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坦克装甲车辆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坦克装甲车辆工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坦克工业经历了修理、仿制、自行研制生产几个阶段。坦克厂和坦克发动机厂的建成投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坦克工业的面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坦克装甲车辆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坦克工业经历了修理、仿制、自行研制生产几个阶段。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研制和生产了多种型号的坦克、装甲车辆,为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修理阶段(1950—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加速国防建设和适应抗美援朝战争需要,中国从苏联购进一批坦克和自行火炮装备部队,因而急需建立相应的坦克修理厂,随后筹建了3个坦克修理厂,并建立了统一管理机构。

3个坦克修理厂的组建,形成了初期的坦克工业。

为了掌握苏式坦克的修理技术,当时通过聘请苏联专家,培训各类人员,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坦克修理技术不断提高。1952年4月,试修成功第一辆T-34坦克;1953年4月,试修成功第一台T-34坦克发动机

1953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3个坦克修理厂的改建工作也全面展开,新建厂房,添置设备。工厂经过改建,坦克工业初具规模,修理工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坦克零部件的自制能力逐步增强。1955年试制成功T-34坦克履带板,1956年相继试制成功T-34坦克变速箱、主离合器、侧传动和行动部分大部件及T-34坦克发动机。

至1957年,中国的坦克修理技术已具相当水平,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坦克大修能力,这为后来独立研制坦克装甲车辆奠定了基础。

2.仿制阶段(1955—1959年)

根据国家规划安排,1955年动工兴建坦克厂和坦克发动机厂,试制T-54A中型坦克和B2-54A发动机。由于中央的关怀支持,地方的支援配合,从全国各地会集而来的建设者的忘我劳动和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两厂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了建设和试制任务。1958年7月试制成功第一台坦克发动机,当年投入小批生产。1958年12月试制成功第一辆中型坦克,定名为59式中型坦克。1959年8月,试制完成国庆10周年受阅的32辆59式中型坦克。(www.xing528.com)

59式中型坦克的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的历史。成套引进苏联当时较先进的坦克技术,使中国坦克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坦克厂和坦克发动机厂的建成投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坦克工业的面貌。

3.自行研制生产阶段(1958年至今)

中国的第一辆国产装甲车辆是于1959年装备部队的59式坦克。59式坦克仿自苏联的T-54A型坦克,而T-54A型坦克是著名的T-34A的发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59式坦克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坦克,在中国的产量巨大,生产了近万辆,成为中国军队的主战坦克。时至今日,59式仍然是中国军队装备量最大的坦克。60年代初,苏联和西方国家都装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代坦克,苏联是T-62型,西方是M60、“豹”1和“奇伏坦”等,这些坦克广泛地应用了双向稳定的115 mm滑膛炮或105 mm线膛炮、光点投射式火控系统、第一代微光夜视或主动红外夜视和间隙装甲等技术。但中国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储备不足,只是利用59式的技术生产了适合于水网稻田地带作战的62式轻型坦克,并参考苏联PT-76的技术生产了63式水陆坦克。

真正促进中国坦克发展的是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珍宝岛之战证明,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85 mm加农炮和56式火箭筒都无法有效地击穿T-62型坦克的正面装甲,这促进了中国坦克和反坦克技术的大发展。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反装甲车辆武器会战,这次会战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的研制成果是69式坦克、73式100 mm滑膛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红箭”73式反坦克导弹等。

69式坦克是1969年开始研制,1974年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的。严格地说,69式是59式的一种改进型坦克,主要的改进是采用了100 mm滑膛炮、功率从520马力提高到580马力的强化发动机、主动红外夜视、双向稳定器和自动装表式火控系统,而总体结构没有变化。采用滑膛炮的目的是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因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已正确认识到长杆式脱壳穿甲弹是今后穿甲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武器,而在英国人发明滑动弹带以前,著名的L7滑膛炮不能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这是由于线膛炮赋予了炮弹太大的旋转速度而大大降低了长杆式脱壳穿甲弹的穿甲能力。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利用中国和西方建立的良好关系从而可以引进技术与改革开放的时机,中国开始了第二代坦克的研制,这就是广为人知的80系列坦克。80式坦克使用了6对小直径负重轮和改进的扭杆悬挂、105 mm线膛炮、光点投射式火控、在12 150 L柴油机基础上使用涡轮增压技术的730马力柴油机,使火力和机动性都有较大提高。80式有80Ⅰ和80Ⅱ两种型别,差异是80Ⅱ使用了瞄准和激光测距合一的炮长瞄准镜并加装了炮塔围栏。80式于1988年正式定型装备部队,部队称88式,装备部队的88式可在车体前部披挂复合装甲。80式研制的意义在于使中国第一次全面地研制一种新型坦克,它使中国获得了研制坦克宝贵的系统综合技术。因为一种坦克的研制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它是各种矛盾要求的折中,如何合理地选用各种新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而所有的新技术堆砌在一起并不能造出一辆性能良好的坦克,事实上这是很多坦克新研制国的技术瓶颈,这一点看看印度研制“阿琼”坦克的历程便知。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开展了第三代坦克的研制。然而,此时在中国坦克界发生了一场关于技术路线的争论:一方面,由于多年的改革开放,许多中国的科技人员接触和了解到了西方先进的坦克技术,且在当时大的背景下向西方学习成为一种潮流,希望走西方的发展路线;另一方面,当时也有一部分科技人员认为,苏式坦克在较落后的部件条件下,在火力和防护方面并不比西方坦克差(当时海湾战争还没有爆发,因而对苏式坦克的防护力评价较高),苏式坦克的体积小、重量轻,因而认为苏式坦克总体设计技术先进,适合中国国情,希望走苏式路线。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坦克行业各厂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由于引进先进的加工、检测和试验设备,一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到推广应用,使坦克装甲车辆的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试验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也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