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片型防步兵地雷简称破片雷,是主要利用炸药爆炸后雷体产生的破片(含预制破片)杀伤徒步有生力量的地雷,有在地面爆炸的普通破片地雷、腾空爆炸的跳雷和破片按一定方向飞散的定向雷。普通破片地雷埋在地下,爆炸时爆炸能量大部分被土壤吸收,破片的有效杀伤半径较小。虽然引发地雷可把部分雷体露出地面,但尽管如此,其杀伤能力仍然有限。跳雷仍设置在地面,但当它被目标作用后,雷体先向上腾飞到空中2 m左右,而后才爆炸,破片向四周飞散,可增大杀伤半径。定向雷设置在地面上,爆炸能量可集中指向一定的方向,使破片沿这方向飞散得更远,杀伤面积更大。
破片雷多采用拉发(绊发)或压、拉及联合作用的引信,常常埋设于草地或灌木丛中,绊线距地面200 mm左右,长2~3 m。地雷爆炸时破片向四周或预定方向飞散。杀伤效果通常用密集杀伤半径和有效杀伤半径衡量。密集杀伤半径一般在7.5~20 m。与爆破型防步兵地雷相比具有杀伤范围大的特点。
(1)防步兵跳雷
防步兵跳雷,又称腾炸地雷,简称跳雷。受目标作用后跳离地面一定高度爆炸的破片雷,由引信、雷体、抛射装置等部分组成,一般配用拉、压两用引信或拉发引信,通常由人工设置成绊发或压发两种形式。雷体外壳早先多为铸铁件,现多采用半预制破片和预制破片结构,大大提高了杀伤威力。跳雷的抛射装置由抛射筒、抛射药等组成。当敌人触动绊线或踏上压板后,引信发火,点燃抛射药,雷体从抛射筒中抛出,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雷体在空中爆炸,破片向周围空间飞散。该型雷死角小,杀伤效果好。一般全雷质量为1.5~8.5 kg,装药量为100~500 g,腾炸高度为0.3~2 m,密集杀伤半径为10~40 m。
①结构与性能。防步兵跳雷及其改进型由雷壳、装药、抛射装置(包含抛射筒、抛射药、抛射药盒)和雷管等组成,如图16-12所示。抛射筒为金属筒,内装圆柱形的铸铁雷壳。雷壳内装有TNT炸药。在设雷前将雷管装入雷管室,并用防潮杆固定(改进型的雷管在出厂前已装配好。中心孔即传火管,当旋下火帽盖后即可旋上引信)。雷壳上面有一火帽,平时旋有火帽盖。抛射药在抛射药盒内。抛射药盒与雷壳用螺圈连接。炸药装药与抛射药盒之间有一隔板,而隔板上固定有延期体,使雷管延期爆炸。
图16-12 防步兵跳雷
(a)原型(b)改进型
②引信及发火原理。防步兵跳雷使用压、拉两用引信,由引信体、压簧管、击针簧、控制夹、压杆、压簧、保险销和防护帽等组成,如图16-13所示。引信体和压簧管由塑料制成,中间以螺纹连接。压簧管内有一压簧,上部顶住压杆。平时,击针簧处于压缩状态。击针尾部凹槽插有控制夹,使击针不能下降。控制夹又被压杆窄孔控制,使其不能离开击针凹槽。为设雷安全,有一保险销贯穿压杆和击针尾部。为防止杂物进入引信内部和防潮,压杆上套有橡胶防护帽。引信体下端有螺纹与雷壳上的火帽连接。
引信被安装在火帽上。拔出保险销后,当压杆上受力达到68~196 N时,压杆下降,压缩压簧。当压杆下降到其宽孔到达控制夹的位置时,控制夹便向外张开(设成绊发时,当控制夹上受到14.7~44 N拉力时,它从引信中拉出),击针失去控制,借击针簧的张力撞击火帽发火,火焰经传火管点燃抛射药,雷壳被抛射药产生的气体抛出,同时点燃延期体。当雷壳距地面0.3~2 m时,延期体使雷管爆炸,引起装药爆炸。
③典型防步兵跳雷。
一是德国S系类跳雷。现代跳雷是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的,型号有S-Mine-35和S-Mine-44(图16-14)。两者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军队广泛使用。
图16-13 压、拉两用引信
1—防护帽;2—保险销;3—控制夹;4—击针簧;5—击针;6—引信体;7—压杆;8—垫圈;9—压簧管;10—压簧。
S-Mine-35型跳雷雷体上方是3个不同类型的引信,通过一个连接装置连接到雷体上。中间引信是S.MI.Z.35式压发引信。如果有人踏压到引信上的3个压力感应叉的话,就会释放击针打击火帽。右边引信是Z.Z.42式拉发引信。在引信顶端的拉环上缠上绊线,一旦有人触动绊线,击针就会击发火帽。左边的引信是一种带反排除功能的ZU.Z.Z.35拉发引信。该引信特别之处在于:在安装完毕后,无论是碰到绊线,还是剪断绊线,均会使引信动作,从而引爆地雷。引信连接装置下方是地雷的雷壳。中间的抛射筒套装着桶状的战斗部。战斗部结构复杂:外部是一圈杀伤元,一般是300~400枚钢珠或其他类型的杀伤破片。内层包裹着600 g TNT炸药和3个雷管。中间部分是一个传火管。引信的火帽被击针击发后产生的火焰通过传火管点燃底部的一个延时引信(延时3.9~4.5 s),再将位于雷壳最底层的抛射药引爆,向上垂直抛出战斗部。战斗部腾空而起后,在短延时引信的使用下,距地面1~1.5 m高处爆炸,达到最佳杀伤效果。S系类跳雷之所以威力巨大,是因为地雷先弹射到一定高度后再爆炸,并将杀伤元以1 000 m/s的速度向四周水平射出。在以地雷为中心的半径30 m以内,无论目标是站立,还是卧倒,都无法逃脱杀伤元的覆盖。其杀伤范围最远可达100 m。
图16-14 德国S系类跳雷
图16-15 比利时NR442跳雷
1—伪装层;2—压力发火器;3—抛射筒;4—抛射药;5—预制破片。
S-Mine-44是S-Mine-35的简化,外形差别并不大,主要是内部结构做了简化。引信接口和传火管移到了战斗部的侧面。原先位于传火管底部的延时引信被挪到导火管的上方,而传火管的下方则用于装填抛射药。用于控制地雷战斗部在半空爆炸的短延时引信被取消,而用拉发引信代替。杀伤元多种多样,从钢筋头到螺丝钉,应有尽有。
二是比利时NR442跳雷。比利时NR442跳雷(图16-15)有3个主要部件:抛射筒、地雷本体和发射装置。筒体也当作雷壳用,其上部卷合于雷体上,以达到全密封。有一根盘好的绳连在雷体底部,而另一端连在筒内。压力发火器有4根触杆,彼此成90°布置。当有压力作用在任一根触杆时,都会引起其产生小的转动或移动,以将一小块黑火药推入该组件的底部。地雷在有压力作用于触发装置或目标碰上导线时,黑火药被点燃,经1 s延时,雷体由抛射筒垂直向上抛射出来。雷体向上跳起高度为750mm,定高绳拉掉点火销,雷体在离地1~1.2m高处爆炸。雷体内壁有两层有预制切槽的钢丝盘绕,内装TNT炸药560 g,爆炸后可产生2 500多个圆柱形破片,杀伤半径可达25m。
三是我国69式防步兵跳雷。69式防步兵跳雷是中国第一种完全自主设计的现代地雷,通过抛射药包将抛射筒中的雷体抛到空中后爆炸,以爆炸后产生的大量破片杀伤敌人的有生目标。其威力大,杀伤范围广,几乎没有杀伤破片覆盖不到的死角。
我国69式防步兵跳雷主要由引信、抛射药、抛射筒、雷体、传火管、延期药、雷管和炸药等几个部分组成(图16-16)。该雷采用压、绊两用引信,既可以直接用绊线布置成绊发,也可以通过使用压板等装置设置成压发,较为灵活方便。
图16-16 我国69式防步兵跳雷
1—引信;2—雷管;3—传火管;4—延期药;5—抛射药包;6—隔板;7—炸药;8—雷体;9—抛射筒;10—防潮杆;11—提环。
当敌人踩踏或者触及绊线时,引信触发击发火帽,产生的火焰通过传火管点燃抛射筒底部的抛射药包。抛射药包产生的火药燃气将整个弹体垂直向上弹起,脱离抛射筒;同时,延期药也被点燃。当雷体被抛射到距地面0.5~2 m的高度时,延期药点燃雷管,地雷被引爆,所形成的杀伤破片会覆盖半径11 m内所有角落。
(2)定向雷
它是利用特定形状的装药将预制破片按预定的方向和范围抛射出去,以杀伤有生力量或完成其他任务(如毁伤运输车辆、在铁丝网中开辟通道等)的地雷。定向雷通常由单兵携带,手工布设,操纵发火(有线、遥控电发火或手动延期引信),也可配用不同形式的引信,由目标作用后发火。
①分类及其功能。定向雷按用途不同分为防步兵定向雷和防车辆定向雷,而按装药结构形式不同分为发散型定向雷和聚集型定向雷。发散型定向雷的预制破片在装药(横剖面)的凸面(图16-17),装药爆炸后破片以散射形式呈扇面状飞向目标。破片分布均匀,密集分散角在38°~60°,密集杀伤半径为50~150 m。
聚集型定向雷的预制破片在装药的凹面(图16-18),装药爆炸后破片以集束的形式飞向目标。破片密度较大,密集飞散角小于5°,密集杀伤半径为100~200 m。(www.xing528.com)
图16-17 我国66式防步兵定向雷(发散型定向雷)
1—雷体;2—瞄准孔;3—雷管室塞;4—雷壳;5—雷管室;6—装药;7—钢珠;8—支架。
图16-18 聚集型定向雷
1—隔板;2—雷盖;3—电雷管;4—扩爆药;5—主装药;6—预制破片;7—雷壳;8—固定具。
防步兵定向雷质量较小,一般为1 000至几千克,主要用于防御阵地前沿,杀伤密集冲锋的步兵,也可用以防护重点目标,封锁道路、渡口等。防车辆定向雷质量在10~20 kg,破片有较大的动能,在一百多米的距离上可击穿数毫米厚的钢板,主要用于封锁城镇街区交通要道,毁伤运输车辆和轻型装甲目标。定向雷防御正面宽,火力密度大,系统构成简单,操作方便,战场应用灵活,受到各国的重视,现已发展成不同规格系列产品。
②结构与性能。防步兵定向雷由雷壳、装药、钢珠、支架、延期引信或电发火装置等组成(图16-19)。其塑料雷壳的顶部有一瞄准孔,用来瞄准目标位置。顶部两端各有一雷管,平时用雷管室塞将有孔的一端旋紧,以防杂物进入。壳的底部有支架,可以转动,并能分开和收拢,用以支起雷体和调整瞄准角度。内装塑性炸药以及用黏结剂粘牢的杀伤钢珠。
③引信及发火原理。防步兵定向雷使用延期引信或电发火装置。起爆延期引信由外套筒、内套筒、击针簧、钢珠、保险销和延期雷管等组成(图16-20)。将引信旋入地雷,抽掉保险销,外套筒转动90°,释放钢珠,击针撞击火帽,点燃延期雷管,经5~8 s后地雷爆炸。电发火装置由电雷管、长30 m的导线和电源组成。布设好地雷后,待敌人进入杀伤区域时接通电源,使地雷爆炸。
图16-19 防步兵定向雷
1—雷管室;2—钢珠;3—雷壳;4—装药;5—支架;6—电雷管脚线;7—瞄准孔;8—雷管室塞。
④使用方法。根据需要,防步兵定向雷可使用延期引信临时设置,也可使用电发火装置预先设置。
一是选择瞄准点。在雷的预定杀伤范围中心(距雷位50~55 m处),选择或设置约与人肩同高(1.5~1.6 m)的物体作为瞄准点,如图16-21所示。
图16-20 防步兵定向雷延期引信
1—延期雷管;2—击针;3—外套筒;4—内套筒;5—击针簧;6—钢珠;7—保险销。
图16-21 防步兵定向雷瞄准
二是安装延期引信或电雷管。旋下雷管室塞,把延期引信旋入雷管室,并旋紧到位。如使用发火装置,则把电雷管插入雷管室,将其脚线从雷管室塞中引出,旋上雷管室塞。
三是设置地雷。在预定的雷位上支起雷体,凸面向敌。眼在雷后0.2~0.3 m处进行瞄准,调整地雷,使瞄准孔的下平面与所选择的瞄准点相齐平,并使缺口的中央对准瞄准点。如使用延期引信,瞄准前应先将保险销拔掉,但不准转动套筒。如使用电发火装置,应将导线接到电雷管脚线上,而将另一端展向操纵位置。最后,根据需要,可用草或树叶等进行伪装,但禁止用土或其他妨碍钢珠飞散的物体遮盖。
四是实施点火。使用延期引信时,在敌人进入杀伤区前的适当时机,轻轻地将外套筒转动约90°(不要向上提拉外套筒),使延期引信发火,然后迅速退至安全区隐蔽。使用电发火装置时,应提前做好点火准备,抓住有利时机实施点火,起爆地雷点火后退到杀伤距离之外。无掩体时应大于17 m,而有掩体时若在堑壕内则应大于9 m。
⑤典型防步兵定向雷。
一是美国M18 A1防步兵定向雷。美国M18 A1是一种预制破片的定向防步兵地雷。其外形尺寸(长×宽×高)为216 mm×35 mm×83 mm,质量为2.5 kg。雷体是一个经过强化处理的长方形聚苯乙烯塑料壳,壳体稍弯曲,在壳体内前部装有直径为5.56 mm的钢球700个,后部装有C4塑性炸药682 g。雷体的破片面(正面)呈凸形,爆炸时使破片向前方飞散;而背面呈凹形,以防止破片反向飞散。雷体上部设有瞄准器。瞄准器两侧为雷管室,并配有防潮的雷管室塞。为了方便布设,其雷体下方装有两对剪刀形的简易支架,如图16-22所示。
该定向防步兵地雷的钢球向前呈60°扇形状飞散,在距离50 m、高度2 m的弧形空间内的杀伤能力最强,杀伤距离为100 m,如图16-23所示。
M18 A1地雷的全套组件还包括一个M57脉冲点火机(图16-22的左上角)、一个增压装置、电雷管和约91 m的导线和一个帆布携行袋。携行袋分成两部分:一半装地雷;另一半装其余装置。M57脉冲点火机连续按压操作手柄3次,产生3 V电压,可引爆地雷中的电雷管。当要同时引爆数枚地雷时,需要M57脉冲点火机和增压装置组合使用。
图16-22 M18 A1地雷的正面和背面
图16-23 M18 A1地雷的有效杀伤范围
1—杀伤区;2—破片飞散区。
对于M18 A1地雷,既可以人工操作引爆,也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拉发、绊发、压发发火具引爆;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数枚地雷并联成一个地雷阵。M18 A1的布设方法灵活多变,使敌人防不胜防。按美军的布雷规范,雷场一般按三角法或直线法布设。按三角法布设时,通常设置成绊发雷,每组有3个呈三角形布设的绊发雷,整个雷场由多个地雷组构成;按直线法布设时,一般使用压发雷,成行布设,每行设置1~4个地雷,相互间的间隔约1.8 m。
二是我国66式防步兵定向雷。我国66式防步兵定向雷的外形尺寸(长×宽×高)为216mm×86 mm×35 mm,总质量为1.6 kg,由塑料雷壳、装药、钢珠、支架、延期引信或电雷管组成(图16-17)。雷壳顶部中央有一瞄准孔,用以瞄准杀伤方向。瞄准孔的两侧,各有一个雷管室,旋有雷管室塞,平时将无孔的一端旋紧,以防碎物进入。雷体正面装700枚总重650 g的钢珠,而背面则装填680 g重的塑-4塑性炸药。雷壳的底部有支架,可以转动,并能分开或收拢,用以支撑雷体和调整瞄准角度。
布设该雷前必须先将其雷体下方的脚架打开固定住,并将其正面(表面印有“此面向敌”字样)对准敌人来袭的方向。通过瞄准孔瞄准50 m左右距离上与人体高度相当的参照物,将其作为瞄准点,最后装上引信即可。该雷既可以使用拉发、绊发、压发引信,也可以使用电发火装置引爆。该雷引爆后产生的700枚破片呈60°~120°扇面打向正前方,可有效杀伤距离为50~100 m内的敌人和无防护的车辆。如将数枚地雷并联使用,其杀伤范围则更大,也更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