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性能逆导IGBT技术探究

高性能逆导IGBT技术探究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射极侧高掺杂的p+区是二极管的阳极区,同时也是IGBT的p基区。图5-51为开通初期RC-IGBT中载流子流动轨迹示意图。图5-52b给出了不同的集电极短路区对IGBT通态特性曲线的影响。如图5-52a所示,在100A电流下,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为1.4V,IGBT正向饱和电压UCEsat为2.1V。这是由于采用He2+辐照进行寿命控制后,RC-IGBT电流下降较快所致。

高性能逆导IGBT技术探究

逆导IGBT(Reverse Conducting IGBT,RC-IGBT)[49,50],也被称为短路集电极IGBT(Collector Shorted Type IGBT,SC-IGBT)或短路阳极IGBT(Short An-ode IGBT,SA-IGBT)[51],是基于集电极短路技术而开发的集成化结构,当然也可以通过普通IGBT与二极管压接封装而成[52]。目前主要应用于1200V以下的低压领域

1.RC-IGBT结构

逆导IGBT(RC-IGBT)的结构是将一个IGBT与pin二极管反并联地集成在一片硅片上,形成一个正、反向都能导通的集成结构,如图5-50所示[53,54]。RC-IGBT背面由p+区和n+区组成(相当于短路的集电区),其中n+短路区为二极管的阴极区,p+区为IGBT的集电区。发射极侧高掺杂的p+区是二极管的阳极区,同时也是IGBT的p基区。

RC-IGBT芯片关键工艺是背面p+区及n+区的制作,通常采用磷离子(P+)注入来实现n+区。n+区通常为条状分布,条长方向与沟槽栅的方向正交。此外,为了使集成二极管获得良好的反向恢复特性,需采用He+辐照对其中的载流子寿命进行局部控制。

978-7-111-47572-9-Chapter05-106.jpg

图5-50 RC-IGBT结构的组成

2.导通原理

当RC-IGBT两端加正向电压(UCE>0)时,RC-IGBT相当于常规IGBT;加反向电压(UCE<0)时,RC-IGBT相当于一个二极管。所以,RC-IGBT正、反向均能导通。与常规的IGBT不同,由于RC-IGBT结构采用了短路集电区,在开通初期,电子并不会在n-漂移区积累,而会通过n+短路区流出。所以,RC-IGBT在正向导通时,电导调制效应并不是在很小的电流密度下就能发生,需要延迟一段时间,类似于传统晶闸管用小门极电流触发的情况,由此导致RC-IGBT的I-U特性也会产生类似于晶闸管的负阻现象。下面可用功率MOSFET和IGBT双工作模式来解释。

(1)正向导通 在集-射极间加正向电压UCE>0,集成二极管反偏不导通。当栅-射极电压UGE大于阈值电压UT(即UGEUT)时,MOS导电沟道形成,电子从n+发射区经沟道进入到n-漂移区。在正向电压UCE作用下,电子会垂直地流向集电极。当电子到达FS层后,电子将会从n+短路区流出,被集电极收集。此时RC-IGBT工作如同功率MOSFET的单极模式。只有当流过n FS层横向电阻Rnb的电流足够大,引起集电结(即J1结)注入后,RC-IGBT才会按IGBT的双极模式工作。

图5-51为开通初期RC-IGBT中载流子流动轨迹示意图。可见,在p+集电区上方有电子横向流动,会在n FS层电阻Rnb(取决于p+集电区的宽度与n FS层的掺杂浓度)上产生一定的电压降UR。当电子电流密度较小时,UR较小(<0.7V),集电结就不会有空穴注入,如图5-51a所示,RC-IGBT按MOSFET模式工作,此时饱和电压很大。随着UCE增加,电子电流密度增大,Rnb上的压降UR增加,大于集电结的导通电压(0.7V)时,p+集电区向n-漂移区注入空穴,n-漂移区开始产生电导调制效应,于是饱和压降大幅下降,如图5-51b所示,此时RC-IGBT进入IGBT的导通模式。

978-7-111-47572-9-Chapter05-107.jpg

图5-51 RC-IGBT开通初期体内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978-7-111-47572-9-Chapter05-108.jpg(www.xing528.com)

图5-52 RC-IGBT的I-U特性曲线

在RC-IGBT导通过程中,先经功率MOSFET的导通再转换到IGBT的导通,因此其I-U特性曲线会出现负阻特性。RC-IGBT的I-U特性曲线如图5-52所示[53]。正向工作时,在很小的电流密度下,RC-IGBT有明显的负阻或回跳(Snapback)现象,类似于转折二极管(BOD)的转折导通特性,且转折电压USP低于3V。图5-52b给出了不同的集电极短路区对IGBT通态特性曲线的影响。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与无短路区的IGBT相比,有短路区时IGBT的导通电压明显增大,并且当短路区密度较高时,RC-IGBT的I-U特性曲线有明显的负阻特性。当短路区密度较低时,负阻特性消失,饱和电压下降。并且少子寿命对RC-IGBT导通特性的影响也很大,少子寿命越低,饱和电压越大。

(2)反向导通 在集射极间加反向电压UCE<0,集成二极管导通。由于集成二极管的n+阴极区面积较小,导致其注入效率下降,体内电导调制效应减弱,因此RC-IGBT反向导通时的正向压降比常规二极管稍大,但比IGBT的饱和电压低。如图5-52a所示,在100A电流下,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为1.4V,IGBT正向饱和电压UCEsat为2.1V。

3.RC-IGBT特性

(1)静态特性 图5-53给出了RC-IGBT与NPT-IGBT的导通特性比较。当温度较高或电流较大时,I-U曲线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小幅的二次回跳现象(图中带○的曲线)。这是因为RC-IGBT内部少数元胞的导通时从MOSFET模式逐渐向IGBT模式转换,二次回跳是因多个元胞转换的一致性不好所致。当多个元胞逐次导通时,有些元胞先进入电导调制状态,然后向周边扩展,其他元胞逐次发生电导调制效应,导致其开通的一致性较差。与NPT-IGBT相比,RC-IGBT的导通特性明显较差,其零温度系数点(即高低温特性曲线交点)的电流也高于NPT-IGBT。并且随温度升高,转折电压及其对应的电流减小。

(2)动态特性 经He2+辐照的RC-IG-BT在感性负载下的开通特性与关断特性测试曲线如图5-54a、b所示,RC-IGBT开通时有较高的电流过冲,关断时有较高的电压过冲。RC-IGBT的开通能耗为14.2mJ,关断能耗为8.99mJ。与图5-54c所示的未进行寿命控制的RC-IGBT关断特性相比,拖尾电流小,关断能耗也低,但集射极电压过冲较大。这是由于采用He2+辐照进行寿命控制后,RC-IGBT电流下降较快所致。与图5-54d所示的NPT-IGBT关断特性的测试曲线相比,在相同的关断条件下,RC-IGBT拖尾电流远低于NPT-IGBT的,因此关断能耗(为11.2mJ)也低于NPT-IGBT(为15.5mJ)。

978-7-111-47572-9-Chapter05-109.jpg

图5-53 RC-IGBT与NPT-IGBT的导通特性比较

负阻特性的转折电压及其对应的电流与p+集电区尺寸978-7-111-47572-9-Chapter05-110.jpg、n+短路区尺寸978-7-111-47572-9-Chapter05-111.jpg及n FS层参数有关。978-7-111-47572-9-Chapter05-112.jpg相对978-7-111-47572-9-Chapter05-113.jpg越宽,FS层的掺杂浓度越低,转折电压及其对应的电流越低。为了有效抑制RC-IGBT的负阻现象,通过增加p+集电区宽度、降低FS层的掺杂浓度来增加FS层的横向电阻Rnb,使集电结在小电流下就能开通,从而减小转折电压。但是,这些措施很难从根本上消除负阻现象。为了获得与传统IGBT一样的I-U特性曲线,除了考虑n+短路区与p+集电区版图布局外,需要对结构进行改进,如采用双模式IGBT或超结RC-IGBT结构,以彻底消除负阻现象。

978-7-111-47572-9-Chapter05-114.jpg

图5-54 感性负载下RC-IGBT的开通和关断特性测试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