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地雷的构造与组成技术

智能地雷的构造与组成技术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6-35智能地雷系统智能地雷系统各个子系统在中央控制系统的统一指挥下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自毁系统是智能地雷服役期满后的自动毁坏装置。电源是智能地雷控制系统及各种电子仪器装置工作的能源,由主用电池和备用电池组成。传感器阵列由3个微声器和1个地雷探测器组成。

智能地雷的构造与组成技术

(1)智能地雷系统组成

为实现智能地雷的自主作战功能,一般智能地雷系统由运载布撒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智能探测与目标识别系统、伺服随动系统、发射系统等11大部分组成,如图16-35所示。智能地雷系统一般被布置在智能地雷场内。智能地雷场由若干个智能地雷按照战场的需要布设或布撒而成。它既可以由单一类型地雷组成,也可以由两种类型的智能地雷(反坦克智能地雷和反直升机智能地雷)组成。

图16-35 智能地雷系统

智能地雷系统各个子系统在中央控制系统的统一指挥下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各子系统的功能分别是:

①运载布撒系统。根据作战技术要求,把智能地雷布设到预定地方的系统被称为运载布撒系统。运载布撒系统可以是人工布设、车辆布设、火箭布撒和飞机布撒等形式。

②雷场综合控制系统。雷场综合控制系统是控制雷场内的智能地雷启动、关闭,连接作战指挥中心及雷场内的智能地雷对目标合理攻击方案的处理系统,可控制雷场中的地雷。地雷之间可互通信息,所有的地雷可联网并同步操作。

③智能探测与目标识别系统。智能探测与目标识别系统是侦察、搜索、寻找、发现目标,生成早期预报信息的系统,是根据信息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捕获、综合信息处理,做出真假、敌我判断的系统,要求主要传感器采用被动体制,以降低敌方目标实施干扰和逃离雷场的机会。

④伺服随动系统。伺服随动系统是始终使发射系统对准目标的系统。它由指挥控制和伺服随动两部分组成。

⑤发射系统。发射系统即发射战斗部或子弹药的装置,由发射器、点火控制机构及发射装药结构等部分组成。

⑥子弹药系统。子弹药系统是攻击摧毁目标的弹药系统,由战斗部、敏感器、微处理器和引爆机构组成。

⑦自毁系统。自毁系统是智能地雷服役期满后的自动毁坏装置。它分为3种状态:一是服役期满后定时自毁;二是有人员或其他车辆接近时自毁;三是发射子弹药后发射平台自毁。

⑧发射平台装置。发射平台装置是支撑智能地雷的全部重量及承受发射战斗部的后坐力的平台装置,与随动机构连接,内部是一个装有各种电子部件的仓体。

⑨安全保险系统。安全保险系统即在智能地雷布设前,保证智能雷储存、运输、勤务处理时绝对安全的装置。

电源。电源是智能地雷控制系统及各种电子仪器装置工作的能源,由主用电池和备用电池组成。(www.xing528.com)

⑪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融合各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的信息,控制各系统的动作,进行战术组织和火控决策,具体完成对目标运动进行滤波预测,解算命中方程,优化射击诸元,向各子系统发送控制命令,控制各子系统的动作,接受处理各子系统发出的各种信号,是智能探测与目标识别系统、伺服随动系统、发射系统、自毁系统、安全保险系统及电源的最高管理系统,被人们称为智能地雷系统的“大脑”。

(2)典型智能地雷结构组成

智能地雷既是一种防御性武器,又是一种进攻性武器;既可为工兵和步兵所用,又可为炮兵和航空兵所用,是各国军队的重要武器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和英国率先开始了智能地雷的研制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俄罗斯、德国、法国、奥地利、保加利亚、瑞典、芬兰等国家也都研制成新型的反坦克侧甲雷,并且有些国家已步入研制反直升机广域地雷的行列,大有后来者居上之趋势。

①美国XM-93“大黄蜂”广域反坦克地雷。这是专门用来攻击坦克顶甲的一种智能反坦克地雷。它由母雷体和末敏子雷构成。母雷体实际上是一个安装在弹簧支架上的发射器(图16-36)。该雷布设后可展开8条稳定支脚和1个传感器阵列。传感器阵列由3个微声器和1个地雷探测器组成。

当传感器阵列在100 m毁伤半径内探测到坦克到来后即进行跟踪,并测定坦克行进的方向和速度,由微处理机计算出坦克的运行轨迹,然后控制子弹药发射装置处于准确的发射角度;同时计算出子弹药飞行轨迹与坦克运行轨迹的交汇点,使子弹药旋转对准目标,适时点火起爆,通过EFP战斗部击穿坦克顶甲。该雷布设后,对目标的探测、识别、确认与击毁均自动进行,最大作用距离为400 m,并可远距离遥控。该雷可以在60天内通过遥控装置控制母雷探测器的开/关状态。

②美国AHM反直升机地雷。美国AHM反直升机地雷是一种声控反直升机地雷,如图16-37所示。其外形为圆柱形,直径为180 mm,高为380 mm,全雷质量为10 kg,可搜寻目标的速度为0~350 km/h,目标高度为0~100m,覆盖范围为360°。它采用声测和红外两种传感器探测系统。其战斗部为多个爆炸成型弹丸。作战时,根据需要在易遭受直升机攻击的方向上设置地雷。只要声波探测器探测到直升机的声音,数据处理系统就开始用三角测量法确定目标坐标。当目标接近一定距离时,地雷就会根据传感器的指令升空,并借助其红外自动导引头所确定的最佳起爆时机,引爆地雷并发射多达27枚的爆炸成型弹丸将目标击毁。它的指挥控制系统可根据螺旋桨发出的不同噪声来区分直升机的类型,其可靠性达90%。其防御范围为半径400 m、高度200 m以下的空域。其战斗部的有效距离在100 m以上。这种智能地雷可用人工、火箭炮、陆军战术导弹或“火山”布雷系统设置。当友方直升机通过时,它可通过编程传感器关闭雷场,防止造成误伤。

图16-36 美国XM-93“大黄蜂”广域反坦克地雷

图16-37 美国AHM反直升机地雷

③俄罗斯“旋律20”反直升机地雷。俄罗斯“旋律20”反直升机地雷于2003年首次展出,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在实战中攻击直升机的地雷。它重12 kg,由传感器与战斗部、指挥与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6-38所示。传感器为声和红外传感器,采用了模式识别技术,芯片里储存有包括美国“阿帕奇”、俄罗斯米-24“雌鹿”等常见武装直升机的声场特征,能够根据声响分辨直升机种类,并可以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确定目标方位。当传感器发现目标进入2 000 m范围时,“旋律20”便开始识别和跟踪目标。传感器将感测数据输入地雷内部的指挥与控制系统,自动计算出最佳拦截点。等目标进入拦截点时,地雷立即点燃抛射药,将战斗部抛射至空中一定高度(最高200 m)激活起爆,利用1 700 m/s高速爆炸成型弹丸摧毁目标。其毁伤率相当高。

④保加利亚的AHM-200反直升机地雷。AHM-200反直升机地雷是保加利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反直升机地雷,已装备保加利亚陆军。该地雷可发射预制的不规则钢片或碎铁片,最大作用距离达200 m,宽度为5 m,破片散射角为20°。雷体呈长方体,长为700 mm,宽为150 mm,高为400 mm,表面呈凸状,质量为35 kg,由三脚架支撑固定,如图16-39所示。这种地雷采用音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作用。传感器的动作由预编程时间的单片机控制。超过预定时间后,地雷自动失效,并将起爆装置与装药分开。其作用原理是,首先由音响传感器探测200 m范围内的直升机螺旋桨产生的噪声,并锁定其频率。若噪声消失,地雷则不解除保险,并重新回到监听状态。当信号或噪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压力传感器便起作用,使地雷解除保险,并感知直升机主旋桨下降气流产生的大气压力变化。一旦压力变化达到预定值,地雷便起爆。该雷还可遥控发射。

图16-38 俄罗斯“旋律20”反直升机地雷

(a)运输平台布设;(b)直升机布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