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在明朝中期已经有了较完备的由目标(人、马等)直接触动而自行发火的地雷。《武备志》中就记载了十多种地雷的性能和制作方法。若将可当地雷使用的爆炸性武器作为地雷雏形的话,发明时间还可追溯到12世纪末13世纪初。随着各种炸药和引信的相继发明,出现了近代地雷。
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使用了工厂生产的防步兵地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坦克的出现,德国首先使用了防坦克履带地雷,主要用于破坏坦克装甲车辆的行走机构,使其失去机动能力。其装药结构是集团装药或条形装药,而装药量为1.3~8.4 kg。引信类型为压发引信,即通过坦克履带或车轮的碾压而使地雷起爆。引信动作压力一般为1.471~7.845 kN。其作用范围仅仅是两条履带的宽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雷在战场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同时,地雷品种增多,性能有所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地雷的研究和生产更为重视,许多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在地雷的研究和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现代地雷的性能逐步提高。耐爆地雷和无壳地雷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问世,而塑料材料在地雷上的应用提高了地雷的防腐性和防探性。
20世纪60年代地雷在装药结构和引信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爆炸成型弹丸(EFP)装药结构的反坦克侧甲地雷和反坦克两用地雷。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不断提高各种地雷性能的同时,发展了利用各种快速布雷手段布撒的可撒布地雷,使地雷从静止的、被动的防御武器变为可快速布设、灵活使用、可与现代机械化部队相抗衡的武器,并进一步系列化、小型化,提高了综合性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发展了一代更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新型地雷,如防坦克侧甲雷、顶甲雷、反直升机雷以及其他智能地雷等。这些地雷的共同特点是,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能自动探测、识别、跟踪、攻击和摧毁目标。新一代防坦克侧甲雷和顶甲雷的出现,不仅使地雷的防御范围成百倍,甚至上千倍地扩展,而且使地雷最先成为对装甲目标实施全方位打击的武器;反直升机雷的出现,使地雷的防御范围从地面扩展到低空,成为对抗超低空武装直升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智能地雷的出现,使雷与弹的界限更加模糊,使地雷成为集防御与攻击为一体的武器。此外,各国还在积极研制能使人暂时失去战斗力的各种软杀伤(非致命)地雷,以替代未来战场上使用的防步兵地雷。(www.xing528.com)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及其在地雷中的大量使用,地雷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可以预测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特别在与坦克装甲车辆的对抗中,以及在与武装直升机的对抗中,新一代地雷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