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氧化过程及技术:湿氧氧化与低压氧化

热氧化过程及技术:湿氧氧化与低压氧化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氧化过程中,SiO2-Si界面不断发生变化。湿氧氧化 湿氧氧化是指氧气在通入反应室之前,先通过加热的高纯去离子水,使氧气中携带一定量的水汽。在该压力下,氧化温度可降到300~700℃,并能保证正常的氧化速率。低压氧化技术 是指在压强低于1atm的密封系统中进行氧化,以形成氧化层厚度小于10nm的薄氧化层。

热氧化过程及技术:湿氧氧化与低压氧化

在器件的制作过程中,常常需要各种氧化层薄膜。制作氧化层薄膜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热生长与化学气相淀积。根据热氧化气氛不同来分,热生长法可分为干氧氧化、湿氧氧化和水汽氧化。根据氧化层薄膜厚度不同来分,可分为薄膜、超薄膜和厚薄膜。为了改善栅氧化层的质量,也可以在干氧氧化时进行掺氯,即所谓掺氯氧化。

1.基本制备方法

(1)干氧氧化 干氧氧化是指在反应室中通入纯净、干燥的氧气直接进行氧化。在高温下,当氧气与硅片接触时,氧气分子与硅片表面的硅原子反应生成起始的二氧化硅(SiO2)层。氧化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式中,“△”表示此反应需要加热(下同)。由于起始的氧化层会阻碍氧分子与Si表面直接接触,使得在后续氧化过程中,氧化剂(负氧离子)只能通过扩散穿过已生成的SiO2层,到达SiO2-Si界面进行反应,使氧化层厚度不断加厚,同时Si层不断被消耗。所以在氧化过程中,SiO2-Si界面不断发生变化。当氧化过程结束后,在已生长的氧化层与硅衬底界面间会形成不完整的SiOx,这会导致SiO2-Si界面存在界面态。

干氧氧化得到的SiO2层表面为硅氧烷结构,其中氧原子呈桥联氧(即氧原子为两个硅原子所共有),故干氧氧化形成的SiO2层结构致密,均匀性、重复性好。同时,硅氧烷呈非极性,与光刻胶(非极性)黏附性良好,不易产生浮胶现象,光刻质量好。所以,与光刻胶相接触的氧化层最好是干氧形成的氧化层。

(2)水汽氧化 水汽氧化是指在反应室中通入水汽进行氧化。水汽来源于高纯去离子水汽化或氢气、氧气直接燃烧化合而成。在高温下,当水汽与硅片接触时,水汽会与表面的硅原子反应生成起始SiO2层。氧化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水分子先与表面的SiO2反应生成硅烷醇(Si-OH),Si-OH再穿过已生成的氧化层扩散到达SiO2-Si界面处,与硅原子反应,所生成的H2将迅速离开SiO2-Si界面,也可能与氧结合形成羟基

水汽氧化得到的SiO2层表面为硅烷醇结构,其中氧原子呈非桥联氧(即氧原子只与一个硅原子相连接并没有形成氧桥),故水汽氧化形成的氧化层结构疏松,均匀性、重复性较差。同时硅烷醇结构中的羟基极易吸附水,吸附水后呈极性,不易与非极性光刻胶粘附,易产生浮胶现象,所以光刻质量较差。由于水汽在二氧化硅中的溶解度比干氧大许多,并且水汽氧化形成的氧化层结构疏松。所以,在相同的温度下,水汽氧化比干氧氧化快。

(3)湿氧氧化 湿氧氧化是指氧气在通入反应室之前,先通过加热的高纯去离子水,使氧气中携带一定量的水汽。水汽含量的多少由水浴温度和气流决定,饱和情况下,只与水浴温度有关。湿氧氧化兼有干氧氧化和水汽氧化两者的共同特点,湿氧氧化比干氧氧化速度快,但比水汽氧化速度慢;其氧化层质量也介于干氧氧化和水汽氧化之间。

(4)掺氯氧化 掺氯氧化是指在干氧氧化时,加入少量氯气(Cl2)、氯化氢(HCl)、三氯乙烯(C2HCl3或TCE)或三氯乙烷(TCA)等含氯的气态物。在干氧氧化时,氯会结合到氧化层中,并集中分布在SiO2-Si界面附近,可使移到此处的Na+被陷住不动,从而使Na+丧失电活性和不稳定性。同时氯在Si-SiO2界面处以氯-硅-氧复合体形式存在,中和了界面电荷,填补了氧空位,故可降低SiO2层中的界面态密度,减少二氧化硅中的缺陷。另外,在高温下,氯气会与氧化炉中的许多杂质发生反应,生成挥发性的化合物而从氧化炉逸出。故掺氯氧化可吸收或提取氧化层下面硅中的杂质,减少复合中心,使少子寿命增加。氯还可以起反应催化作用,有利于提高氧化速度。

2.特殊制备技术

由于氧化层的生长速度与压力有关,可以利用高压水汽氧化技术来制备厚氧化层,也可以利用低压氧化技术来制备薄氧化层。(www.xing528.com)

(1)高压水汽氧化 是指在10~25atm(1~2.5MPa)压强的密封系统中进行的水汽氧化。在该压力下,氧化温度可降到300~700℃,并能保证正常的氧化速率。采用这种高压水汽氧化法可将硅中的错位生长降到最小。

(2)低压氧化技术 是指在压强低于1atm(0.1MPa)的密封系统中进行氧化,以形成氧化层厚度小于10nm的薄氧化层。

此外,还可以采用低温氧化技术制备超薄氧化层。低温氧化技术是指将干氧氧化的温度降低到为800~1000℃。实验证明,在此温度范围内,氧化层厚度仍与时间成正比。通常还有2nm的初始氧化层(与天然氧化层厚度相当)。

3.氧化层薄膜的主要用途

氧化层薄膜在双极型器件中主要用作掩蔽膜,在MOS型器件中用作栅氧化层、场氧化层、离子注入的牺牲氧化层,PIC中用作垫氧化层及侧墙氧化层等[10]。由于氧化层薄膜使用场合不同,对其要求就不同,所用制作方法也不同。比如HVIC中要求氧化层薄膜具有低缺陷密度和良好的掩蔽作用、低界面态密度和固定电荷密度,还要求均匀性和重复性好,以及在热载流子应力和辅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等特点。

(1)栅氧氧化层 由于MOS型器件的栅氧化层仅为100~150nm,并要求结构致密,所以,在干氧氧化后必须通过退火加密来实现。为了改善栅氧化层的质量,还可以采用掺氯氧化,以减小Na+污染,改善栅氧化层的质量。

(2)场氧化层 在MOS型器件的制备过程中,p阱区和终端场限环可通过硼的选择性掺杂同时实现,所需的扩散掩蔽膜将有源区和终端区隔离开,也可称此掩蔽膜为场氧化膜。场氧化层厚度通常控制在0.5~2.0μm之间,并且对膜层的质量要求不是很高,故可采用干氧(掺氯)-湿氧-干氧交替的氧化方法。

(3)牺牲氧化层 在IGBT的p基区与发射区离子注入前,为了避免沟道效应,并保护硅衬底,需要制作一层薄氧化层,在离子注入完成后,再去掉该氧化层,故称此氧化层为离子注入的牺牲氧化层。牺牲氧化层厚度通常在20~50nm之间,可采用物理气相淀积中的溅射法来制作一层无定形的SiO2层。此外,在沟槽栅结构中,为了去除沟槽刻蚀带来的损伤,可以在沟槽刻蚀后利用热氧化生长约100nm的牺牲氧化层,即将损伤的硅层变成氧化层,当牺牲氧化层被腐蚀掉时损伤也随之消除。

(4)垫氧化层 在PIC中形成选择性的隔离氧化层时,需要采用氮化硅膜掩蔽。为了缓冲硅与氮化硅膜之间的应力,可以在淀积氮化硅膜之前,先在硅片上淀积一层10nm的垫氧化层。

(5)侧墙氧化层 在自对准多晶硅的硅化物工艺中,可以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一层氧化层,然后通过刻蚀形成侧壁氧化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