下,才有低的耦合损耗。高于或低于此频率,都会因干扰因素导致耦合损耗增加。
图4-13 辐射型电路示例
2.耦合型漏缆(CMC)
耦合型漏缆则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形式,例如,在外导体上开一长条形槽,或开一组间距远远小于工作波长的小孔,如图4-14所示。还有就是两侧开缝。
电磁场通过小孔衍射激发电缆外导体外部电磁场。电流沿外导体外部传输,电缆像一个可移动的长途线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耦合型漏缆亦等同于一根长的电子天线。
(www.xing528.com)
图4-14 耦合型漏缆示例
与耦合模式对应的电流平行于电缆轴线,电磁能量以同心圆的形式紧密分布在电缆周围,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所以这种模式也称为“表面电磁波”。这种模式的电磁波主要分布在电缆周围,但也有少量因随机存在附近的障碍物和间断点(如吸收夹钳、墙壁)而被衍射,如一部分能量沿径向随机衍射。
图4-15所示为辐射过程。
表4-2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120-2007《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中规定的漏泄同轴电缆的电气性能指标要求。
图4-15 辐射过程
表4-2 YD/T1120-2007漏泄同轴电缆的电气性能指标要求
(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